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炽热焊花见证热血青春
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
王善更正在进行焊接操作。 毕馨月 摄
“哪怕是重复千万次、已形成肌肉记忆的动作,咱们也一点儿马虎不得。焊接顺序要保持两人同步,做好气体保护,定位螺栓也要随时保持紧固状态。”5月1日7时50分,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产线组试制班焊工王善更,与工友们简短交谈后就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距离新型材料转向架跑线试验的工期越来越近,假期加班加点,成了为生产打出提前量的最佳时机。
开工前,王善更对着一条焊缝反复擦拭。原来,焊接新型材料转向架的整个过程,对洁净度要求非常高。接着,他一手拿着电焊面罩,一手举起电焊枪,细心地与辅助人员调整着焊枪与气体保护拖罩之间的距离。所谓气体保护拖罩,其实是个看着不起眼的简易工具。见记者好奇,王善更解释说:“新型材料很昂贵,购买和加工也比较困难,一旦试验失败材料就得报废。为了避免因气体不足造成氧化,我利用废弃气雾罐制作了这个小工具,作用大着呢!”
为了高质量完成构架样品的焊接试验,曾参与并完成“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等车型转向架构架焊接生产任务,并参与美国波士顿地铁构架侧梁焊接单坡口对接试验片工艺评定的王善更,一边专心搞试验,一边研发像气体保护拖罩、气体阀门、降温水箱这样的实用工具,他研制的专门针对新型材料的焊接气体保护装置,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因为材料具有特殊性,王善更每焊完一条焊缝,就有专人同步进行质量跟踪,测量焊缝温度,再进行拍照存档……一整套流程下来,光是完成一条焊缝就要耗时20分钟左右。偌大的场地里,往往只能听到焊枪喷射火光的声音。
“我心中一直有个不变的信念——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作18年来,正是因为怀揣一份热爱,使王善更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高级技师、中车技能专家,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当日,忙到中午时分,王善更与工友们停下来歇口气。“大家今天干劲儿十足,有望突破45条焊缝的焊接任务。” 在中车长客,很多像王善更这样的年轻人,正用智慧与汗水浇筑过硬本领,成长为擦亮中国制造业“国家名片”的中流砥柱。
本文来自【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