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 | 老刀
2021年10月27日,
由衡昌烧坊冠名的“胡润百富榜”,
上榜门槛提高到了20亿元起,
上榜人数达到了2918人,
再创历史新高。
这一年,
唐山富豪有6人上榜,
较去年新增3人,
其中德龙钢铁的丁立国以84亿首次上榜,
排名第904位。
翌年3月17日,
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
起点是10亿美金,
全球共计3381人上榜,
唐山富豪仅丁立国1人上榜,
以85亿财富排名第2677位,
显示了惊人的潜力。
可是,
很少有人知道,
如今蜚声企业界的德龙钢铁,
竟源于丁立国经历的一场“生死劫”。
01 一场劫难,因祸得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们永远无法预测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也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2000年的一天,唐山“立国集团”董事长丁立国奔赴在出差考察的路上。
他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伤得很重,当场昏迷失去知觉,被送到医院抢救了3天3夜才醒过来,差点丢了性命。
CT其中一项显示,因受到强烈外力撞击,导致颅内震荡,颈椎严重损伤。
医生叮嘱:必须卧床休息,巩固治疗。
就这样,丁立国戴着固定头套在病榻上整整躺了近4个月才康复出院。
在这四个月里,让他这个工作狂彻底地安静下来。
一位修行的病友送给他一本书,藏佛教高僧索甲仁波切写的《西藏生死书》,在这本书里,作者深入讨论一个人如何认识生命的真义及如何接受死亡等问题,直触人心。
这本书让丁立国学会了与生命对话。
尤其是人在经历大的劫难时,也往往最容易反思人生的意义。
就是在这种特殊的情境下,丁立国也开始了从未有过的深刻反思,那段时间他思索了许多问题,其中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
赚钱是不是此生的唯一?
答案是否定的。
苦思多日,一次次叩击心灵与生命对话,丁立国看问题变通透了,感觉大彻大悟。
尤其对财富的价值、成功的含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瞬间就可能消失,生命消失的时候财富失去意义。
挣百万元以上是自己的,挣千万元以上就是企业的,挣亿元以上不管你承认与否,实质就是社会的。
为个人生活享受奔波,那是挣钱;为社会利益而奋斗,才叫事业。”
那4个月的病床生涯,与其说是在住院康复身体,不如说是经历了人生中最彻底的一次心灵的挣扎、煎熬与释然,就像劫后重生。
出院后,丁立国将原来带有个人隆重气息的“立国集团”更名为“德龙集团”,意思就是以德立身,靠德兴业。
他对赚钱变得不那么急切了,而是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向了环保和公益。
02 深圳是座培训学校
在劫难之前,丁立国其实也有过“少年得志”的幸运。
1970年,丁立国出生在河北唐山,因为小时候吊儿郎当,喜欢贪玩,学习成绩很一般。
高考那年,他勉强考上了河北理工学院(现华北理工大学)机械系的专科,依然是没心没肺地学习加玩。
1991年,大学毕业,别人都忙着专升本,丁立国连毕业证都没来得及拿,就只身前往深圳闯荡。
“来了就是深圳人”,呼吸着深圳自由的空气,连运气似乎都好了几分。
丁立国通过应聘,在当时的深圳市福田区物资局谋得一份业务员的差使。
当年计划经济年代的物资局,可是很吃香的单位,尤其是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的物资系统,可以在全国做业务,就看你有没有本事。
丁立国当年读书没有做到出类拔萃,但他的脑瓜子其实很灵活,情商也高。
他很快发现,正是高速建设时期的深圳,对钢铁的需求量不是一般地大,而是很大。
他立马脑筋急转弯,想到家乡唐山那遍地开花、大大小小的钢铁厂和种类丰富、质优价廉的钢材产品。
现在有了深圳物资系统业务员这个合法的“护身符”,这不是水到渠成吗?
