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对华半导体产业制裁再次升级,人工智能芯片出口门槛将大幅度提高,意在遏制中国高精尖芯片产业发展。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自从2022年12月,我国可实现14纳米芯片量产之后,美国就捆绑日韩、联合荷兰开展了一系列对华制裁活动。
包括不限于禁止对中国出口芯片或生产芯片所需的基础光刻机和零件。
重重围困下,中国却用自主研发闯出了一条生路。眼见封锁逐渐失去意义,拜登政府对华态度也呈现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由先前的部分开放到现在的持续加码,中国的“好脾气”终于也已经消耗殆尽。中国商务部表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对中国坚持半导体出口制裁,中国必将展开反制行动。
“破壁人”中国
半导体行业对于我国来说,其实可以称得上是新兴产业。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我国并没有赶上半导体产业飞速前进的那辆快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都始终是大部队的“吊车尾”。
有意思的是,“吊车尾”的生活好像也没什么不好,毕竟大部分国家都在这个梯队里。
中国在半导体行业起步较晚,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又为何发展不起来呢?
技术垄断和科技封锁是半导体行业翻不过的两座大山,荷兰、美国、台湾包括后来居上的日韩,半导体技术被长期掌握在这些国家的一些企业之中,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是它们的客户。
所以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没有半导体技术似乎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反正除了极少数个例大家都没有,芯片进口价格也始终维持在较为稳定且可以接受的水平。
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做这个“破壁人”呢?
庞大的经济利益固然是一方面,但是我国考虑最多的则是芯片所代表的战略意义。
一方面,芯片作为高科产业的心脏,现今99%的科技产业对芯片都有着绝对的依赖。
可以说,那些掌握芯片制造业的国家可以轻而易举的,对“客户”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进行“调控”,一条限制出口令足以毁掉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另一方面,芯片作为国家战略物资的一员,直接与国家安全相关。
需要运用芯片的并不只有手机 、电脑和常见电子产品,城市交通系统、城市服务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甚至于包括现代军事化武器、通讯设备、核电设施都依赖于芯片调控。
这样的核心科技掌握在其他国家手中,始终受制于人不说,使用起来也总会有几分担心。
更何况,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制裁并不是从2023年才开始的,特朗普打响中美贸易战第一枪后,芯片产业一直就是两国争论的重点之一。
2019年受中美贸易战影响,我国进口美产芯片的成本大幅度上涨,甚至直接导致国内电子产品价格出现波动。我们有理由推断,经此一役中国更加坚定了自主研发国产芯片的决心。
2021年拜登政府开始限制对华出口14nm以下芯片,即使此举导致2021年美国GDP下降了将近一个百分点也绝不姑息。
为什么2023年中美芯片之争吸引了全世界媒体的注意力呢?因为中国真的实现了技术性突破,并且已经有了在不久的将来赶超欧美的可能。
量产14纳米芯片对于我国来说只是一个开始,华为Mate 60上麒麟芯片的装载,象征着我国制造7纳米芯片技术已然成熟,而清华EUV光刻机的问世,更象征着我国在光刻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芯片“持久战”
从2022年年末到现在,这场芯片战役已经打了将近一年之久。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梦”也在这一年时间内,被中国以自主研发手段一次又一次地打破。
很难想象去年年末的时候,荷兰光刻机巨头还在论坛上放出豪言,荷兰在光刻机制造行业的优势,目前世界上没有国家能够打破,甚至连美国都需要追赶一段时间。
