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多花四五百元”,这是许多新能源车主最近的真实写照。**公共充电站涨价制造用电难,给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带来不小阻力。**如何在车主和企业双方找到平衡,实现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涨价明显,车主承受能力下降
7月起,上海、广州、郑州等多地车主发现,平时经常去的公共充电站涨价明显,有的涨幅达到一倍。比如某充电站高峰期每度电1.15元,现在直接涨到2.3元。这对新能源车主的生活造成不小冲击。
一位网约车司机反映,平时为了空调需要,他每天至少要充一次电。这次涨价后,他每个月的电费预计要多出200-300元。也有车主统计,如果按照当前涨价后每天额外增加15-18元电费计算,那么一个月他就需要多花500元。这对很多依靠网约维生的司机来说,无异是雪上加霜。
**为了节省费用,一些“充电特种兵”甚至开车几十公里,到郊区充电。那里的电价便宜,这样才能省去六七毛钱。**这种Utilities类游戏般的充电方式,也说明公共充电站涨价已经严重影响部分车主的正常出行。
涨价原因解析,企业也不容易
这波公共充电站涨价的原因何在呢?业内人士表示,主要还是电价上涨导致的。
进入夏季高峰用电期后,各地用电需求激增,充电站采购电价不可避免水涨船高。更重要的是,新电价政策的实施也推高了充电站的成本。根据国家发改委5月发布的电价方案,一些大型充电站用电被划为工业用电,相应的电价也有所上调。
**除电费上涨外,服务费也成为了车主关注的焦点。**不少地区车主发现,服务费涨幅与电费相近,有的甚至超过一倍。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充电桩运营企业大都处于亏损状态,涨价成为节血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许多充电企业在2015年前后才进入这个市场,几乎都是在亏本经营。但在免费服务的政策下也积累了一定用户,现在企业资金已所剩无几,只能通过涨价获得救济。以行业龙头企业特来电为例,其近三年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累计亏损高达5.6亿元。价格改革成为充电企业面临的必答题。
车多桩少,充电业困局待破
车主“充电难、充电贵”与企业“有桩没车,亏本经营”矛盾突出。一方面,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超1600万辆,而充电桩数量只有660万个,大大低于充电需求。另一方面,充电桩建设投入巨大,回本周期长,导致充电企业经营困难。这也导致了充电站空置率高的尴尬局面。
**可喜的是,这波涨价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业内呼吁通过电价补贴、完善充电网络等措施助力企业发展。同时积极引导用户合理充电,改变大量集中充电的模式,以降低充电站运营压力。
**充电站涨价背后反映的问题值得各界深思。**只有协调车主与企业的利益关系,让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良性循环中健康发展,我们才能共同迈向绿色出行的美好未来。你认为还需要哪些新的举措来化解当前的困境?请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为新能源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和数据来源于网络,具体请理论请自己查证,本文章不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