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之路怎么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如何实现?城市软实力与硬实力如何相互赋能?我认为,做强城市核心功能是关键之举。当前,上海已进入超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上海GDP总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人均GDP也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新阶段,上海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2.6亿美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225.5亿美元。另一方面,上海经济从2010年开始,支撑高速增长的工业、消费以及进出口贸易等出现趋势性下降,上海GDP增速随之也出现下降。出现增长拐点的背后,主要是由于上海经济结构性转型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上海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比较早地就进入轨道转变的新阶段。从上海与国际城市和世界级现代化城市群的比较来看,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在研发投入强度、科技创新水平、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经济规模和能级、经济密度以及投入产出强度等方面,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巨大潜力。这就需要通过强化城市功能,以超大城市核心能级提升,带动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关系来说,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制度创新、参与并引领国际规则、提高要素集聚和功能辐射能力,则是形成城市软实力与硬实力相互赋能和良性发展的现实路径。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不断强化上海城市“四大功能”,全面提升城市核心功能。一是不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持续提升对全球资源的配置效率。要加快发展能够配置全球资源的企业和市场主体,加快做大做强本土跨国公司,跨境出海积极配置全球资源。在“五个中心”建设方面,要提升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航运的全球价格发现能力和定价能力;要加快推动国际科创中心与国际经济中心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上海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二是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提升技术进步效率。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遵循科学的逻辑、技术的逻辑、创新的逻辑;全社会要积极培育和发扬“四种精神”、壮大“四支队伍”,即富有科学精神的科学家队伍、富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富有工匠精神的蓝领工人和职业劳动者队伍,以及富有法治精神的公务员队伍,这也是打造创新生态和环境的重要条件。三是不断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不一样,上海产业转型已经完成,三次产业结构和比例较为合理,但是产业升级不够,尤其是产业的高级度不够,产业发展的劳动生产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的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生态转型发展、三大先导产业创新发展以及六大重点产业升级,包括四个新赛道和五大未来产业等布局,都是从提升产业发展的劳动生产率的目标出发,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知识复杂度,增强产业竞争力。在国际经济中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四是不断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提升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的红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基于规则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大国博弈的重心也开始转向规则制定,且规则更趋强调高水平的便利化、自由化。上海正在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正是上海进行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的实践探索,通过不断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全国高水平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积极探路。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本文为作者在上海宣传文化人才高端论坛上的发言,原题为《提升城市核心功能: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周丹旎 题图来源:上海市社联提供
来源:作者: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