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江淮 科创未来|“科创大咖”分享创业心得
大皖新闻讯在安徽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浪潮中,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华米科技董事长黄汪都是时代的先行者。他们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走出,带着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在合肥创立了卓越的企业,也成为年轻创业者心中的榜样。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他们有什么样的经验分享呢?
曹仁贤:坚持创新,专注新能源
曹仁贤于199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1997年,他创立了阳光电源。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太阳能、风能、储能等产品的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其中光伏逆变器销售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批量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创新创业,曹仁贤有着自己的信条:“一生只做一件事!”创业初期的曹仁贤,也曾艰辛备尝。“前面几年确实困难,做了一些不愿意做的产品,先把公司维持住,但我们的目标一直很坚定。我始终认为新能源产业迟早会发展起来。”
坚持科技创新,持续专业化建设,是阳光电源26年征途的引擎。“我们靠的是技术,做的是自己的理想。”从实验室到市场,作为“技术实力派”的阳光电源聚焦清洁电力转换领域,坚持“技术+市场”双擎驱动,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在发展过程中,有各式各样的机会来诱惑,你在这些机会里面能赚钱,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坚守?因为你在分心赚钱的过程中,会透支原来的资源,使你在专业专注的道路上打折扣,虽然赚了钱,却失去了客户对原有品牌的认知。”曹仁贤正是靠着自己的理想坚持了下来,由此把握住了新能源发展的机遇。
刘庆峰:基因里就有对创新的追求
刘庆峰17岁入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5岁硕士毕业,26岁创办中国第一家大学生创业上市公司——科大讯飞。如今,科大讯飞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
回首创新创业路,刘庆峰说,“科大讯飞人的基因里就有对创新的追求,就有用创新改变世界的不可遏制的、发自内心的热爱。”1999年,当刘庆峰带着18名小伙伴创立科大讯飞,由于缺少经费,18位年轻人就蜗居在出租房中搞研发。但科大讯飞自创业之初就立志“中文语音要由中国人做到最好,中文语音产业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正是这种要掌握源头技术的决心和不可遏制的热爱,促使科大讯飞在创新前行的路上奋进不止。
科大讯飞的目标是成为伟大的公司,“真正核心的价值是团队。没有我们这样的团队,就没有今天。而我们的能力、心胸和团队凝聚力、奋斗状态,也决定了讯飞的未来,决定了讯飞能不能成为百年企业。“刘庆峰说。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刘庆峰表示,“人工智能要以解决社会刚需为出发点,坚守源头核心技术创新,我们会长期关注如何更好地让行业享受AI红利,打造每个人的AI助手。”
黄汪:没有前三次失败就没有华米
1992年,黄汪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98年,毕业后在深圳工作了一年的黄汪回到合肥,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华米科技是黄汪创办的第四家公司,“从今天的结果看,可能大家觉得华米很成功,但如果没有我们团队在创立华米之前的三次创业失败经验的积累,可能就没有华米今天的成功。过去的失败为我们在华米创业过程中面临关键决策的时候提供了非常多的反面教材。”
“核心人才团队的底子和积淀,注定了一家公司能够走多远。”黄汪提到核心人才的重要性。而合肥高新区的支持,也让黄汪挺过难关。2012年,正是国内平板电脑竞争最激烈的时候。而这一年,由于平板电脑占据了公司大量资金,公司出现现金流异常紧张的情况。“当时我们团队几位高管都抵押自己的房子和车子,然后去银行贷款,但是后来已经贷不到了。”就在山穷水尽的时刻,合肥高新区担保公司为黄汪和团队做了一次担保。2013年,利用这些雪中送炭的资金,公司算是缓了过来,也有能力开始研发智能手表。
2020年9月,黄汪受邀为母校学子们分享自己创业路上的感想和体会。他在演讲中提到:“每个人要心怀梦想,放眼全球,要拥抱世界,不能是孤立的、封闭的创业状态,这是做不好事情的。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实习生 黄子健
编辑 蒙国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