他打马回到唐山,做了一番摸底调查,优中选优地联系了多家钢铁企业,并谈好了合作意向与进货底价。
就这样,丁立国充分利用老家唐山为全国重要钢铁资源基地的优势,不失时机地先后为单位联系了多批钢材,到年底一盘点,他自己也没想到业务成绩名列前茅。
扎扎实实干了近两年的物资业务工作,即将迎来职位上升的丁立国却突然做出了一个令同事们惊讶的决定——回唐山创业做钢材生意。
火热的深圳就像一个老板培训学校,在那里,丁立国长了不少见识,也学到了很多,比如:
“经商不要首先考虑自己赚多少钱,要先为合作伙伴算账,看他能挣多少钱,然后把自己的利润加进去”的经商之道。”
在物资系统招牌下工作也确实“背靠大树好乘凉”,两年来还有了不错的积蓄,但开始有了“野心”的丁立国总感觉自己没完全发挥出来,那些在深圳创业成功的案例也不时刺激着他。
所以,做出创业这个决定不是头脑发热,而是在深圳的历练和成长给了他创业的勇气。
03 少年得志马蹄疾
1992年火热的夏天,丁立国回到唐山。
他先是承包了一家小型轧钢厂。
这一年,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对钢材的需求量极大,一下导致市场供不应求,货源紧缺,每吨钢材的价格也从当初的2000多元涨到了5000多元。
一个人运气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
钢材价格的大幅上扬,活该丁立国赚钱,他的小厂也成了客户争抢的对象,开足马力日夜不停生产仍满足不了需求。
丁立国顺势成立“唐山长城轧钢有限公司”,招兵买马上设备,扩大产能。
长城公司的轧钢生产线就像一台台印钞机,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就替他赚到了两三千万元。那年,挖到人生第一桶大金的丁立国,还不到23岁。
他后来回忆起这段“少年得志”的经历说:
“对于没有任何背景的年轻人来说,机遇是起步的基石。我比其他人幸运的是抓住了机遇。”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这是自然规律。
1994年,曾经涨疯了的钢材,突然从顶峰一头栽下跌到谷底,原来的供不应求一下子变成了滞销。
更奇怪的是,钢材价格跌得不能再跌了,但炼钢的各种原材料却涨价了,直教人看不懂。
一些资金实力薄弱的小轧钢厂难以为继,停产的停产,倒闭的倒闭,转型的转型。
丁立国的企业也面临困境,因为比别人有更多的销售渠道和资金储备,又更擅长管理降低成本,这样就化被动为主动,厂子还可以勉强维持下去。
要是换作别人,可能也就放弃这个行当了。
但丁立国却敏锐地意识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钢铁行业不会一直疲软下去,低谷过去又会出现反弹式上升。
因此,他不但没退出这个行业,反而还成立了专营钢材的配套贸易公司。
果然,次年钢材市场又开始回暖。
在坚持熬过“钢材冬天”这个过程中,丁立国对市场又有了新的感悟:
仅仅手握一些钢材信息、渠道和普品是远远不够的,拥有这些也并不一定就拥有市场,只有掌握了行业高精尖产品,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1995年,丁立国开始由普通轧钢、钢材贸易向更高一层的钢铁实业升级,并组建“立国实业集团”,倾力打造自己的钢铁王国。
这一下步子可能迈得有点大,但迈对了就抵消了风险。
事实证明丁立国的判断正确,路子走对了,丁立国的“利国实业集团”在后来的三年之间实现了突飞猛进,到1998年时,集团已拥有6家子公司,总资产达10亿多元。
这时候的他,好比:
“少年得志马蹄疾,一夜看尽唐山花。”
04 就像换了一个人
1999年,意气风发的丁立国展开了企业收购的步伐。
一些经营不善有改造潜质的大中型国企钢厂,是他选择的目标。
年末,一位朋友向他推荐了一个项目——邢台市新牟钢厂。
这家工厂由于经营不善, 已经停产了几年,负债近5亿元,且资不抵债。
一些买家来看了看,摇摇头走了,无人敢收购。
丁立国去了,他去新牟钢厂考察了一番,却偏偏看上了,拍板、收购、成交,几乎一气呵成。
次年4月,正式派人进驻,经大力整顿、翻新,千禧之年的邢台新牟钢厂高炉重又点火。
至这年8月,钢厂已恢复到原设计生产能力,年底就扭亏为盈,当年纳税60万元。
此刻正赶上全国钢材市场形势一片大好,新牟钢厂产品一下线就立马被客户运走了。
丁立国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将新牟钢厂重新激活并实现盈利,显示了非凡的经营能力,在唐山钢铁圈创造了一个小奇迹。
这一年,他还不到30岁时,收购新牟钢厂成功一役让丁立国在河北民营企业界闯出了名气,他也在期待下一个腾飞来临。
人生不可能一路只有幸运,正当丁立国准备大展宏图的下一步计划时,厄运降临,他遭遇了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经此大难的丁立国,劫后脱胎换骨,就像换了一个人,少了份个人名利,多了份社会责任,目光更显温和而深邃。
之后,丁立国先后持续投入10多个亿对新牟钢厂的设施设备和作业环境进行大力改造、升级,不仅使企业的生产能力由原来的年产15万吨提高到2002年的年产120万吨。
新牟钢厂2002年正式更名为“邢台德龙钢铁”后,丁立国再斥资5亿元引进高技术附加值的中宽带钢生产线,成为国内少数能生产技术难度较高的中宽带钢领军生产厂商之一,产品远销海内外。
2005年3月8日,德龙控股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民营钢铁企业,创造了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先例。
在企业生产升级改造和上市的同时,丁立国的“员工福利升级计划” 也开启烧钱模式。
他先是拿出上千万对原职工宿舍、食堂、文化中心等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员工伙食也有了补贴。
后来企业规模大了,2012年他又投入1亿多元建设职工公寓和职工之家,企业员工福利再上一个新台阶。
人心都是肉长的,碰上这么好的老板,工人们的干劲更足了。
05 他把工厂干成了4A景区
最让丁立国心心念的还是“德龙钢铁环保计划”。
钢花四溅、热气腾腾、又脏又累……长期以来,钢铁生产都是被公认为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在人们传统刻板印象中,钢厂是“傻大黑”“脏乱差”的代表。
