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奋斗者,正青春!
在深圳这座造梦之城
不燃怎么YOUNG?!
这里有用创造力改变世界的科创大神
有用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的政务专家
还有专利拿到手软的行业先锋……
他们的面孔够YOUNG
他们的灵魂够不一YOUNG
榜YOUNG 2023系列全新启航
别眨眼!
视频地址获取中..请稍后
广告剩余:-S
近年来,半导体芯片行业一直是人们的“特别关注”。如何破局半导体“卡脖子”难题?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徐虎指向了“材料”。
材料之于半导体,好比混凝土之于盖房子,是支撑性的存在。研发二维材料正是徐虎近年来深耕的领域。202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首次设立青年科技创新奖,表彰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科学发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的青年科研人员。在深圳,共有8人在列,占该项评选总数的三分之一,彰显了深圳科技创新充沛的新生力量。徐虎,正是首批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奖者之一。
像“搭积木”一样解决问题
“能不能研究出新的材料,设计全新的器件,引领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这是徐虎最关心的问题。
徐虎之所以对物理产生兴趣,是因为高中上学时“学得挺好”。后来,他发现通过物理研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通过计算建立模型,进而预测从未被发现过的材料结构,最后应用到半导体、新能源等不同领域。
徐虎在工作中。
他拿起办公桌上的原子结构模型,向读特记者解释原子结构的排列、性质和生长机理等,讲述材料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从手机芯片到药物研究,再到食用盐的“小方块”结构...... 对于徐虎来说,这种材料结构研究就像“搭积木”一样,能拼出正确的图案,“真的挺有意思的。”
从单个原子出发,一块积木搭起,2019年,徐虎所在的研究团队在探索量子材料新结构方法时,解决了金表面蓝磷生长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使用成熟的无机材料来设计具有特定性质的二维网络结构的新思路。2020年,该研究发表在Cell旗下材料学旗舰期刊《Matter》上,推动了二维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发展。
徐虎课题组的研究在材料学旗舰期刊《Matter》上发表。
“不喜欢看见机器空着”
好奇心领进门,修行靠个人。2005年,刚开始读研的徐虎在研究上经验尚浅,而电脑运算又是研究实践中的关键一环,于是他咬牙买了一台电脑,并靠自己一步步摸索入门。徐虎回忆,课题组里的师兄有空便带他学习,更多的时间他只能一个人摸索,从装机器到编译软件,所花费的时间常是他人的10倍之多。
2011年,徐虎来到深圳,成为南方科技大学第一批签约的三位教授之一,如今已是有着近12年“南科龄”的“老员工”。在南科大从事研究和教学期间,徐虎负责建立了南科大计算中心,“希望学生们都有人教、有人带、有器材。”
南科大计算中心机房。
也许是因为刚入门时与电脑一起“并肩作战”过,有徐虎在的机房里,电脑也被“卷”得停不下来。在求学期间,徐虎会让高性能计算机在晚上保持运转、处理数据,这样早晨就能看到数据结果,尽可能让机器发挥作用。为了提高科研效率,徐虎常半开玩笑地说自己“不喜欢看见机器空着”。正是这份执着,来到深圳后,徐虎以通讯/第一作者发表了100余篇SCI论文,其中8篇发表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搞科研、做教学,一个也不落下。
在深圳做“较真儿”的研究
搞科研的人是否容易“钻牛角尖”?徐虎认为,他更愿意称自己是“一个很较真儿的人”。做研究时,他总会提出不同的观点:除了文献提及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实验思路?一个实验的可能性有很多,我们如何确定现在做的就是正确的?如果研究进行到一半无法继续,该怎么办?
走不通的事情很多。在徐虎看来,做研究,就是要多问问题、多尝试、多“较真儿”。
徐虎(左六)课题组成员参与组织中国物理学会2022秋季学术会议半导体物理分会。
在深圳做科研和教学十余年,徐虎见证了深圳科研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显著提升,深圳对学术研究的支持力度也日益加大。“科研‘开花结果’需要的时间或许会很长,但只要我们持续努力提高研究水平,就会有大量高质量的成果涌现。”他希望在未来能取得出更多突破,发现材料领域的“新大陆”,将其应用于实验和工业生产,为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尽一份力。
“保持好奇和较真儿,能让我在科研的路上一直坚持下去。”
采访结束时,徐虎指了指办公室门口那株约莫一人高的巴西木,他说:“我从以前办公室的巴西木上揪了一个‘眼’种在这里,到现在已经10年了,这个冬天正好开出了花。”
徐虎办公室里的巴西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栏目主编 赵偲容
采写 陈苑婷
拍摄 孙钰胜 李剑文(见习)
剪辑 李剑文(见习)
海报 平安琪
记者 焦子宇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赵偲容
三审 周斐斐
(作者:读特融媒实验室)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