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港、潮州府饶平县的南澳岛,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的梅岭港、漳州的月港,泉州府同安县的厦门港、南安县的安平港、惠安县的崇武港,兴化府莆田县的湄洲港,福州府福州的五虎门港、福清县的海口港、长乐县的梅花港、福宁州(今霞浦县)港、福鼎县的沙埕港,以及浙江省温州府的瑞安县、温州,宁波府的宁波、舟山等地的港口。都曾是沿海重要港口。
《建国方略》之湄洲港。
湄洲湾被称为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良港。早在本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把湄洲湾定为中国6大渔港之一。
湄洲湾是一个自然地理实体,建港以后可以叫做湄洲港。未来的湄洲港将是一个有全省意义的人海港,并且将有一定的全国意义,它在国际海洋航运业中也将占有一席地位。尽竹湄洲湾在行政区划上分属于莆田和泉州两市,但它决不是只有地方意义的小港,为此,有必要把开发湄洲湾纳入福建全省的自然地理基础和开发利用自然的历史经验中来认识其重要意义。
莆仙港口的再次崛起清末至民国时期,莆田、仙游港门开发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主要港口有涵江港、三江口港、江口港、秀屿港、枫亭港、吉了港、贤良港、塔林港、湄洲港、平海港、赤岐港、水头港、东潘港等港口,形成新的港口群。当时.位于兴化湾内的涵江港、三江口港和位于湄洲湾的秀屿港、枫亭港,在莆田、仙游两县经济一派萧条中.再次缓慢崛起。近代,涵江镇成为莆田县和闽中地区商业重镇.涵江港随之又一次繁荣起来。涵江港港区在原海岑前港(前港)基础上,又于1933-1934年开辟另一新港,即新开河港(后港).涵江港成为海商聚集之地与海舶出纳登降之地。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 日寇侵占厦门、金门,又两度占领省会福州.封锁福建沿海.福州港、泉州港、厦门港、月港衰落,而涵江港进一步开发,海上贸易也兴盛起来。近在咫尺的涵江镇商贸云集,生意兴隆。因此,“涵头市长三里许,人家稠密,商贾鱼盐辐檀,为莆闹市”,有“小上海”之誉。
清末至民国初,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三江口修筑码头.停靠船舶,港口对外开放,成为莆田对外通商口岸。三江口港开辟南至厦门、汕头、香港等港口,北至宁波、上海等港口甚至远至日本的航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大港口,特别福建福州、泉州、厦门、漳州港口被日寇封锁, 三江口港虽遭日寇飞机轰炸,海运仍然不断,并一跃成为福建乃至中国东南部的主要港口,海运十分繁忙,盛极一时,推动了毗邻的涵江古镇的繁荣。1928年,涵江人林柏青在秀屿修建码头,筑钢筋混凝土码头一座,建仓库三排。
1934年,英国万吨级轮船“新亚号”进秀屿港卸货。秀屿港又与福州、 三都澳、汕头等港口通航。1939年,日寇飞机轰炸秀屿港,码头、仓库被夷为平地。近代以来,枫亭出现“新存瑞”商行,经营英国化肥;还有兴江公司,为当时莆仙最大京果、百货公司。枫亭还成立了商会,下属13个分会。枫亭商贸繁荣促进了枫亭港口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枫亭港与秀屿港通航,转运货物,成为海内外货物进出的重要港口。近代以来,莆田港口与外界通航、营运的,除了上述港口外,兴化湾内江口港、黄崎港、鹅头港、美兰港、冲沁港、石城港.平海湾平海港、嵌头港、前海港、后海港、赤岐港、东潘港等,湄洲湾内贤良港、湄洲港、塔林港、吉了港、太湖港等在海上丝绸之路交往中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