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相当不简单了。在龙口开发区(龙港街道),有一家民营企业,把绿色能源汽车天窗玻璃做到了“天花板”级别,成为国内这个行业的“佼佼者”,这家企业就是龙口市兴民安全玻璃有限公司。
近几年,得益于龙口开发区(龙港街道)的支持,兴民安全玻璃有限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老厂区依然在运行,新厂区大气漂亮,一个巨大的车间挺立在眼前,“听党话 跟党走 造福桑梓 回报社会”的大红字赫然出现在墙体的上部,让人立刻感受到这个民营企业强烈的政治信念、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今年67岁的公司董事长吕荣广依然劲头儿十足,他简要讲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家里的老一辈做过生意,自己高中毕业后回了村里,当过几年兽医,后开了15年的大货车,干企业到现在有26年,“这就是一辈子,还得继续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吕荣广说,如今党和政府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不能停步,要干就干好,拿出非凡的气力,实现全面超越。”
占地200多亩,与老厂区相比,新厂区视野开阔,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大。这几年,兴民玻璃投资1.6亿元,进行厂房改造,使生产车间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并引进中国第一条全自动新能源汽车天窗生产线,2021年春季全面投产。
“原来都是人工装,现在都是机械化,省事了,过去和现在真是没法比。”一名操作工开着叉车,定时将打包好的天窗玻璃运到成品区域。
如今打包天窗玻璃不再是人工,在全自动生产线的包装区,不见一个工人。工作区内,三个智能机械手灵活有序地上下、左右转动,将完好的汽车天窗放到固定位置。吕荣广说,过去人工包装需要6个人,现在一个没了,“一个小时能产650片,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省时省力省成本,精确度还高。”
记者看到,一片片天窗玻璃流动在运输线上,从最北头开始,生产流程依次为切割—裁边—磨边—清洗—印刷—钢化—清洗—检验—包装,整个生产线需要工人就10来个人,是过去的三分之一。在公司工作了四五年的郑祖浩说,“新车间干净利索,干起活来心情也舒畅,确实是大变样了。”
设备用最好的,比设备更重要的是用人。在兴民玻璃,从打天下时开始一直跟着吕荣广创业发展的员工有一大批。负责新厂区基建的姜总就在公司干了20多年。他说,公司对员工厚道,给厚遇,给成长发展空间,“我们在这里干得踏实舒心,就得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车间南侧,有一间办公室。从墙上挂着的一块块牌匾可以看出,这个民营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制造业单项冠军、山东省和烟台市瞪羚企业,并入选国家、山东和烟台市“专精特新”企业。这些“硬头货”,足以证明技术的一流。
对成功,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在吕荣广看来,“光为自己干的人干不好,我的希望是要让工人多赚钱,让全国的客户都用上我的产品。”他接着反问道:“把赚到的钱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就成功了吗?不是,一切为了质量,一切为了让用户满意。要把最低的价格和最优的质量给用户,我不就成功了吗!”
“企业家干的就是责任,为责任而拼搏!有发展,有实力,有贡献,这才是本事。”吕荣广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从春龙 通讯员 刘启强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