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烟台港以科技创新激活发展之源
大小新闻客户端10月3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童佳怡 通讯员 张磊)“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大讨论开展以来,山东港口烟台港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把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积极推动港口数字化转型,以科技创新支撑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山东港口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聚力攻坚,释放创新驱动原动力
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等不起、慢不得。近日,在烟台港芝罘湾港区三期装卸线上,随着一列散货重车在轨道衡上快速驶过,一连串精确的货物载重数据便通过网络发往各码头公司的生产指挥中心。除了货物重量数据外,还有一个个“神秘”的数据同步产生。
“‘0.95,6’‘0.70,5’是货运列车的‘偏心距’和‘前后架’,是检测列车超载、偏载情况的重要数据。”铁路公司副总经理刘寰介绍,“我们研发的超偏载监测自动轨道衡,具备独一无二的超偏载检测功能,是目前国内领先的货运计量系统。”
在前期研发中,铁路公司通过反复采集对比5种不同型号的轨道衡数据,分析、推演3500多个文件,成功研发出具备偏载检测功能的自动轨道衡,使每列满轴重车过衡提升效率5%左右,每年可节省费用约83.4万元。
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是烟台港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不懈追求。
联合通用公司携手科技集团烟台公司,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协同作业的雷达高精度物位计测量方法”,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该专利成果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实现测量效果的高精度,同时极大提高散货卸船漏斗装车作业效率和安全管控水平。集装箱公司通过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设计,研究开发“散改集”专用装备,打造“卸船-入箱”一步到位新工艺流程,减少生产要素投入;配备远程遥控系统,实现散货水陆转运的“零污染、零货损、低强度、低能耗”目标,以作业量80万吨为测算基准,可提高作业效率35%,节省费用200余万元。
持续创新,绘就智慧港口新画卷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烟台港坚持把大讨论和科技创新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全面落实山东港口第二届科技创新大会的数字化转型攻坚要求,推动大讨论见成效、科技创新见成果。
在管道公司仓储作业站储罐巡检现场,浮舱智能巡检仪将“腿”伸开,像蜘蛛一样挂在浮舱口上进行检测,大家都亲切地称其为“蜘蛛侠”。架设在浮舱口的“蜘蛛侠”基于本质安全型无线5G/4G防爆高清布控球设备和移动平台搭建,可实现浮舱内巡检“智能化、精细化、可视化”。
“30CM的‘超级英雄’在浮舱内畅通无阻,为一线操作人员的体力和精力带来双重解放,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钻浮舱了。”从事罐区巡检工作10年的输油班班长王勇兴奋地说道。
无独有偶,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也在矿石公司落地生根。为彻底清理船舱内各个角落残留的铝矾土物料,改变传统作业工艺,实现清舱作业本质安全,矿石公司集成“多源传感器融合环境感知、高精度定位、AI视觉分析、智能控制算法”等先进技术,研发推出“干散货船舶智能清舱机器人”。
干散货专业化码头自动化作业加上智能清舱机器人,那就是如虎添翼——近日,记者在码头作业现场看到,橙红色卸船机灵巧地摆动着“机械爪”,将铝矾土不断抓取出舱,配合飞速转动的皮带和与之遥相呼应的堆取料机及装车机,卸货、装车,整套流程行云流水,一幅智慧港口高效运转的繁忙图景令人赏心悦目。
“干散货专业化码头自动化作业的创新突破,成为助推生产的‘加速器’,使综合接卸效率提高21.9%,散货装船综合效率提高22.6%,火车平均在港停时压缩20.8%。”作为传统码头智慧“蝶变”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矿石公司副总经理于新国感触颇深。今年以来,烟台港科技创新捷报频传。立体化管道保护系统、港口多油品一体化储运智脑系统等科技成果入选《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推广目录》,成为行业内示范标杆,获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6项,用实打实的成果,助力港口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鹏静
审校: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