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民企疯狂爆雷,一面是国企央企疯狂拿地,这一幕很魔幻。
利益没有办法调和,搞了几年仍然无法解决问题。时间越久欠的钱越多,土地都抵押了。现在谁能当接盘侠,这么多债务。现在房地产不景气,加上人口出生率暴跌,谁敢去,一屁股债。现在想降价卖房都不行,谁买谁傻,真变装砖头。时间拖得越久,早已经资不抵债。唯一就是破产,不过产权纠纷来了。最后还收割了一波,房子成为了烂尾,谁掏钱把他建完。又是绵绵无绝期。要让业主再掏钱建房,我看难。
房地产市场不放开,不放开价格管控,流动性问题太多,大大小小开发商准备排队爆雷。现在开发商除非是优质地块,不然都不敢拿地,地方财政也是问题。
今年重庆土拍就看出来了,2023年重庆拿出了核心观音桥商圈地块还是有需求,偏远的中央公园土拍价格下跌。核心商圈抢着买,偏远地区难。观音桥这几块地捂了很久了,现在确实是缺钱,要卖了。
成都也一样,成都高新区,武侯区越是核心区域报名竞价的越多,高新区成交楼面价19700元每平,还溢价15%,温江区偏远底价成交。
上海2023第一批土拍价,基本上国企拿地,民营企业很少,一方面现在民企资金不够,远远比不上国企。万科,华润,中海都有国企背景。
北京2023年第一批土拍,也是国企,央企拿地。中能中建,北京建工,华润置地,招商蛇口。跟上海情况一样,民营企业基本上很少。
一二线城市还有核心地区还有需求,三四线城市很多人等着,人口流出严重。
过去的房价增长逻辑
调控房价了十几年,越调控越高,而且人口稳得住,一年还是1500万以上。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在哪里上班,送自己的子女上学,回不去的故乡。房地产逻辑很简单,人口迅速增加,不管是打工也好,还是来长期投资的。买的人也多,就算不增值,起码可以收租。有些甚至以租养贷,这样就可以自己不用还房贷,流动人口增加是核心。
房价下降逻辑
随着城市化快结束,而且房价暴涨,人口出生率暴跌不到千分之一,2022年根据统计局中国人口减少106万人,一旦人口流出,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倒闭,或者迁移。附近的房价稳不住,甚至连出租都困难的时候,市场上的二手房要多少有多少,谁也拖不住。如果未来加上房产税,不但租不出去,卖也卖不出去,还要每年养房。要交物业费,卫生费,还要房产税,你想把送人都没人要。政府不是调控吗?涨的时候压不住,降的时候一样也压不住。
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能,去看看现在一些乡村的曾经的大院,一片一片的没人,是一个人也没有,都去城里了。都是一片破败的景象,没人修没人管,草都长多深了。在小镇上上卖房子的,你去看看,都是亏本卖,一套房子一万, 2万都没人要,连修建的成本都不够。
现在一些资源枯竭的城市,没有了产业,人都走了,人口快速流失。现在北上广深人口都在流出,肯定有房子空出来,现在一年还不多,但是如果一年减少1000万人,现在出生人口不足1000万,现在一年退休的人都接近2000万人,城市不得不收缩。这也是现在各地开始抢年轻人,越是大城市,出生率越低,越是依赖年轻人流入。
为什么感觉不到人口老龄化呢?
我们来算一笔账,今年是1963年的人大约有2934万人退休,2022年出生人口是多少不足1000万人,未来十年,大约接近3亿人退休。继续低于1千万,那将不足1亿人,现在之所以感觉不大,但是如果在2040年,是雪崩的人口死亡率,一年2千万人口消失,三四线城市那里来得支撑。一二线也是互相争抢年轻人,有些老房子没人住,不得不荒废。现在只是刚开始,还没有到人口高峰期,接下来10年就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开始,在20年后这一批人不在人世,人口每年减少几千万,大约在2030年,人口每年减少1500万人左右,现在每年的100万人,肯定感觉不出来,那是因为1960以前人口跟现在出生率相差不大,所以感觉不出来。有滞后性,那个时候是巨疼,人口跟不上。就像伤口现在划一刀不疼,但是过后马上传导到大脑,疼得死去活来。
现在一二线城市,也是回归一二线核心板块,拆迁建房,而不是郊区建新房。这次重庆,成都,上海,北京都是拿核心区域,地块有人抢着要,偏一点为防止尴尬就一家公司要,成都的青白江,没有地铁,房价也低,就是没公司抢。挨着地铁的都想要。
现在很尴尬,一面民营企业房地产公司爆雷,一面国企疯狂拿地。现在有不少民营企业债务重组,再加上市场现在想买房的人对民营企业烂尾不信任,要卖新房更难。第一淘汰是房地产商,第二批就是炒房客,第三批就是多套房的人。现在新闻吹得不是很火热吗?你去看看二手房挂盘量有多少,买容易,卖出去难,有钱人早套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