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题为“全球各国收入总览”的帖子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声称在“大数据时代”,轻而易举地统计出了2022年各国人均月收入。根据这张“总览表”,中国在2022年的人均月收入被列为1155元,排名表格的最后一位。
然而,这份表格的准确性受到了质疑。
首先,所谓的“人均月收入”说法并不可信。中国2022年的人均月收入远不止1155元。国家统计局在今年1月发布的《2022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较上一年增长了5.0%。这个数据排除了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为2.9%。居民可支配收入包括了各种来源的收入,例如工资、经营所得、财产收入和转移收入。
如果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行折算,2022年中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约为3073.58元。
此外,多位数据分析师指出,“人均月收入”的说法显示出这份传播的表格缺乏专业性,因为“月收入”并不是经济学中常用的统计指标。
更重要的是,这份传播的表格缺乏基本的统计元素,尤其是数据来源。当一份统计表格中的数据无法追溯到可靠来源时,统计结果的可信度自然受到质疑。
上海辟谣平台将这份传播的表格中的数据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组织的数据库进行了对比,搜索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即使将这些数据折算成月收入,与传播的表格中的数据相差甚远。这份传播的表格中的数据没有明确的来源,很可能是凭空杜撰的。
另外,这份传播的表格中的排名也不准确。
那么,是否有权威机构对各国居民收入进行排名呢?
主要的数据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公开资料库中并没有包含“全球各国收入总览”的排名。不过,一些权威组织的部分统计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举例来说,世界银行提供了一份数据,涵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中国2022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数据,以购买力平价(PPP)计量,数值为21250现价国际元。
世界银行对这份表格中的相关名词和单位进行了解释,购买力平价(PPP)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指的是将国民总收入(GNI)按照国际元进行计量,使用购买力平价汇率。统计所使用的单位“现价国际元”表示其购买力与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相当。
全球范围内比较居民可支配收入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即使准确收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也需要考虑统计方法、汇率和购买力等多种因素,而不仅仅是将当地居民收入简单地折算成人民币进行排名。因此,世界银行使用相同的购买力基准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收入进行统计,被认为是相对科学和严谨的方法。
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这份传播的“总览表”的排名存在问题。
此外,需要提醒大家,公众可以参考世界银行的数据来评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收入,但不应在数值后面添加“美元”等货币单位,因为世界银行使用的“现价国际元”仅代表一种虚拟单位,反映了一定的购买力水平,而不是某种特定货币。
综而言之,我们应该谨慎对待各种传播的数据和表格。统计是一项专业而严谨的工作,需要严格的方法和数据来源的验证。近年来,许多数据和表格都被夸大或捏造,甚至加入了情感挑拨的内容。事实上,中国的经济韧性和活力不仅在数据上有所体现,还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近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坎坷的复苏》报告中特别提到了中国经济的积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