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0月15日电题:川渝高竹新区:改革“试验田”跑出发展“加速度”
新华社记者胡旭、陈地
下午5点刚过,一辆箱式运输车停靠在位于川渝高竹新区的四川欣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门口,工人们将刚出厂的氮气弹簧产品搬运上车、整齐码放。装载完成后,它将开往位于重庆主城区的仓库,产品再在那里根据订单需求对外转运。
“我们主要是给车企做配套,客户遍布全国,运输需求大、要求高。”四川欣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助理蒋小琴说,川渝高竹新区离重庆主城区很近,运输车每天都来园区接货,产品可以通过重庆的物流枢纽快速分发至全国,不仅可以有效节约运输成本,更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响应度。
川渝高竹新区位于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与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交界处,是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的跨省域共建新区,也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要载体,规划面积262平方公里,其中广安市138平方公里、渝北区124平方公里。
虽然是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功能平台,但“近而不快”曾是制约新区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在川渝高竹新区前身邻水县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时期,虽然名字带“川渝”,但渝北区的南北大道因为行政区划问题修到茨竹镇就止步不前了,而邻水县的川渝大道也因为土地问题修了两公里就成了“断头路”。
不仅是路,水也如此。每年一到干旱或少雨季节,原来的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眼巴巴地望着3公里外的茨竹镇卫星水库,就是用不上一点水,只能限时用水甚至停水,严重影响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
“打破行政区划,破除行政壁垒,只有两边形成合力,才能通堵点、解难点。”川渝高竹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成立后,强化“一家亲”意识、树牢“一盘棋”思维、贯彻“一体化”理念,逐渐闯出了一条跨省域一体化合作的新路径。
记者日前在南北大道三期工程项目现场看到,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工人们正抢抓工期加紧建设,力争今年底建成通车。此前,南北大道二期工程、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已相继建成通车,新区外联内畅、安全快捷的进出大通道正加速成形。而从卫星水库向川渝高竹新区的供水工程也已投入使用。
“道路要通,政策更要通。新区既不沿边也不靠海,最大的特点就是叠加川渝两地的政策优势。”川渝高竹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按照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新区基本搭建起“5个一体化、3个属地化和28个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体系,建成跨省域运行的供电服务中心和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实现水、电、气等生产要素“同城同价”。
“2020年工厂正式投产时,为了给员工办社保、给企业办税,需要经常开车跑邻水县城。”四川勇图精创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秀颖说,公司刚从重庆迁到高滩时,办事经常几头跑,新区成立后,行政、税务、社保、质检、金融等联合办事机构纷纷成立,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比过去方便多了。
“不管是四川的还是重庆的,我们都能办。”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新区推行一个中心统征管、一本规范定口径、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套系统优服务,有效破解行政区所属税费地方分成比例不一致、税费政策执行口径有差异等问题,打通了跨省域办税服务“最后一公里”。
成本就低不就高、政策就高不就低……川渝高竹新区不断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截至目前,新区已累计入驻企业182户、建成投产80户,其中规上企业43户,80%的企业来自重庆、90%的产品配套重庆。
行走在新区,重庆路上,几家汽摩配套企业已完成基建,开始安装调试设备;广安路上,西部模具城正在抓紧建设;邻渝大道上,科技创新基地产业孵化区主体工程大部分已完成,将迎来1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入驻……从曾经的“区域边缘”到现在的“改革前沿”,川渝高竹新区未来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