“这两年我们企业的营业额都超过10亿元。”台资企业乔山中国区总部副总经理林绍安说,这既源于企业经营方针的优化——更关注大陆市场商机,也得益于上海对台企的大力支持。早在2021年,乔山健身器材(上海)有限公司就获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证书,由此享受到了上海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上海是台胞集聚热土、台企投资高地。数据显示,上海已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91万家,累计吸引合同台资金额461.1亿美元。今年1月至5月间,上海口岸对台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00.71亿美元,台企日益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形成合力,助推台企转型发展
本月初,近二十位台商代表受邀参加上海营商环境座谈会。面对市台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司法局等单位负责人,台商提出加强企业金融支持、提升政务服务能效、优化人才政策等建议。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即便一些问题当场不能解答,也记下了台商联系方式以便做好后续服务。
在会场,不少深耕上海的台商坦言,企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跳一跳”的时候。这一阶段不仅需要自身努力打拼,也期待政府能给予必要支持,助力企业转型发展。
“台胞有所呼,我们要有所应。市台办要发挥好涉台经济工作牵头部门作用,与其他部门一起形成合力,持续为在沪台商台企做好服务工作,真正当好台企发展的‘店小二’。”市台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在沪台企上市融资需求,市台办与上交所、市金融局沟通协调,为台企提供专业支持与辅导。目前在沪上市台企共13家,不少企业正在准备中;对于有台企希望实现产学对接,市台办与有关部门分析企业需求与高校优势,先后促成世达食品与上海海洋大学、台达电子与上海大学、东森自然美与上海旅专等实现企校对接,强强联手提升企业研发能力。
与此同时,面对台企日益迫切的转型升级诉求,上海正积极引导台商抢抓高质量发展新机遇。不久前,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市台协)召开2023数字经济产业高峰论坛,向会员介绍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新情况。参会的市台协常务副会长、科创行业工委会主委叶子祯介绍,台企要发挥自身优势,搭上上海发展“顺风车”,提升企业产业能级。
这样的对接取得成效。如今,上海已有台企地区总部30家、研发中心30家。市台办还将跨前服务,帮助更多符合条件的台企申报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助力它们融入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
搭建平台,有效传递政策信息
7月中旬,来自祖国第一大岛的上海嘉义同乡联谊会会长刘达纬,来到了祖国第三大岛,参加“台商走进崇明”活动。“这里地好、水好、空气好,很适合发展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那次参访活动中,台企大鲁阁集团与长兴岛郊野公园、台企耕旺园艺与崇明区中兴镇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此之前,市台办对接台商投资需求,组织300多家台企“走进”嘉定、奉贤、金山、青浦、宝山、松江等地。组织这类活动,源于一些台商提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海的惠台新政与各区产业布局,该如何能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台企?他们直言,“希望掌握更多的投资信息、法规政策”。
于是,除了有接地气的“台商走进”活动外,市台办还搭建起接天线的“台商大讲堂”平台,邀请市商务委、金融局、海关等部门做讲座,帮助台商了解宏观政策,目前已举办18场。比如,今年3月举办“台商大讲堂——税贸协作专场”活动,邀请市税务局人士介绍本市出口退税政策,为台资出口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服务台青,共享上海发展红利
两岸未来在年轻人身上。如今,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沪就业、创业与经商。
以往台湾同胞来到大陆后,从办大陆手机卡、银行卡到绑定支付宝、微信,至少花上几周时间。今年以来,上海政企联手优化境外用户服务方案。在大陆台胞可以使用台湾地区银行卡绑定移动支付软件,真正实现“一部手机走遍大陆”。
台青在上海人生地不熟,如何快速进入职场?这些年,上海积极搭建学生与企业间的“直通车”。比如今年暑假,144名台湾青年分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通银行、富华邦一银行等8家机构实习。在那里,他们可以感受大陆的职场氛围、储备职场技能,为以后在沪工作积累经验。
至于那些有志于在沪创业的台青,可以选择参加上海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大赛,不仅能得到更多曝光机会,还能在赛后与上海湾区高新区科创园对接,助力项目孵化。上海金山高科技园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小静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创造机会,共同分享这里的发展红利。”
此外,闵行区还成立了台企园区共享空间平台,实现区内10家园区间的信息互联、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助力不同台企“一起成长”。台企合川置业总经理黄柏达对此很是感慨,“我们感受到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欢迎更多乡亲来这里创业,拥抱发展机遇。”
栏目主编:崔家琛 文字编辑:俞宏浩
专题
来源:作者:修文
下一篇:港媒:“北京立即予以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