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筱
编辑|王与桐
36氪获悉,深圳市边界智控科技有限公司(Boundary.AI,以下简称:边界智控)已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普华资本领投,澳银资本、中小担创投等多家机构跟投,老股东红杉中国种子基金持续加码,由佳境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产品和技术研发、搭建适航体系,以及推进商业化落地。
边界智控成立于2020年,是国内最早从事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飞控、导航和自动驾驶系统的供应商之一。36氪此前报道过边界智控的天使轮融资。
基于核心团队过去近十年的研发经验积累,边界智控花了两年时间从0到1,完成了面向适航的智能化多余度飞控系统的开发和产品化。目前,首个搭载「三余度飞控系统R3」的主机厂客户,已经完成起飞重量超2吨的eVTOL机型首飞。其他客户的机型也已陆续进入装机阶段。
同时,围绕构建电动航空时代,飞机感知、导航、决策、规划能力的目标,边界智控正不断拓展产品线,包括已推出的飞控系统、机载导航系统,以及正在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仿真系统、视觉视景系统等。
企业供图
“从0到1并不轻松。”边界智控创始人兼CEO翁海敏告诉36氪,“挑战在于,技术层面,对比常规机型,eVTOL的飞控系统功能更加复杂,但安全要求并不降低。加之,以前民用飞机的飞控系统几乎产自国外供应商。同时,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都处在早期阶段,很多新晋主机厂对创新机型的理解不够全面,能力还在搭建中,资源也比较有限。”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过去两年里,边界智控一方面,扩充并培养了复合背景的团队,吸纳了传统民航、汽车、工业控制器、无人机、互联网等领域的人才,以提升从软件到硬件的完整实现能力;另一方面,和主机厂及昂际航电、安胜、华芯等其他产业链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彼此赋能,共同发展。
据翁海敏介绍,合作过程中,边界智控在收集各方需求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了迭代优化。另外,公司通过向合作伙伴提供咨询服务、工程服务、集成服务等一系列支持,在提升互信的同时,也加速了各方的研发进度,降低了研发风险和成本。
然而,完成了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化这一从0到1的过程,或许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下一步,如何从1到n,边界智控首先要解决适航认证的问题。翁海敏表示,这也是公司现阶段的重点。
完成适航认证是eVTOL主机厂以及边界智控等产业链参与者,从限定类场景走向规模化通用场景、从研发走向商业化的关键。而这一步通常涉及繁琐、漫长的取证、验证周期。
翁海敏告诉36氪:“适航的难点不仅体现于技术层面,还包括整个研制体系、质量体系的搭建,需要非常细致的计划、计算、仿真、验证工作。这要求我们把一件事拆成无数件小事,把高层级的需求拆成多个级别的更低层的需求,投入更多人力资源。所以,我们一方面会开发一些软件工具来实现部分工作的自动化执行,另一方面也会寻找合作伙伴、整合资源来更快地完成这件事。”
市场层面,下游主机厂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将带动飞控系统需求的增长。目前,国内主机厂已纷纷公布阶段性成果,各类产品将有望在近年内陆续投入商用。另外,海外的Joby、Archer、Volocopter等eVTOL公司已宣布近三年将有产品投入城市载人运营。虽然“空中出租车”描绘的可观盈利前景在短期内还很难实现,但一旦有主机厂率先完成适航取证并投入商业运行,其他厂商也可能紧跟其后。但同时,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也将正式拉开帷幕。
谈及如何应对竞争,翁海敏表示:“团队技术基础、研发项目经验,以及陪伴成长的客户,都是做出好产品的关键。现在大家都在起步中,还没有花很多精力去关注友商。我们能确定市场天花板很高,只是不确定何时爆发,所以更多是在埋头干。即便未来可能竞争加剧,我相信无论是传统的飞控厂商,还是和我们一样新兴的企业,都会各有所长,关键还是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
目前,边界智控已与传统航空、汽车企业以及新兴eVTOL公司等多种类型的主机厂建立了合作。据翁海敏介绍,今年起,将陆续有来源于产品的收入进账。同时他指出,未来除了拓展产品线,公司一方面将基于eVTOL项目打造出的关键产品和体系能力,横向拓展更多机型和应用场景,例如传统通航飞机的电动化改造和物流无人机等;另一方面,正在构建感知、导航、规划和决策的自动驾驶能力。
投资人观点
本轮领投方普华资本合伙人吴晓丰表示:“飞机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下,对飞控系统这一关键技术的需求逐渐增强。边界智控的团队在这个领域具有稀缺性,既有扎实的技术储备又兼备创新思维,同时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边界智控选择从eVTOL这个点切入市场,目前产品和技术也已经得到了主机厂和各类型合作方的认可,我相信边界智控未来将会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