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是现代社会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标准四件套。其中住的支出是所有生活支出中的最大一笔开支。就连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茅屋被秋风所破歌>中,也写道“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见,满足住房的需求对人民生活的极其重要性。
多年来,中央政府对房地产业可谓是爱恨交加。希望房地产业稳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一直是中央政府的既定方针。无奈现实的房地产业发展充满周期性、波动性,可不是个那么爱听话的主!
记得早在1990年代初期,十多年改革开放给我国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住房需求,也为房地产业的发展积累的一定的基础。于是各地的房地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各家银行也将账外吸存的资金尽数投入到房地产行业,最终房地产行业出现过热的状况。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一刀切”的计划指令,坚决斩断房地产的资金链。顿时房地产业哀鸿一片,各地烂尾楼不计其数,银行业数年内也萎靡不振,国民经济元气大伤。经过数年疗伤之后,全国住房制度商品化的改革政策出台,使我国房地产业在21世纪重新走向了规模化、城市化的新路。自此之后,房地产业就一直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政府陆续出台多项配套政策,包括保交楼、救项目、救房地产公司的多项刺激措施。各级地方政府也不遗余力地不断松绑之前的限购限售限贷政策,甚至不断下调贷款利率至最低3.7%,延长贷款期限至70、80岁,以及宽松各项人口生育、入户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回暖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温度,使之重新走向稳定发展的轨道。
为什么各级政府要这么卖力地救治房地产业?
原因是我国房地产业在 2016年至2021年期间,房地产业连续出现过热状况,房价不断上升,成交量屡创新高,出现了虚火过旺的失控。而“房住不炒”的最高警示,也没有能起到灭火的作用。于是在2021年监管部门祭出了银行“三道红线”的利剑,采取不给房地产公司上市融资、借债融资,集中监管客户买房资金等釜底抽薪的综合措施,彻底断掉了房地产业的资金来源。由于刹车过猛,调控结果出乎意料之外。2022年我国房地产出现了急速掉头,大批民营房地产公司面临倒闭破产,只剩下少数国有房地产公司在苦苦支撑。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土地出让资金等指标都出现了断崖式下跌的困境。
20多年来,房地产就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占据了全部GDP的20%左右的比重,据说涉及到上百个上下游的行业生存和发展,影响到无数人的就业和收入。再说卖地收入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预算外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卖地收入的锐减,断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头。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的问题立马显得尖锐异常,刚性的支出上去了就下不来,很多地方政府连日子都没办法过了。
当前我国银行的主要抵押资产就是房地产,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或者下跌过猛都会增加银行经营风险,最终可能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会产生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据说银行的风险压力测试显示,只要房价下跌20%,银行的经营风险就立马变得严重起来。
目前,我国居民的资产大部分表现为房产。房价一旦短期内下跌过多,相当多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容易形成负资产。社会上资不抵债的家庭比例过多,容易产生一系列的经济问题,最终造成全社会的经济风险和危机。最近两年居民银行按揭贷款断供、全国法拍房的案例猛增的现象也给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