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月”楼市开闸#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城市降低了首套房贷款利率,“破4进3”已经是大面积存在,包括太原、金华、郑州、珠海、石家庄、沈阳、衢州、南平、马鞍山、衢州、驻马店等40多个大中型城市,其中也包括诸如沈阳这般首套房贷款利率一年内下调两次的城市:从4.1%降至3.9%,再进一步降至3.8%。
针对以上现象,只能说做法是正确的但估计效果有限。
首先,从需求端给购房者减负的做法是正确的。
相比过往曾经在供应端和服务端不断进行优化的做法,比如鼓励做中小户型以控制总价,比如要求银行配合加速放贷速度等,这些做法都无法从需求端给予购房者真实的实惠或者说“实惠给得不直接”,现在以“首套房贷”的名义给购房者减负的做法,算是找到了关键点,而且从绝对数上看经过不断调低之后,购房者最终节省的也是一笔不小的金额。
同时,北上广的首套房贷利率下调也是早晚问题,因为银行之间的内卷会加速这种趋势。
其次,正确的做法为时已晚,对于救市的作用基本没用。
虽然近期的上海土拍继续圆满,虽然上海的倒挂依旧存在而且打新依旧“闹猛”,但从更多选择观望的购房者中进行“不作为”分析,意思意思的利率诱惑不足以促使他们进场消费,原因很简单:今天关注的不是利率“有多少便宜可占”,而是就业形势不稳定引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都在想着如何从躲过减薪倒闭裁员的三把刀,谁有心思买房呀?!
所以,救市和拉动消费的根本是信心,而挽救信心的关键是稳定和增加收入,当然这已经不是房地产范畴的话题,也就不是房管局和开发商可以解决的问题。
其三,信心不是黄金,但黄金可以建立信心。
从最近的上海土拍继续呈现国央企和民企“9比1参与”的极端剪刀差现象可以看出,民营房企虽然近期不断被灌鸡汤被打鸡血,但多数城市的销售不畅、全国性战略的伤口还未止血、土拍市场对“最低消费”的高门槛,都决定了民企还走在“四千万精神”的跌跌撞撞当中。
鼓励民企进入门槛奇高的土拍市场需要真金白银,对刚需的首套房贷利率下降当然也不足以让他们“敢于背债几百万”进入楼市。
其实,信心在黄金面前不值一提,刺激消费要从增加收入着手,开发商要“保交付”,购房者面临的是“保就业”;只要黄金到位或者“看到黄金的苗头”信心像马爹利广告语一样:自然就会来。
所以说,一方面我们乐于看到救市政策终于瞄准了需求端,但另一方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比一线城市“首付100万起”的最低消费,“30年总共节省小几十万”的远水实在是解不了“买得起&还不起”的近渴,断供不是购房者的本意,但【会不会断供】是购房者绕不过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