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重庆10月23日电 医疗保险是群众的“医靠”。医保工作关乎民生,连着民心。南岸区医疗保障局秉持为民服务宗旨,创新思路纾民忧、解民困,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工作,助力失能人员享受专业护理、减轻费用支出,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医保政策惠民生,长护服务暖人心。”前不久,在南岸区医疗保障局的会议室里,施峰一边重复着“谢谢,谢谢你们”,一边郑重地把印着这句话的锦旗交到了南岸区医疗保障局负责人的手里。
施峰的母亲在2012年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十年来,施峰一边工作一边独自承担照顾母亲的重任,承受着巨大的经济与身心压力。
长护险的出现让他的生活有了转机。这是一项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针对被保险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身体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接受他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护理时,为其提供服务和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也被称为社会保障“第六险”。
2022年,重庆将长护险制度试点扩大到所有区县参加职工医保的人员,南岸区在全区迅速启动落实,施峰的母亲成为了区内第一批受益人之一。
截至2023年9月,南岸区医疗保障局已评估机构两家,护理机构6家,累计受理2703人次,通过2390人次,支付14819人次的护理费用1760.12万。
让长护险走深走实、贴近群众,让医保政策红利惠及更多失能人群,这只是南岸区落实医保改革工作众多举措中的一个亮点。“为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南岸区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经办便民服务、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医保基金监管等方面工作成效初显。”南岸区医疗保障局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南岸区成为了全市首批DRG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区县,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逐步推动在区三级医疗机构进入DRG实际付费试点。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改革是根据住院患者的年龄、疾病诊断、病症严重程度等因素,将患者分到不同的病组里,并以此为基础,按照各组相应的付费标准支付医保。
在医保经办便民服务方面,南岸区于2022年5月初启动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清零行动”,目前已开展义诊筛查活动100余场,将6.2万人纳入保障范围,较年初增长114%,便民服务不断提升。
同时,南岸区还持续推动医疗、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1069家定点医药机构100%开通医保电子凭证扫码支付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截至2022年底,南岸区医疗保障局与30家一般医用耗材生产企业直接结算2503万元。
截至2023年6月,南岸区全区医保参保人数80.1万余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实现困难群体基本参保,区内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改革深入推进;南岸区规模以上大健康产业公司达189家,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大健康产业规模已达740亿,预计2025年总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