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商品总金额实现了13.3万亿元的突破,同比上涨5.8%。其中,出口商品金额超过7.67万亿元,同比大增10.6%;进口金额约为5.65万亿元,仅小幅提升0.02%。
我国对外商品贸易顺差,在今年前4个月突破了2万亿元,同比暴涨56.7%。在全球经贸市场普遍悲观预期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却连续数月呈现超预期发展,只能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
中国在应对美国强化供应链外迁的新环境下“调整较为到位”,对市场机遇的把握速度快,对外贸易呈现韧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与美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降至1.497万亿元,同比缩减4.2%。但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额却是同比上涨了4.2%,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同比大增13.9%。
其中,与印度尼西亚之间的贸易额上涨15.5%,与新加坡之间的贸易额暴涨42.6%。在更加宽松的外部政策,在RCEP自由贸易协议等因素激励下,东盟再度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此外,我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金额在今年前4个月上涨12.7%,与拉丁美洲各国之间的贸易额上涨10.3%,与非洲各国之间的贸易额整体上涨17.5%,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额大涨52.8%。
前4个月,我国对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西亚、北非国家进出口金额分别增长37.4%和9.6%。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商品总金额同比增长16%,一连串的好消息啊。
世界,不是只有美国
多年来,美国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是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地区都不能轻易忽视的重量级外贸伙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都在积极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并且是最坚定的推动者。
坚定地维护WTO规则和自由、开放、公正的国际贸易环境,争取互利共赢。我国提倡与所有有意愿维护双边关系的国家友好合作推动经贸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合作,从来都是双向的。我往的同时,还需要你来。你若想渐行渐远,我必将拥抱更大的世界。
从人口数量角度来看,美国人口在全球占据的比例不过只有4.2%罢了;美国经济规模全球占比25%左右,还有75%的超巨大市场;世界贸易组织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2年,全球进口商品总金额约为25.6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进口商品金额为3.376万亿美元,占比13.18%。美国之外的世界,还有接近87%的广阔市场,我国还没有深度耕耘呢。
供应链外移,我国需看到其中的机遇
历史上,供应链从来都是不断迁移的,从来没有亘古不变的固定式供应链。迁移,才是常态,这是不以人意志会改变的事情。对我国来说有挑战,但也有巨大的机遇。
不知道有多少网友注意到,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最近一两年都获得了较快的增长。这恰恰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地区发展制造业对我国“装备、设备制造产业”带来的额外提振效应,倒逼我国产业升级。
在雏形刚刚显现的“中国-东南亚、南亚模式”中,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特别是他们在零部件、中间产品上较为依赖从我国进口,形成了合作型的产业链发展新形态。
本质上是我国产业链的“溢出”,体现的是“分工协作,并非是替代”。印度、越南等国更像是“世界工厂”当中的一个车间。中国不会独立于国际供应链之外,各国产业链分工协作也离不开中国。
与2021年相比,我国人口在2022年下降了。劳动力供应数量实际上在前几年就已过了巅峰期,我国人均GDP已和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正是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这个关键时期只有逼着自己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才有可能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那就把美国实施的产业链外迁政策,当成推动我国产业转型的动能吧。
要把看起来是坏的东西,转变成好的因素,从中找寻发展机遇。转变思路,环顾四周,不难发现这个世界还很大,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业基础很薄弱,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