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又有了人间烟火,为什么需求端不尽人意?
感觉去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是想大干一场,借疫情之后报复性消费的东风,M2也在加速,政策不遗余力地刺激消费,结果是喜忧参半。
供应端当然没问题,首季GDP增速为4.5%,中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这个成绩不错了,但是,经济的增长与我们个人的感受总是有差距。今天银行的朋友还在说,她接触的企业,大多数都不愿意贷款,其实利率已经下来了不少,但是,企业的表现很矛盾,一面叫着缺项目,项目都让国企挤光了;一面又谨小慎微,被拖欠款,流动性不足吓破了胆,没有十足的把握,宁愿躺平,放弃项目机会,因为企业的折腾了几年,基本上消耗掉了多年的积累,经不起风吹雨打。
企业的命运又取决于市场的有效需求,需求端似乎与供应端走出了一个“顶背离”,春节期间在苏州看电影,感觉影院满血复活了;五一旅游再现人满为患,有意思的是,园区的收入与客流流有些不符,大家玩归玩,消费却变得保守了。并没有出现姚洋所担心的“经济过热”,不但不是过热,还有点冷,消费同比增长了0.1%,全当没看见吧,环比还有下滑的趋势。
所以,又一个热词在定义着中国经济,这就是内生力。
经济缺少内生力,什么是内生力?是市场自身的驱动力,不是靠强行扩表推动的增长,内生力是需求的旺盛,如果车子车子卖不动,房子房子卖不动,出台了许多刺激消费的政策还是卖不动,那就不是增加M2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在过去的十五周,M2增加了50万亿,如此巨大的的流动性,为什么没有带动需求,哪怕是生产需求?
原因是钱并没有流到民企和老百姓的口袋了。
那问题也就清楚了,如果要改变目前的经济状态,修复企业的负债表和利润表,归根结底,要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也有一些专家认为,银行个人存款增加额也很雷人,去年增加了十七万亿,今年又是小十万亿,由此判定不是老百姓手里没钱,而是由于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消费趋向于保守。
这肯定是一个错判,疫情三年,老百姓哪来的那么大的存款?
存款额加大是与民间大资本退出市场同步的,退出投资的资产在理财与存款之间交换,理财收益有问题了,就转向存款;银行降低存款利息了,所以,最近存款又开始大幅减少。总之,那是有钱人的事,而有钱人既不投资,也无意扩张消费,尤其不再考虑买房,既然房住不炒,全国不动产登记后房地税也将加快,谁没事还去买房?而刚需想买,房价又不允许大降,心有余而钱不足。很多事做的总是那么自相矛盾,不知道图的是什么?
所以,消费不能指望高净值家庭,要看中低收入层。
一季度青年失业率高达19.6%,就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老百姓缺少对就业与未来收入的预期,刺激消费就成了张维迎说的本末倒置,刺激起来了也没有可持续性.
消费上不去,企业这头也不能指望。
2022年全国私人企业利润总计26600多亿元,下降了7%以上,今年继续下降,为21.4%,企业的状况,表明很多企业实际已经是僵尸企业,现在就算是扩表,也已经失去了再生能力;如果消费起不来,企业要做的不是扩表,而是缩表,至少不至于死在“私人资本无序扩张”的路上。
当消费指数连续下降后,虽然不必然是一个通缩周期的到来,至少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复苏,这种局面下,不仅仅是老百姓的消费趋于保守,不是赛道上的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将趋于保守。
对大多数民企,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来说,要做的是缩表,而不是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