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由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 资料图
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也带动数字化服务嵌入全球链。
资料图
在广州黄埔工业园区里的鲁邦通5G+数字化工厂,无线通信路由器、边缘计算网关、智能传感器等产品,就从这里生产并发往全球各地。“让全球设备接入数字世界”,这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鲁邦通的愿景。
在全球化运营的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着来自产品后市场管理、全球供应链等方面的挑战。鲁邦通加速海外站点布局,帮助中国客户开拓国际市场,为全球客户提供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出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选择。不同的是,从早期的产品出海,到互联网社交、视频和短视频、互联网工具等数字化产业的出海,再到出海业务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在海外实现产品和品牌升级,“数字化出海”的进阶之路清晰可见。
●南方日报记者 郜小平
从产品到产业链出海
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主动探寻“双循环”发展之路,越来越多的企业“两条腿走路”,争取实现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9月9日,广汽埃安在泰国曼谷发布首款海外车型AION Y Plus。就在3个月前,广汽埃安宣布正式进入泰国市场,开启埃安品牌国际化序幕。未来埃安将会以泰国子公司作为东南亚总部,从整车出海,到海外建厂,再到本土开发,逐步实现全球市场研产供销一体化。
无独有偶,今年3月,比亚迪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在泰国动工。比亚迪也将实现海外研发生产本地化与供应链协同——比亚迪计划在2023年底确定首家欧洲工厂的地址,以在欧洲本土扎根。
新能源车企出海,实质上是中国企业当下出海迈入新阶段的集中展现和缩影:更紧密的贸易往来、更深入的跨境布局、更精细的产业协作,从产品出海走向产业链出海。
当前,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跨国企业供应链布局由传统成本和效率导向,转向更加重视韧性和安全,呈现出本地化、区域化、多元化等新特征新趋势,推动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深刻调整。
中国部分产业转向东南亚等地布局,同时,“一带一路”合作也带动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并与中国制造业更加紧密融合。
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TCL董事长李东生认为,中国制造业要通过新的全球化模式来建立和巩固自身的竞争力。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制造业的占比超过30%,就要改变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模式——从输出产品更多转向输出工业能力,输出中国的核心器件、材料、装备,在全球建立产业链,这样才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市场建立竞争优势,这种全球化也能更多得到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欢迎。
海信家电集团高级副总裁代慧忠也表示,随着5G、AI、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家用电器转变为智能家电,让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形成了新优势,而只有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产业链格局,才能实现双赢。
数字化服务嵌入全球价值链
伴随着中国企业加速在海外建厂、并购,也推动中国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向全球开放。
在泰国某日系品牌车间,深圳镭神智能无人叉车能自主过门禁、上电梯、自动避障,将物料送至指定的工位……随着仓储自动化的演进,无人叉车借助激光雷达“眼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镭神智能董事长胡小波说,泰国本身有一定基础工业,集中了日本汽配等产业,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家制造业也在不断兴起,催生了的数字化升级需求。“东南亚一些国家非常迫切希望应用中国的智能化产线,而无人化技术是一个重要场景。”
目前,镭神智能营收八成来自国内,预计未来5年,来自海外的营收将占一半。胡小波说,放眼全球,中国凭借丰富的应用场景,在自动驾驶领域占据发展先机,相应地,由激光雷达技术延伸出来的无人化技术,也足以“傲立于世界之林”。
在全球化发展下,徐工也已由贸易出口的“走出去”,到深耕本地化的“走进去”,进入到海外营销、跨国并购、海外工厂建设和全球协同研发的国际化发展模式。
“徐工的国际化必须要实现数字化。”徐工集团董事长杨东升指出,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企业面对的市场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过去是用一个产品打天下,如今则要借助数字化方案,把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全部连接起来,在海外提供全价值链的服务能力。
数字化服务商也感受到了中国企业出海的热情。用友董事长王文京注意到,今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加速海外建工厂,紧随制造业的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也在海外布局,全球化经营速度明显加快,海外机构开展业务也需要数智化支持。
“中国企业出海已经到了新的阶段,不仅是管理输出,也有技术输出,数字化产品在新的架构、新的技术使用上也有优势。”王文京说。
今年5月,联想集团南方智能制造基地规模投产的同时,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联想在欧洲的首个自有工厂正不断提速在欧洲交付服务器产品的能力。超过5万台服务器,已从该工厂传出,走向欧洲1000多个地点。
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在当地创造了超1000个工作岗位,拉动当地产业,如第三方物流、设施管理、本地餐饮等发展的重大投资项目,实际上“脱胎”于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全球供应链负责人关伟介绍,匈牙利工厂的最初四条产线由中国设计、制造,并通过中欧班列等运抵匈牙利。此举在更好地服务欧洲用户并向客户展示联想制造能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不断提升了中国品牌全球影响力。
在企业出海热的背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体和应用场景正悄然发生变化。此前,数字企业出海的浪潮中,主要是来自游戏、视频、短视频等数字化产业公司,而现在越来越多企业,正在尝试利用数字技术拓展出海业务。
“在数智技术的加持下,中国企业正在完成从‘制’到‘智’的升级,企业出海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到技术驱动型、思维创新型、品牌先导型的转变,这一从量到质的飞跃,也让中国技术、中国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更好的口碑。”中兴通讯副总裁陈志萍说。
如何避免产业空心化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全球布局过程中,也有人担忧“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这种忧虑并非杞人忧天,美国与日本就成为了过度对外投资的反面教材。制造业空心化被认为是日本经济陷入“离本土化”与“失去的二十年”困境的一大原因。
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认为,以日本为例,作为一个岛国,日本资源有限,因此在国际化布局上更为彻底,工厂在全球,产业存在一定的空心化。美国一度也将制造环节大量外迁。
他建议,对国内企业来说,除了总部留在本国,制造工厂可国内国外双重布局,在加大国外投资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本国投资。
另一方面,有力有节地把控制造业投资结构的发展变化,推动有批次、有秩序的对外投资,以便让新兴技术产业能够对未来传统制造业转移后可能出现的缺失进行有效补位。
而在胡小波看来,中国“世界工厂”多年沉淀下来的制造业体系与能力,并非东南亚等国家能承接,如果国内在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等领域加速升级,3到5年时间可实现产业转型“焕然一新”,并不用担心出现“中低端产业”转移的现象。
调研笔记
借力数字化,
中国企业
出海底气更足
数字技术正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动力。根据今年9月发布《服务贸易蓝皮书: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3)》显示,数字贸易已成中国贸易增长重要部分,数字贸易出口增速较快,2022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规模达到2.5万亿元。
过去,西门子、达索等跨国信息化企业,跟随欧美制造企业一同进入中国市场,如今,国内企业“出海”意愿高涨,也带动一批本土软件企业走出国门,为全球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与此同时,一批制造型企业也在加速转型成为数字化企业,持续增强了中国数字化的出海力量。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更多的中国企业不断加快海外业务的扩张,拓宽“走出去”的道路。通过自身的数智化升级,实现深度本土化运营的“走进去”,实现从“数字化出海”到“出海数字化”的转变,这一转变也将使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更具优势,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实现更加快速和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