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智慧制造的核心是什么?即数字赋能创造价值。过去我们都称为数字化,今天数字化并非只针对单一产业,数字化可以渗透到所有产业。
10月18日,由复旦大学EMBA项目、澎湃科技主办的家园计划线下沙龙(第四期)在位于上海松江的长三角G60科创云廊体验馆成功举办。本次沙龙圆桌环节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钱世政主持,他与四位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了实现智能制造的过程中难点和靶点在哪里,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过程中要面临哪些问题四位企业家代表与专家探讨如何实现未来产业智能制造、如何用数据赋能制造业,以及科创企业未来在市场中的发展前景、战略目标等。
参与讨论的企业嘉宾分别是:
温旭沛(开勒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何佳川(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张战韬(上海天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学杰(上海东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以下为对话实录,略有删减:
钱世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钱世政):今天沙龙的主题是智能制造,四位嘉宾所在的企业都是非常鲜活的样本,他们都是To B(面向企业)端。我第一个问题,想请教开勒环境的温总,开勒作为工业风扇的龙头企业,现在要挤进储电储能这么热门的赛道,开勒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开勒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旭沛
温旭沛(开勒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开勒环境在2021年公司上市之后,在战略讨论会上,我们开始考虑今后公司业务开展的方向。我们做工业覆盖已经做到全球领先,现在市场占有率全球接近四分之一。即便已经做到行业领先了,但整个未来的发展还是受限,未来的方向到底在哪里?
开勒选择储能方向,主要基于以下优势:
第一,我们在工业风扇行业里,积累了工业企业的客户,这些客户大概有三四万家一些优质客户资源,这是我们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第二,我们的服务。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把握客户的需求,给客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产品和延伸的服务。
第三,立足公司未来的发展,主打的是节能绿色和环保这条路线。
综合考虑这三点原因,我们选择了新能源赛道。在新能源赛道里,我们又立足工商业企业中非常火的储能赛道。选择这条赛道后,我们也经过不断开拓,将自己的产品做出来。
钱世政:从开勒的公开财报中看到,开勒的销售费用为5000万元,占销售收入的17%,而研发费用仅为1400万,仅占约3%;温总刚刚的回答基本是符合这个财报数据的,因为客户资源是开勒的重要竞争优势,当然客户资源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资源,但这是否能构成核心竞争力呢?这个竞争力是否会被颠覆?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开勒挤进的是一片鲜红的红海。
温旭沛:我稍微补充一下,其实财报上显示的研发投入是有一些历史渊源的,我们产品研发主要是集中2011-2015年,那段时间研发占比是非常高,产品研发出来之后,只需要做一些技术更新和迭代,所以研发费用会减少;另外想补充的是,除了客户资源是我们的优势之外,我们的产品其实也有相应的优势,只是说我现在把产品的优势作为服务客户的一种有效手段,不是作为核心竞争力,因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卖产品,而是给客户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当然钱教授的分析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市场有更清晰的了解,非常感谢钱教授。
钱世政:谢谢您的补充。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中间开辟新的道路,先惠的故事也很精彩。
先惠技术最早瞄准新能源汽车制造,现在寻求用数据合理配置充电桩的建设和充电桩拥挤现象。首先想请教何总,您希望实现先惠新能源大数据中心,数据来源于什么地方?
