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深圳罗湖,来自河南开封的80后小伙张国涛,与好朋友金冲凑了3万块钱,合伙开了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取名茵赛特。
“茵赛特”就是英文单词“Insight”的音译,寓意能够洞察商业的秘密,主要业务是给企业做营销策划。
不过,一个25岁的年轻人,都没见过什么大风大浪,何谈洞察商业,于是,虽然名片和小广告都发了一大堆,但却没有生意上门。
就这样过了3个月,好朋友金冲坐不住了:
“兄弟,我还是去找个工作算了,这样下去要没饭吃了。”
于是,金冲把自己的股份转给了张国涛的女朋友卢依雯,夫妻店初步成形。
卢依雯是河南许昌人,出生于1987年,小张国涛两岁,2007年就到深圳打工,没多久就认识了河南老乡张国涛,并成为了情侣。
卢依雯一直在珠宝行当工作,深圳罗湖又是珠宝集散地,她觉得做珠宝的成功几率肯定比企业咨询要大。
听人劝,吃饱饭,而且还是自己女朋友的劝,于是张国涛把公司名字改为了戴瑞珠宝,开始介入珠宝行业。
做珠宝不比做咨询,是需要很多本钱的,张国涛和卢依雯两个外来打工的自然没有什么经济实力,只能先从代理别人的珠宝做起,而且只卖钻戒。
好歹是搞营销策划的,之前想给别人策划没人买单,索性就先拿自己当小白鼠来试试,于是一场又一场的营销活动搞了起来。
别说,效果还不错,一年下来,赚了二十几万,算是有了第一桶金。
不过,卢依雯深知,做代理始赚的只是小头,只有自己做品牌,才能赚大钱,于是两人一商量,决定把公司名字“戴瑞Darry”的缩写DR作为自己的品牌。
其实,张国涛的英文名叫Tony,卢依雯的英文名叫Wendy,至今也没人知道为何会用Darry作公司名字。
不过,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DR作为一个新品牌,接下来要以什么样的方式登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珠宝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自然是又到了张国涛为自己策划的时候了,据说他把自己关在家里冥思苦想了好几天而不得要领,结果看电影放松时,影片中一个求婚的镜头给了他灵感。
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求婚,有一样东西都是必须的,那就是戒指,而女方答不答应求婚,却不取决于戒指,而是男方是否能一辈子都一心一意的爱她。
于是,张国涛给DR求婚钻戒定下了销售规矩:实名购买,一个男士一生只能定做一枚,并打出了广告语“一生只爱一人”,完美地把求婚过程中男女双方的需求都融合到了一起。
就这一招,DR求婚钻戒就出圈了。
当然,再好的品牌创意也需要广而告之,尤其是名人站台。
据不完全统计,飞人苏炳添、跳水皇后吴敏霞、体操王子邹凯、国乒名将许昕等都曾为DR钻戒做过宣传。
而吴京给妻子谢楠送的钻戒,朗朗送给妻子吉娜的钻戒,以及戚薇和李承铉的对戒,用的都是DR钻戒。
2015年,张国涛自己也用DR求婚钻戒完成了对卢依雯的求婚,还把求婚现场的照片投到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牌上,狠狠秀了一把恩爱。
于是,在美好的爱情梦想和名人夫妻的加持下,DR求婚钻戒一路卖疯了,2017年,年销售额已达11亿,净利润2.5亿。
仅仅7年的时间,把3万块钱的夫妻店搞到年收入超10亿,这已经算得上是商业“奇才”了,不过,小两口的“奇招”才刚刚开始。
2019年戴瑞改名迪阿,设立了股份公司,开始为上市做准备,迪阿就是取了DR的音译,为的是把公司名称和品牌尽量统一,免得上市后消费者认错了。
但既然要上市,那就不能只谈爱情的浪漫了,得从商业逻辑来考量,于是就有人分析认为,迪阿股份求婚钻戒并不是一门长久的好生意。
理由是:一个人一生只买一次,就意味着没有复购,但卖珠宝不是卖棺木,不能一锤子买卖,要的就是反复购买。
另外,“一生只爱一人”这种假设,连负责婚姻登记的民政局都保证不了,更何况一个卖珠宝的企业呢。
所以,迪阿股份所刻意营造的浪漫爱情氛围,只能当成一种迎合了社会新鲜感的阶段性营销方式,并不能作为长久的商业逻辑使用,热劲儿一过,顾客自然就会少了。
而且,在钻戒上刻名字、做标记等定制也不是什么高技术含量的东西,任何一个珠宝公司都能做到。
也就是说,DR求婚钻戒本质上并没有什么护城河,谁都能做,迪阿股份本质上和普通珠宝企业没什么两样。
当然,别人质疑归质疑,迪阿股份的“爱情宣言”还是照样大张旗鼓地宣传,并且在线下广开新门店,不仅把盘子做大了,也把增长势头做出来了。
公开数据显示,2018、2019、2020三年,迪阿股份的营收分别为15亿、16.5亿、24.6亿,净利润分别为2.7亿、2.6亿、5.6亿,经营数据是相当漂亮。
2021年12月15日,迪阿股份如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价也逆天了,每股116.88元,市盈率达到86.5倍,而彼时珠宝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仅20倍。
高额发行价的结果是,迪阿股份本来只想募资13亿,结果是实际募资46亿,超募了30多亿,支出了2个多亿的发行费用。
IPO的首日,迪阿股份开盘价162,盘中最高达到180,市值超过700亿,张国涛、卢依雯持股85.5%,身家直逼600亿。
然而,光鲜很短暂,之后迪阿股份的股价就进入了下坡通道,一路来到了现在的30元附近,中间几乎没有给股民喘息的机会。
什么概念呢,只要是买入了的,基本都被闷在里面了,如果IPO当天有人拿着10万入场拿到现在,已经只剩2万了,堪称“绞肉机”。
实际上,迪阿股份也正如上市前某些人的分析一样,由于本身业务的持续增长性不足,业绩上市就变脸。
数据显示,迪阿股份上市的2021年营收46亿,净利润13亿,而到了2022年,营收一下减少到36亿,净利润则砍半到7亿。
到2023年上半年,营收继续萎缩到12亿,相当于2021年上半年的一半,净利润则只有5000万,如果再扣除掉非经常性收益的话,是亏损5000万。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半年近一个亿的非经常性投资收益,靠的就是IPO募集的资金,迪阿股份目前的金融性资产高达56亿,募的钱都拿来买理财了。
当然,迪阿股份分红还是很大方的,就这两年累计已分红12亿,作为老板的张国涛、卢依雯就拿走了近10亿。
庆幸的是,张国涛、卢依雯IPO前并没有引进什么投资资本,至今还没有任何减持和套现,而按照减持新规,只要破发,张国涛和卢依雯也没有减持的机会。
只是,买了迪阿股份的1.5万股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