短短半年多之后,清华EUV以一种全新的思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力量。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现在的芯片技术与美国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大概就是我们之前根本看不到美国的车尾灯,现在我们已经能看到美国的身影,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油门到底,跑得飞快。
问题在于,蛋糕就那么大,已经掌握了芯片技术的国家,自然不会希望多一个分蛋糕的人。
美国、荷兰联合日韩开展了一系列的对华制裁,而现在的中国已经有了同他们掰手腕的能力,所以中国也“以礼相待”限制对这四个国家是出口镓锗原料。
“以彼之道,还之彼身”你限制芯片出口,我就限制芯片原材料出口。
中国这一道重拳下去,韩国芯片产业直接告饶,本国没有镓锗储备的后果就是,要么付高昂运费向其他国家进口镓锗矿石,要么向中国低头换取此次战争中的“豁免权”。最终,韩国选择了后者。
制裁效果一般,美国又开始走起了怀柔政策,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访谈时公开表示,中国走自主研发道路时发生了方向性错误。
他还向媒体表示,美国现在的芯片产业足以供中国使用多年,中国明明只需要进行进口工作,如今搞自主研发性价比低的可怕。
此番谬论,中国政府自然不会在意,将国家命脉掌握在他国手中,实在不是中国的风格。
中美两国僵持之下,两国芯片经济都受到了影响。中国的一些下游产业面临倒闭破产的风险,美国的芯片制造厂商也损失惨重。而此时麒麟芯片横空出世,打破了这种僵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继续对华全面封锁芯片出口,似乎已经失去了意义。
中国低端芯片市场空缺将会被迅速抢占,美国芯片制造企业除了经济营收,全球市场占有率也会进一步下降。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打法实在让美国肉疼。
于是乎,美国政府取消了对华芯片出口的部分限制,一些中低端芯片出口不再受限,高科技芯片却依旧不可出口,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芯片。
而最近对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的管控进一步提升,美国似乎是铁了心要限制住最后经过高端芯片的研发,问题是,他们真的能限制得住吗?
“残局”还是“残局”?
有人将中美芯片斗争比喻成一局还没下完的“残局”,仅凭棋面可以推测一二,但一切犹未可知。
对于作壁上观的人来说是“残局”,作为涉事其中的美国芯片企业来说简直就是“人间惨剧”。
中国是当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不仅仅意味着中国有雄厚的生产实力,还意味着中国有其他国家都难以匹敌的庞大市场。
美国政府的种种制裁措施直接影响到了这些芯片制造企业的根本利益,没有了中国这个“大客户”,其他国家根本无法达到与中国相对应的都费力。
恰好芯片研发是一项非常“烧钱”的事业。
此前英伟达曾计划要中国出口一批“中国特供版”人工智能芯片,这笔生意将直接影响英伟达集团在2023年的经济产值,在拜登政府的干涉下,这个计划只能搁置。
当地时间10月17日,拜登政府宣布上调对华芯片出口管制之后,美国芯片龙头企业股价发生了大范围波动。
英伟达集团股价下跌5%,其余两家半导体巨头也迎来了1%的下跌幅度,对于这些龙头企业,1%就是将近百亿。
权威数据显示,一夜之间,美国半导体市场最少蒸发575亿美元市值,这还不包括中小型半导体企业,实际市场缩水额度可能超过600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或许也没有想到,中国还没跳脚,本国的半导体企业先受不住了。
《华尔街日报》、美国半导体协会、英特尔公司高层等业内人士都向拜登政府的相关政策提出了质疑,直接表示此政策很可能影响到国际半导体产业的正常生态。
中国商务部也在政策发布24小时后表态,美国如果还是一孤行坚持打击中国半导体产业,那么中国也会进行相应的制裁措施。
看来这场半导体战争注定不能在短时间内偃旗息鼓,那么美国的加强管这是否会对我国技术研发试验造成实际性伤害呢?其实也不一定。
一方面,中国市场对于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量不大,部分有需求的公司早已嗅到了欲来的山雨,早早就进行了囤货储备。
另一方面,任何高科技产业都不是铜墙铁壁。事实证明,中国人并不缺少自主研发的能力,打破技术壁垒对我们来说注定是时间上的事情。
美国这些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在危害到两国企业经济状况的同时,也多少伤害到了两国的外交关系。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之下,中美友谊不应该被打破,也不能被打破。中两国需要以一种和平友好的方式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保证两国的正常发展与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