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抖音博主辛吉飞称,海天在日本售卖的酱油配料表上,只有水、大豆、小麦等天然原料;在国内售卖的产品,则含食品添加剂,质疑为“科技与狠活”。
言论一出,海天“添加剂”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即使海天多次发布声明,都没能平息公众的质疑声。时隔几个月后,海天味业如今怎么样了?
余波未平,海天“三驾马车”失速
尽管“添加剂”风波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但海天还未从余波中完全抽身。受风波影响,海天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业绩也不太乐观。
海天味业曾在2021年年报中提出,2022年的目标是营业收入达到280亿元,利润达到74.7亿元。从2022年公布的财报来看,海天味业并未完成当时提出的经营目标。
根据年报显示,2022年,海天味业营收为256.10亿元,同比增长2.42%;归母净利润为61.98亿元,同比下降7.09%,扣非净利润为59.66亿元,同比下降7.22%,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皆不及2020年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海天味业自201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归母净利润下降的情况。可以看出,海天离目标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同时,支撑海天营收的“三驾马车”分别是酱油、蚝油、调味酱三大品类。作为调味品行业的龙头,海天表示,海天酱油连续二十五年全国第一(未含 2022 年统计数据),并遥遥领先,同时在耗油细分品类也占据行业领先地位。但这三大品类却在2022年开始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22年,海天味业酱油实现营收138.61亿元,同比下跌2.3%;调味酱实现营收25.84亿元,同比下跌3.07%,蚝油实现营收44.17亿元,同比下跌2.54%。
海天味业表示,2022年“可能是数十年来环境最为复杂的一年”,并多次提及“前所未有的舆情冲击,给公司造成了较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2022年的下滑态势仍然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据已经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1-3月,海天味业总营收约69.81亿元,同比下降3.17%,净利17.16亿元,同比下降6.2%。
“老大跌倒,小弟吃饱”
一直以来,海天味业在调味品行业都占据着绝对的龙头地位。智研咨询《2023-2029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达4594亿元,较2020年增加644亿元,同比上升16.3%,预计2025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将达到7881亿元。
在这之中,我国调味品行业大体可分为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以海天味业为代表的调味品产品品类全面,总营收规模超过15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第二梯队以李锦记、老干妈为代表的调味品产品品类丰富,总营收规模在30-150亿元之间的行业领先企业;第三梯队是以恒顺、加加为代表的调味品产品多侧重于某一品类,营收规模小于30亿元的中小型调味品制造企业。
可以说,在“添加剂”事件发生前,海天味业在体量上是绝对的酱油业一哥。但对比多家企业的数据来看,酱油格局面貌正在发生着一些细微的变化。
比如在线上渠道,因为“添加剂”风波没多久之后,海天味业就丢掉了酱油品类电商市占率第一的位置,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味业则取而代之。
Sandalwood紫檀数据中国电商监测数据显示,海天味业酱油产品在2022年10月主要电商平台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2%,失去线上市占率第一的位置。千禾味业则趁机超车,当月酱油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26%,成为酱油产品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市占率第一。此外,李锦记和中炬高新旗下厨邦的酱油产品线上10月销售额也分别同比增长55%和46%,基本同步当月行业平均增速。
这个细微变化我们从财报中也可见一斑。
2022年前三季度,海天营收190.94亿,千禾收入15.54亿,美味鲜(中炬高新旗下)收入36.37亿,千禾+美味鲜,大体只有海天的27.19%。然而到了第四季度,千禾8.83亿,美味鲜为13.18亿,合计占海天的比例,迅速上窜到33.78%。
虽然现在的海天味业在酱油行业仍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但对市场的统治力逐渐下降。
或许是从“添加剂”事件得到了教训,海天也在年报中提到,公司瞄准了大健康产业里的新增长极,探索发酵技术在营养健康食品领域的应用。既要高度重视健康、营养、美味等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强化原生态发酵优势,又要契合消费趋势,在品类创新与功能创新上有所突破。
同时,对于2023年,海天味业的计划营业收入目标为281.7亿元,归母净利目标为68.2亿元,这个步子是比较稳健的。作为调味品行业的绝对龙头,舆论风波、利润下滑对于海天味业无疑是一个信号。毕竟市场风云变幻,即使是龙头企业也需要且行且谨慎。对于海天味业而言,如何重拾消费者信任,在行业拥有绝对话语权……都是需要谋划的。
文章中未标注来源图片引用自综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