但是在德龙钢铁生产基地,环保被提升到企业价值观和职业操守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打造世界级洁净钢厂、行业内永久性标杆企业”的重大目标。
从2014年起,德龙按照国家最高标准,在全球范围遍寻到最先进的国际环保技术,累计投入环保资金上百亿,仅邢台一家企业就前后投入了50多亿元。
截至2020年,德龙年人均环保投入已达13万元,吨钢环保运行成本达到300元左右,处于行业最高水平。
2017年8月,德龙钢铁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国家第一批“绿色工厂”。
2020年11月,德龙钢铁成为国内民营钢铁企业首家“环保A级企业”。
德龙在环保上的大手笔举措,引得外界为之侧目,媒体也纷至沓来。
邢台的环保局长,曾当着前来邢台德龙钢铁采访的众多记者的面,在生产现场接了一杯处理过的“污水”,直接喝了下去,洁净程度媲美直饮水,见多识广的媒记都惊呆了。
持续在环保上发力的德龙,2020年 9 月,“德龙钢铁文化园”顺利通过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成为全国首家“在产钢铁企业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
2020年9月,德龙钢铁有限公司位列“2020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第359位。
2021年德龙钢铁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93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8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83位。
06 最“傻”的人才是大智慧
德龙4A级钢铁文化园景区以三种类型博物馆为主要载体,以33个钢铁景点为支线依托,以5 项世界之最为独有特色,全方位展现德龙式钢铁文化,为游客打造深度体验和了解钢铁文化的立体窗口。
面对慕名而来的参观人群,德龙干脆建起了游客中心,年接待全国各地游客10万人次以上。
在丁立国的倡导和带领下,德龙依靠强大的企业环保机制和自我环境规制行为,德龙实施了上百项环保深度治理项目。
许多环保措施和标准已远超行业环境管制的基本要求,各工序污染物实际排放数值远低于国家和河北省特别排放限值,全国罕见。
同时,德龙将环保等同于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并深深植入了德龙人的价值观。
“环保A 类+4A级景区”的 “双A”标准被行业内称为“德龙模式”和“钢厂环保界的天花板”,引领整个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
十二分注重环保的德龙钢铁成为全国公认的标杆和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钢铁企业。
让员工在国家4A级的园区里工作,让游客在这里尽情地参观学习,更充分体现了对员工与宾客的一种尊重和人文关怀。
有人说,丁立国把炼钢赚来的钱全投进了环保是不是有点傻?
其实,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等环保政策的颁布施行,钢铁行业正发生颠覆性转变,钢铁企业积极适应新时代的产业发展需求才是上上之策。
丁立国对环保的巨量烧钱投入,恰恰是洞穿行业的超前之举和大智若愚的大智慧,这样的企业将活得更长久。
07 德龙“蛇吞象”创奇迹
在中国的钢铁发展史上,赫赫有名的宝钢、河钢、鞍钢、首钢、山钢等,还有一个曾经也很有名,那就是渤钢。
成立于2010年的渤海钢铁集团,旗下有天津钢管集团、天津钢铁集团、天津天铁冶金集团和天津冶金集团等四大集团,最辉煌的时候,拥有48家子公司,八大系列产品,总产能2000多万吨,排名行业内十大钢铁集团之一,2014年位列世界500强第327位。
但就是这么曾经威风八面、看起来实力强大的渤钢系,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仅六年后就陷入了千亿债务危机,2018年8月24日宣布破产并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但实际上,直到2019年1月末,渤钢48家企业第二次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渤钢集团重整计划草案后,才正式启动“渤钢系”破产重组程序。
德龙钢铁100%控股的龙德(天津)钢铁有限公司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这次重组引入的战略投资方。
渤钢系资产重整方案为“现金清偿+留债+债转股”,原钢铁资产全部装入筹备成立的新运营平台,龙德钢铁作为战略投资者持59.16%,渤钢系债权人通过债转股持股40.84%。
2019年4月11日,重组后的新天钢集团注册成立,注册资金为333亿元。
渤钢重组事件被认为是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国企混改案例之一,从一开始就备受外界关注。
在堪称德龙“蛇吞象”的混改推进过程中,丁立国面对的可谓是困难重重,历经考验。
一路走来,他经历过太多事情,也经历过生死,但对于渤钢的收购事宜,有太多事件在预估之外。
在很无助的时候,他曾跟一位政府领导说:
“混改太难了”。
并一度落泪。
对方鼓励他:
你是企业家啊,哪有不遇到困难的。
他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混改成功。
混改前,新天钢月亏数亿,有再次倒闭的危险;2019年混改后,当年即扭亏为盈。
2020年,新天钢集团营业收入为801.86亿元,净利润32.55亿元,实现税金15亿元,职工平均收入增长30%。
2021年,新天钢集团全年营收超过1350亿元。
同年底,作为总部的上海德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丁立国2022年目标之一,就是要带领德龙集团跻身世界500强。
08 丁立国的秘密武器
人们不禁要问:
丁立国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在数月内就将渤钢重新激活的?
