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区到“特困”,曾和深圳同为特区,如今为何沦为三线小城?
在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编辑/万物知识局
要说中国为什么这些年经济能够一直快速发展,从1978年的经济总量排名11名,到2010年位居世界第二,这个速度足以让全世界瞠目结舌,能有这个成就,一定离不开经济特区。
那个时候中国秉承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念,设立了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南、喀什、霍尔果斯等七个经济特区,其中我们最熟悉的还是最初的四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
这要不是有真实的历史资料佐证,很难相信汕头这样一个三线城市竟然还是个特区,这让很多人跟大壮有了同样的想法——汕头是经济特区?凭什么?
汕头在经济规模和城市地位方面明显落后于深圳,甚至与珠海和厦门也存在显著差距,根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汕头仅被评为三线城市,而同样是经济特区的珠海和厦门则被评级为二线城市。
四大特区的现状
在所有特区中,深圳无疑是最出色的,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视为从贫穷到富裕的励志故事,从一个不起眼的渔村,崛起为全球知名的大都市。
在全国GDP排名中,深圳位列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该城市不仅政策灵活,文化多元和包容,还因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
厦门也不负众望,从一个沿海小城发展成了一座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厦门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便捷的交通网络、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优良的生态条件。
同时,厦门也是全国最适宜居住和最令人感到幸福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旅游、教育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中心。
珠海是四大特区中发展最迅速的城市,从一个边远的小镇转变为现代化的港口城市。
珠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健全的基础设施、开放的经济体制、有利的税务政策和高效的政府服务。
珠海也被认为是全国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城市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及高科技、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等产业的主要基地。
相较于其他三个特区,汕头的发展明显滞后,从一个曾经繁华的商贸中心沦为一座缺乏亮点的城市。
尽管汕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庞大的华侨社群和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但是现在好像连这些优点都很少有人提及了,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这座城市独特的潮汕语系,完全听不懂。
其他特区都是从无到有,汕头是从有到不多,用年轻的人话说就是有些佛系,国家这么好的政策,以及那么多的机会,就差手把手教你如何发展经济了。
旧时的汕头
在过去,汕头的经济表现相当出色。位于广东东部中心地带的汕头,拥有韩江、榕江和练江三条江河汇入海口,与台湾南部隔海相望,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港口贸易历来十分繁荣。
汕头在鸦片战争后成为西方列强竞相争夺的目标,1858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其文章《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提到:“汕头是中国唯一有商业价值的港口。”
1860年元旦,汕头正式开放为商埠,并建立了“潮海关”,到1902年,汕头已经有13个国家设立了领事馆,仅次于广州。
开放后,汕头迅速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和企业,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这一产业至今仍是汕头经济的重要支柱。
除此之外,在开放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期间,侨汇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汕头的经济繁荣。
在海外工作的汕头华侨,会定期通过侨批局将积蓄寄回家乡,用于支持留在国内的家人或进行家乡建设。
据统计,从1908年到1935年,侨汇的年平均金额达到38万大洋;从1946年到1949年,年平均侨汇金额为49万元港币。
得益于其优越的天然港口和侨汇的持续注入,汕头的经济规模长期稳居广东省第二位,仅次于广州,并在四大经济特区中遥遥领先。
1980年时,汕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0.79亿元,相比之下,深圳、珠海和厦门的GDP分别只有2.7亿元、2.6亿元和6.4亿元。
经济特区的独特之处在于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吸引外国资本和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并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同时,特区在税务、土地使用、劳动力和审批流程等方面也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
