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公司单笔业务办理时间缩短至10分钟左右,而且可以通过线上无接触办理,简直太方便了。”黑龙江某药品批发企业有关部门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感慨地说,公司日常资金支付存在“笔数多、金额小”的特点,按照以往的办理流程,单笔业务耗时6小时左右,现在效率大幅提升。截至2023年4月末,公司办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100笔,金额合计5679万元人民币。
该企业经营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背后离不开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的有力支持。据了解,该政策主要的“便利”体现在简化审核程序,在企业办理支付时无需逐笔提交真实性审核材料,提高外汇业务的结算效率。外汇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2022年,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发生413423笔,便利化支付及划转金额711亿美元,占同期资本项目收入境内支付规模约66%。总的来看,该政策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脚底成本”,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
上述案例只是外汇局持续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改革的一个缩影。促进优质企业便利化政策扩面提质,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深化国内外汇市场发展,优化中小企业外汇服务……去年以来,外汇局出台多项外汇助企纾困举措,加大对外贸外资领域支持力度,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优化外汇服务,稳妥有序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秒申请、分钟办”
“企业直接通过网银端提交付汇指令,单笔业务处理时间从2至4小时缩短至10分钟内。”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运输物流企业有关部门负责人对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频频“点赞”。
上述运输物流企业跨境支付量大,业务笔数多。据介绍,以往该企业办理业务需逐笔提供汇款申请书、合同、发票等纸质单据,银行逐笔审核。在企业纳入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支持范围后,有效降低了人力资源消耗,业务办理效率大幅提高。截至2022年末,该企业已累计办理便利化业务922笔、金额近15亿美元。
对于企业来讲,高效便捷的跨境贸易结算对其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外汇局以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为切入点,逐步构建起银行分级、企业分类的精准化信用管理机制,支持审慎合规的银行在单证审核、特殊退汇、对外付汇信息核验等方面,为优质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结算服务,贸易外汇收支实现“秒申请、分钟办”。
外汇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企业贸易收支“越诚信、越便利”的良性循环促使企业更加重视信用积累,激发其优化管理、完善内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企业向业务管理规范化、财务结算电子化、经办人员专业化方向转型,为业务高效办理提供了条件。据测算,优质企业适用便利化政策后,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办理时间节省一半以上。
从银行端来看,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也有助于推动银行提升展业能力,完善事前尽职调查和事中事后监测,为企业提供高效适配的结算服务。外汇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赋予银行更多的业务审核自主权,通过对客户信用状况、合规水平和风控能力的尽职调查,不断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实现银行从交易单证审核向关注企业交易实质转变,推动银行提升服务水平。
由此来看,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通过减环节、减材料、减手续,有效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脚底成本”。外汇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22年,外汇局新增10个地区落地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实现全国覆盖,相关便利化业务范畴不断拓宽,政策惠及面稳步扩大。2022年以来,全国累计办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超6000亿美元。
为中小微企业境外融资提供新路径
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微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外汇局以解决企业融资难为切入点,通过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支持更多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为便利多领域中小微企业跨境融资,2022年5月,外汇局发布《关于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的通知》,进一步扩大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的覆盖面和受惠主体。试点地区由9个省(市)的特定区域扩展至17个省(市)全域,试点主体在高新技术企业基础上增加专精特新企业,并将已开展试点的9个省(市)区域的企业便利化额度统一提高至1000万美元,更好地满足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
据统计,此次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扩容提额”可覆盖全国80%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超七成。目前,已有多家中小微企业参与试点,行业涉及电子或机械制造、软件与信息技术、冶炼加工、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领域。
“在政策出台后,通过增加外债额度,我们以较低的成本从境外银行融入一笔600万美元的贷款,及时缓解了流动性紧张问题,资金使用成本降低了10%。”广东省某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在初创期净资产规模较小,在外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融资需求有时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的一大亮点就是允许其根据自身情况扩大境外举债规模,这为具有知识产权、技术或工艺先进、市场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获得境外融资提供了新路径。
外汇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17省(市)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利用便利化融资额度借入外债,签约金额合计12.51亿美元,平均利率为2.4%,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也有力支持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力高新技术与专精特新企业健康发展。
积极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
近年来,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进出口规模超过3万亿元,占外贸的比重超过7%。
针对贸易新业态“小额、海量、电子化”等交易特点,外汇局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主动探索和完善适应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管理思路和服务体系,出台一系列优化贸易新业态外汇管理措施,构建贸易新业态高效、安全、低成本跨境结算环境,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与创造力。
在拓宽贸易新业态结算渠道方面,除支付机构渠道外,外汇局积极支持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跨境电商提供多样化的跨境资金收付通道,统筹解决跨境电商企业在资金结算等方面的发展诉求。“政策实施后,跨境电商外汇资金结算更为安全便捷,吸引更多中小外贸企业加入跨境电商行列。”跨境电商平台拓拉思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中信银行也结合政策要求,优化跨境电商外汇资金结算渠道,将跨境电商结算手续费降至2‰,有效缩短收汇时间,基本可实现境外资金实时到账。
目前,贸易新业态结算渠道进一步拓宽。外汇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称,2022年,新增银行、支付机构共4家,凭交易电子信息为跨境电商提供外汇服务,扩大资金结算服务范围,满足市场主体多元化诉求。2022年,23家支付机构和14家银行共办理贸易新业态外汇结算9.7亿笔。
在降低新业态主体经营成本方面,外汇局不断优化贸易新业态管理方式,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将境外仓储、物流、税收等费用与出口货款轧差结算,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帮助企业更好拓展国际市场。同时,顺应市场采购贸易“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特点,支持联网信息平台备案商户在线自助办理收结汇,提高市场采购主体货款结算效率,降低结算时间及汇兑成本。目前,通过联网信息平台自助办理市场采购贸易收结汇比例超六成。
此外,在便利中小微主体参与新业态方面,外汇局结合市场诉求出台有针对性的便利化举措,服务中小微新业态主体贸易结算,筑牢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的微观基础。年涉外收支2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跨境电商企业无需办理名录登记,约80万家小微商户可线上办理跨境外汇资金结算;个体工商户可通过个人外汇账户办理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项下外汇结算,资金安全更有保障。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