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何佳川
何佳川(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我们与上海经信委下属的新能源大数据中心进行了合作,新能源大数据中心拥有相对官方的数据。新能源大数据还属于一个比较新的业务板块,并没有应用在我们现有的装备制造或电池模组结构件的制造业务中。
钱世政:第二个问题,想问何总的是,现在的充电桩是建立在光伏和锂电池的配合上,请问如果未来新能源技术路线如果发生颠覆性变化,先惠有没有好的对策?譬如氢能源的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后。
何佳川:其实作为一家装备制造公司,我们一直在研究下游技术发展到底怎样。在公司2020年上市时,公司有一个事业部是氢能事业部,我们有一些氢能的下游客户。但这两年氢能在国内的商业应用和发展确实没有锂电来的那么快。大量下游的头部企业都是锂电池企业,我们作为一家要生存下去的装备制造公司,就得考虑市场的现实需求,锂电从2020年开始进入一个爆发式的阶段,我们也从2020年上市后接了大量的锂电设备的业务。
但我们对于市场的未来也有自己的判断,在应用领域,未来技术一定是不断迭代发展的。包括充电站,现在也有不同的路线,譬如换电。换电速度很快,最快7分钟就能换完,现在最快的充电厂商充电也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但为什么我们没有去投资换电站或者没有给换电站做一些配套的业务?我们认为换电站在未来可能也会被替代,大家想想手机的充电,以前大家给手机充电是要把电池板取下来充电,但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我们认为技术应用是不断迭代的,作为一个企业,一定要把握住未来至少三到五年的技术路线。我们认为氢能在未来确实是最清洁的能源,但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各种类型的固态电池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
钱世政:好的,谢谢何总。何总很好地解释了先惠如何布局第二条增长曲线。在抓住当下的现金流的同时还盯着未来的技术路径。企业选择技术路径依据的是客户的偏好,对于客户偏好的判断依据是数据。
过去我们都称为数字化,今天数字化并非只针对单一产业,数字化可以渗透到所有产业。我相信如果先惠掌握了今天锂电池充电站的数据,即便未来换成氢能,这些数据同样有效,所以今天的工业是以数据为底座的。
数字智慧制造的核心是什么?即数字赋能创造价值。今天另外两位嘉宾都是从事信息技术的。我想请问上海天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战韬,您对于企业未来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上海天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战韬
张战韬(上海天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从项目实践和产业实践来说,我们现在主要大方向希望能为个性化的交付提供标准化产品。
钱世政:事实上中国人是不太重视软件的,我买两个摄像头很贵,大家能接受,但软件的定价普遍不高。因为你们提供的是个性化软件,我猜天覆的毛利率应该不高,净利率可能是一位数,不知道对不对?
张战韬:我们交付是个性化的,但其实我们内部生产是标准化的,内部的成本控制是标准化,所以相对来说还可以。工业软件的毛利之所以很低,是因为我们的程序员是很贵的,但我们现在的交付是项目经理在交付,而不是程序员在交付。
钱世政:所以如果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去收费,你后期的毛利会比前期高。但我觉得你做的这件事如果要单独上市很有难度,因为我找不到你核心的东西,无非是软件著作权,个性化产品加上生命周期的服务,可能竞争对手很多,如何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好,可能是一个关键。
上海东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做的是一个信息平台,我想请问你们下一步发展的痛点是什么?
上海东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学杰
于学杰(上海东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痛点主要在于不断成长的人工成本。企业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但项目目标并没有同比例上升,因此内部利润压缩会越来越低。
钱世政:其实这个痛点与天覆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所以今天我们说定制化的工业软件,实际上人工成本会很高。您觉得您未来的出路是什么?
于学杰:我觉得未来应该向AIGC方向靠拢。例如产生需求后,能否将文本直接输入模型,然后由模型生成这个领域内特定语言,从而实现系统功能。
钱世政:我想问问在场的各位能不能从开勒和先惠的发言中得到一点启发?比如先惠从一家制造企业,搭载数据成为一家解决方案提供商,利用数据促使决策最优化。如果可以拥有中国电动车用户的时空定位数据,是不是就可以掌握电动车消费者习惯,了解不同人群的充电习惯,不同品牌车的电池效率?这个故事是不是给天覆和东尚一个启发,因为你们拥有最完善的企业数据服务系统,是不是继续延伸一下?把乱七八糟的传感器数据集成起来,支持最优决策。
今天这个时代,大家都要同唱一首歌,降低碳排放是第一条共同的赛道;第二个赛道就是数据赋能制造业,即智慧制造,数据可以是生产资料,用数字去穿越客户的痛点和诉求,让资源最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