尽管汕头在经济规模上原本就具有领先优势,这些政策本应成为其发展的催化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汕头不仅没有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反而被其他城市逐渐超过,最终落在了后面。
2000年,汕头不仅被深圳远远甩开,还被厦门赶超,2006年,珠海也超过了汕头,到2019年,汕头与深圳、厦门、珠海的GDP差距更是拉大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程度。
除了GDP,汕头在自身的发展现状上也几乎“乏善可陈”,与其他几个城市相比,明显落后。
汕头发展滞后的原因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理念看来还是没有普及到汕头,都这个年代了,汕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旧落后,城市交通体系也完善,一些四五线城市都知道城市要发展得要自己的高铁站和机场,但是汕头却不以为然,至今还是依靠潮汕机场和潮汕高铁站,而这两个设施都位于邻近的揭阳市和潮州市。
汕头市也没有地铁系统,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汕头市的人员往来、物资流通和信息传递。
怪不得大家都知道潮汕牛肉,并不知道还有汕头这样一个特区。
但话说回来,因为没有修路导致富不起来,还是因为没有钱所以不修路,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就是汕头需要修路才能到罗马,但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这也是汕头发展速度没有那么快的原因。
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与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没有直接的联系,也没有与内地其他省份的便捷通道,相比之下,深圳紧邻香港,珠海紧邻澳门,厦门面对台湾,都能够利用这些地区的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加速自身的发展。
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笼罩的普通人,大家都知道发展越快的城市,机会越大,赚钱的路子也就越多,北上广深加上现在苏浙地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以外来务工人员,因为人才涌入,使得他们的经济有提升一个档次,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汕头的百姓也不傻,看到边上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的高速发展,肯定想去捞捞金,据统计,深圳的工资水平月薪平均是13000,而汕头只有8000不到,冲着高薪,汕头的年轻人大量外流,导致汕头常住人口低于户籍人口。
根据2018年的数据,汕头市常住人口为563万,户籍人口为569万,是少有的常住人口低于户籍人口的沿海城市之一,相反,深圳、珠海、厦门等城市都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形成了活跃的经济社会环境。
上述提到的地理位置、交通、人口流失都是外部原因,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办法,但有的东西是能改的啊!
急需改善的就是经商环境
缺乏外界投资,汕头只能依赖传统产业来维持经济,与二、三十年前相比,汕头的主导产业几乎没有变化,仍然集中在纺织、玩具制造、化学塑料和印刷包装等低端制造业。
这些产业需要大规模的工厂空间,而且投资回报和长期前景都不太乐观。
从城市的经济“造血功能”——上市公司来看,截至2020年8月,汕头在沪深两个股市上只有33家上市公司,数量有限,而且大多数都是从事轻工制造和化工业。
相较之下,邻近的深圳在早期接手了香港的制造业后,就开始积极探索产业升级和转型。
虽然深圳早期也以服装、玩具和塑料制品等低端制造为主,但现如今,其经济支柱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集中在金融、现代物流、高科技和文化创意等高附加值产业。
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深圳的经济地位,也为其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若真的要和深圳对比的话,汕头很多部分都是相差甚远,特别是包容性这点来说,既然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那就应该对外开放嘛!
唐朝之所以经济发达,就是因为他形成了万国来朝的景象,愿意让所有人来唐朝做生意,搞经济。往近了看,就是深圳愿意接纳全国的人才、劳力、商人,也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但是汕头不这样,他们发其道而行之——排外,汕头是一个高度重视家族和人际关系的社会,对于外来者来说,融入当地社群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吴镇,汕头市潮阳区某村的副居委会书记,明确指出:
“不仅外地人难以在这里立足,即便是同一地区但不同村落的人,在我们村开设超市也很可能会失败,这是因为大家更倾向于支持和帮助自己的亲属和朋友的生意。”
这个可能跟他们的教育有关系,因为当地人“不会”说普通话,大部分都都操持着一口流利的“潮汕话”,语言不通,让人与人之间有天然的隔离感。话都不愿意和你说,更别说做生意了。
相对而言,深圳对外来人口极为包容,也是全国最大的接纳移民的城市。城市各处的标语“来了就是深圳人”给每一个来这里努力工作的人带来了心灵的慰藉。此外,深圳还推出了多项人才吸引政策,为大学毕业生和高级专业人才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住房补贴。
与此不同,汕头内部存在诸多问题。在外部方面,汕头与周边的城市如潮州、揭阳和汕尾多年来各自单打独斗,城市间的合作遭遇了重重难题,甚至在民众之间,也存在敌意和排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几个城市的共同发展。
都说人四十不惑,成立潮汕特区也已经四十多年了,不知道它是否还在“迷惑”,但愿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能够找到它的新出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