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先是网传银行降薪,后来又是oppo手机芯片团队整体裁员。
满屏的坏消息,让打工人瑟瑟发抖。
其实银行降薪罢工是两件事,彼此没关联。
降薪的员工是业绩考核不佳,多人聚集楼下维权的是外包公司劳动纠纷。
但金融业全面降薪是不争的事实。
最近有权威机构发布了一份报告,2022年十大减员行业。
具体看下图:
分别是教培、房地产、陶瓷、影视、互联网科技、商贸零售、建筑装饰、家具、广告营销、消费电子这10大行业。
你或身边的人,有没有中招?
2022年,口罩事件严重,很多行业都很艰难。
排名第一的减员最狠行业,是教培行业,减员38.5%。
2021年,数百万教培人再就业,好未来股价跌到底掉 ,新东方转型直播卖货。
2022年,大的教培机构比可能比2021年还要惨。
“双减”大锤的影响仍然在,线下还被口罩所限制。
但最近据我和同事们的身边统计学来看,这个行业陆续又开始活跃起来,尤其个体户生机勃勃。
毕竟鸡娃的需求是永恒的。
其实跟上海楼市一样,教培的细分行业也是在分化的。
比如幼教,因为出生率下降,其实现在挺难的。
很多幼儿园专门跑到小区里招生,以前是“一园难求”,现在则是“一生难求”;
而职业教育、考公教育因为就业需要,多半会回暖。
第二名 ,房地产行业 ,减员33%
过去两年对国内的房地产来说,简直就是至暗时刻,有多惨不用我多说。
一批批地产人被裁员失业,出来找工作。
对国内楼市来说,去年也是一个分界线;往后,绝大多数城市的房子都不再稀缺。
而一个供大于求、不具备稀缺性的东西,是没多少投资价值的。
不过,对于房地产,也没必要很悲观。
居住的需求是永恒的,国内现在是房子过剩,而好房子稀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城市中只有不到四成的房子是95后。
第三名,陶瓷行业,减员22.4%
陶瓷其实是一个和楼市关联性很大的行业,尤其是瓷砖,新家入住很多人也会买瓷器。
因为房地产不景气,陶瓷行业唇亡齿寒。
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又居高不下,整体行业压力很大。
第四名,影视行业,减员18.7%
2022年影视行业主要还是受到口罩影响,去年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 301亿,同比下降 36.4%。
今年预估会回暖不少。
第五名,互联网科技。
浓眉大眼的互联网行业现在也有了瓶颈,毕竟普及率已经很高。
业务增长难,大厂迎来裁员潮,员工也不如往日风光。
不止国内,国外的互联网大厂亚马逊、谷歌、脸书等也在裁员。
就看这波人工智能,能不能再带火一把。
第六名,商贸零售,减员10.7%
前有淘宝、京东鲸吞蚕食,后有拼多多拦路堵截,再加上口罩对线下的影响,商贸零售的难处,可想而知。
第七名,建筑装饰,减员9.5%
和陶瓷行业差不多,都是地产的直接关联行业。
楼市不景气,装修公司也难。
不过,装修跟盖房子还不一样,过个十年八年就会重新来一下,到时候又能赚钱。
第八名,家具行业,减员8.4%
又一个典型的房地产下游行业,直接影响家具消费的是房屋竣工面积。
2022年,房地产竣工面积为6.3亿平米,同比下降14.3%。
第九名,广告营销,减员6.8%
广告行业和宏观经济强相关,绝大部分行业都要做广告。
大环境不景气,各行各业都缩减开支,首先就会想要砍掉广告预算。
一句话,经济好,广告行业就好;经济不好,那就一起跟着凉凉。
第十名,消费电子,减员6.2%
消费电子,即电子产品,最主要的就是手机。
这个行业也和经济周期强相关,另外行业也创新乏力。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现在的手机性能明显都过剩了。
一部手机完全可以用个三五年不换,可能比换个房子周期都长。
再加上经济下行,行业就比较难过。
今年一季度,国内手机销量为6760万部,十年来最低。
难怪手机巨头OPPO收缩战线,解散芯片团队。
市面上瞬间多了两三千名芯片人才。
整体看下来,裁员最狠的十大行业,房地产和下游的陶瓷、建筑装饰、家具加起来占到四个。
地产用实力诠释,什么叫支柱性产业。
所以房地产税虽然一直吹的箭在弦上,但最近两年可能还真不敢发。
现在是中国楼市的转折点,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楼市对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仍然无法替代。
各类城市也是冰火两重天,一线、准一线核心城市正在逐渐回暖,北京、成都成交量创新高。
但广大三四线城市,甚至很多二线城市的楼市,却陷入流动性危机。
有些小城市,一套房子挂出去,半年不成交;而一线城市价格合适,一星期就能卖出去。
这就是流动性最好的诠释。
选筹在弱等级城市的,无论是房企还是个人,都不太好过。
在上海上车的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幸运。
拥抱核心城市,拥抱核心资产。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买房者,也适用于开发商,只不过对于买房者来说,这资产是房子,而对于开发商来说,资产是土地。
而从需求端来讲,市场也全面进入改善时代。
越低线的城市,开发商越不愿做刚需户型,因为七成都是置换客。
无论是一二线还是三四线,大家都觉得房子贵,但反而越贵的房子越好卖。
这个世界一直在变,拥抱变化,才能不被现实击倒。
对于未来,乐观而又不失谨慎才是正确的态度。
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中产是最容易阶级滑坡的群体,单纯的靠工资收入是很危险的。
在这个越来越通胀的时代,资产和现金流同样重要。
最好的财富人生,是前半程靠工作收入缓慢上升,后半程靠投资钱生钱,年纪越大越富有。
身边靠自己跨越阶层的牛人,无一例外都是这条路子。
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打工,到40岁中年达到收入顶峰,随即开始逐步下滑。
有时候,房本不仅是存钱罐,更是安全垫。
愿我们一手现金流,一手滚雪球,造富人生。
最后,大家所处的各行各业,现在都怎么样,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