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金融支持生猪“保险+期货+银行”项目、率先开展“创新型药品置换责任保险”试点、率先发布全国首份碳信用报告……自2017年6月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以来,花都绿色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一批全国“率先”案例,推动金融业增加值增长了65倍。以花都为核心的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综合成效评价连续四次排名全国第一,助推广州绿色金融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2023年,花都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以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为抓手,先行先试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积极争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升格为示范区。从“试验区”迈向“示范区”,这是花都区绿色金融发展的新使命,也是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不断贡献“花都智慧”“广州智慧”的新机遇。
01/
广碳所碳配额交易量及金额
位居全国试点市场首位
广州市是首批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绿色金融专项试点,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花都作为试验区核心区,制定并出台支持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发展的“1+4”配套政策,对绿色企业和金融机构落户给予财政奖励,对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业务给予财政补贴。截至2022年末,花都共发放相关奖励和补贴1.96亿元,惠及1200多家企业和机构。
在多项体制机制的支持下,花都正在打造一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主力军。截至目前,花都区已落户绿色分行6家、绿色支行2家,落户了全国首家省级绿色金融创新中心、人保财险绿色保险产品创新试验室等一批绿色专营机构。花都绿色金融街注册机构已有390家。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位于广州花都,其碳配额累计交易量及金额稳居全国各试点碳市场首位,并且参与编制了多项全国绿色金融标准。据了解,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兼具国家碳交易试点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机构,为碳市场参与者提供包括碳排放权交易业务、碳市场能力建设以及碳中和、绿色金融等一揽子综合服务。截至2022年末,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2.14亿吨,总成交金额达56.39亿元,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均稳居全国试点市场首位。
此外,花都还支持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参与制定《环境权益融资工具》《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碳金融产品》等国家绿色金融标准,填补碳金融行业标准空白。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碳账户试点,全区已有533家企业在注册企业碳账户,170家企业已完成2021年碳排放数据填报并生成报告。
02/
五年来绿色信贷增长4倍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的方式投向绿色低碳可持续领域。”暨南大学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暨南大学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沈洪涛表示,绿色金融将环境因素纳入金融业务决策和运营管理过程,避免了资金流向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正是广东绿色金融实践的目标。
暨南大学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暨南大学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沈洪涛。 受访者供图
五年来,花都区内银行机构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6.84%,其中绿色信贷增长4倍,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中国银行花都分行、建设银行花都分行、广州银行花都支行共同为广州市公交集团公交车纯电动化项目提供基准利率绿色信贷支持,共发放54亿元用于更新9000多辆纯电动公交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超过65万吨。
在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方面,花都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结构,引导金融资源从“两高一剩”“低小散乱”等落后产能领域有序退出,加快花都区老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截至2022年末,工商银行花都分行累计为东风日产办理汽车新能源供应链融资4.2万笔,总金额超870亿元,为经销商降低财务成本超4.18亿元。为支持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将传统电子产业园区改造升级为集智能电子、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五大产业于一体的绿色产业价值创新园区,建设银行花都分行累计向该项目发放4.4亿元的基准利率绿色贷款。
沈洪涛表示,绿色金融的产品工具较为丰富,除了持续加大绿色信贷规模外,还需要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供应链金融等,特别是要重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绿色融资产品;同时要提供更多绿色金融服务,例如绿色金融产品认证、绿色信用评级等。
为破解绿色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花都区依托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粤信融”开发建设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融资对接系统,实现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24小时在线申报、绿色项目产融对接以及绿色金融业务统计分析等功能。截至2022年末,融资对接系统共有3508个绿色企业和项目及84个绿色信贷产品进行展示推荐。
此外,花都还与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合作共建“绿色环保板”,助力绿色企业挂牌融资,绿色环保板挂牌企业375家,注册资本金规模54.58亿元,花都区企业24家。
03/
形成一批全国首创案例
助力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构
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金融支持生猪“保险+期货+银行”项目、率先开展“创新型药品置换责任保险”试点、率先发布全国首份碳信用报告……近年来,花都区已有11个典型案例入选人民银行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汇编》,提供复制推广经验。花都区梯面镇林业碳汇项目入选2020年国家自然资源部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生猪动产抵押融资案例被国家发改委收录在“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等地区典型做法”进行推广。
放眼大湾区,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优势,正在推动绿色金融成为大湾区发展的新引擎。花都区与香港特区发展局、香港建造业议会研究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标准对接、绿色供应链金融、绿色企业项目认证和香港建筑业内地开业等方面工作。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碳金融领域的合作,共同探索区域碳市场的深化发展、创建适用于大湾区的自愿减排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下一步,花都区将争取人民银行支持,推动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升格为示范区。依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争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支持碳金融实验室开展碳金融研究,深入推进碳金融改革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企业“碳账户”评级结果,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沈洪涛表示,广州有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拥有碳排放权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港澳地区金融业、服务业发达,高端专业人才储备丰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将实现广州与港澳地区资源优势互补。此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也是融入国际碳市场的积极探索,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健康发展。
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出品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卫国 裘萍
统筹:李颖 冯芸清
执行统筹:蒋臻 黄琼红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 魏凯 梁思华 蒋臻 实习生 李露莉
设计:李毅然 严丽萍 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