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5日报道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5月13日刊登题为《华盛顿和北京能克服分歧吗?》的文章,作者是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前官员休·德桑蒂斯。全文摘编如下:
巴西总统卢拉前不久的北京之行对华盛顿来说是一项提醒,提醒它面对现实。法国、西班牙、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领导人都访问了中国,中国还成功促成了伊朗和沙特阿拉伯恢复友好关系,这证明中国现在是国际舞台上的全球参与者。它的存在是永久性的,并且不断增强。然而,美国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崛起的程度,也没有考虑它所预示的多极化国际关系体系。
中国和美国之间有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对两国和世界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拜登政府延长了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了贸易。
中国认为,美国寻求遏制它的崛起——考虑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宣布将重心转向亚洲在一定程度上意在重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支配地位,这一想法远非毫无根据。美国则担心中国会取代它成为世界霸主。到本世纪中叶,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强国,这一轨迹只会加剧美国人的焦虑。
华盛顿和北京一些言论所造成的舆论给它们施加了压力,有关战争的讨论变得十分常见。要想从冲突的悬崖上撤退,关键是重新建立对话。没有这样的对话,双方就不可能恢复一定程度的互信,就像汤姆·弗里德曼4月14日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所说的那样。
为了推进这一目标,消除沟通障碍,并且重建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信任,必须更多地把重点放在外交上。美国应停止对单极世界的执着,不再简单化地将世界划分为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法治十分必要,但在正在形成的多极世界中,美国将不再是唯一的规则制定者。
美国应该把自己塑造成供别人效仿的榜样,而不是劝别人改变信仰的传教士。
最终,美国必须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是受冷战结束推动的更广泛全球力量再分配的一部分。摆脱了美苏斗争的制约,新兴国家开始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印度、巴西、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国家决心用与其目标一致的政策取代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
正如印度外长苏杰生去年所说,他们支持一个基于规则的世界,只要这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东南亚国家拒绝在美中冲突中选边站队;它们仍然怀疑乌克兰冲突是否是西方发动的一场重大意识形态冲突。同样,利益冲突也会影响美国盟友的团结,正如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所说,它们希望避免在美中对抗中沦为“附庸”。
在国际贸易领域,去美元化正在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避免美国在国家安全事务中实施的金融制裁。卢拉希望用替代货币结算跨境贸易,孟加拉国最近决定用人民币来支付俄罗斯在该国建设的核电站项目款项。包括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和鲁奇尔·夏尔马在内,经济学家和投资者认为我们正走向一个货币集团世界。
美国和中国之间不断加剧的紧张关系有可能使世界重新陷入分裂,但这个世界的凝聚力对于解决众多问题而言至关重要,其中气候变化、贫困、疾病预防和军事冲突问题最为突出。在从美苏对立的废墟中形成的、不断演变的国际政治体系中,力量分配正变得更加分散。为维持稳定的世界秩序,美国和中国都越来越需要与其他同样希望在世界如何治理的问题上拥有发言权的地区大国找到一个折中立场。为避免一场令世界巴尔干化甚或陷入一个持续战争的新黑暗时代的灾难性冲突,华盛顿和北京必须找到妥协方案,使它们能够和平地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调和它们相互冲突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