其实,丁立国的秘密武器就是——让数字说话。
他号令德龙人拿出All-in的态度,对渤钢进行数字化改造,让新天钢实现高效的数字智能化管理。
原渤钢的症结在于,由于各方面管理滞后,员工对公司的认可度低,譬如生产设备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和油污,无人清理;过磅汽车衡的磅底很多地方都生锈了,也无人保养。
最可怕的是,原集团各部门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存在多路数据孤岛和很多未知的漏洞与风险点。
以上种种导致运营效率低下,跟行业龙头比,每吨钢的生产成本高,公司也就很难盈利。
要将渤钢混改成功,德龙要做的,就是就要在渤钢“旧系统”上,将德龙经验引入新天钢并放大。
早在2009年,德龙就与金蝶合作,启动数字化变革,信息化系统涵盖采购、生产、销售、物流、质检等各方面,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管理效率上来了,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下去了,企业盈利能力也就提高了。
德龙集团(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与发展探索,已形成一套具有德龙特色的管理模式。
在渤钢混改和新天钢系统数字化转型上,德龙还是选择了与老伙伴金蝶公司合作,并就此专门召开了“2021金蝶云•苍穹峰会”,在这次会议中,丁立国提出:
“德龙在环保投入方面不设上限,对这次数字化,我也要求全力推动不设上限。”
为此,他把新天钢数字化转型定义为一把手工程,要求各公司总经理亲自抓,去加快推动,要把它作为日常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去推动。
然而,要形成适合新天钢的数字管理新方案并不容易,混改前的“旧系统”,数据穿不透、系统打不通。
以财务系统为例,原集团内部有多套财务系统,没有与供应链打通,采购和销售结算全靠手工,结账至少要一周,不仅效率低下,财务人员工作压力也大。
另外,钢铁企业流程长、关系交错复杂,推进会面临很多实际困难。
但即便如此,围绕新天龙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升的工业互联网系统——“苍穹”系统的项目搭建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丁立国亲自坐镇指挥,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对“苍穹”系统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上到集团副总裁,中到各部门部长,下到财务、营销和生产各部门骨干,总共调集了数百人团队参与搭建工作,力求做到“人要数字化,设备要数字化,工艺过程也要数字化”。
就这样上下一心,昼夜作战,半年后的2020年1月,实现“业财一体化、产供销一体化”的苍穹系统平台正式上线,首战告捷。
09 新天钢涅槃重生
新天钢数字化转型系统搭建成功后,随着数据壁垒的彻底打破,公司有200多项价值点得到了提升。
以最直观的财务系统为例,原来的手工结算全部实现了自动化,财务结算效率大幅提升,大大节约了时间,降低了结算压力,数据也更准确了。
钢铁销售都是先款后货,客户货款余额结算需要实时控制,如果对方货款不够,“苍穹”系统能第一时间通知各业务部门,停止出货,防控风险。
再譬如原来的车辆检斤过程,过磅称重需花费3-5分钟,还要人工参与,数字化转型后的智能检斤系统,过磅时间仅需10-15秒,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工干预。
节约时间,节约人工,就等于节约生产、运营成本,效益自然就会出来。
新天钢数字化转型到最后完善,前后花了近两年时间。
建成后的新天钢工业互联网运行中心,面积近千平米,有配套两个机房十几组机柜,搭载300平米LED屏幕,全天24小时滚动显示着烧结、炼铁、炼钢工序进程及环保实时监测情况。
<上一篇:T 0不传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