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界面新闻编辑 |
当燃油车时代转向新能源车时代,产业链下游也出现了变化。
5月16日,德国汽车检测龙头DEKRA德凯正式启用位于广州科学城的AIoT测试中心。这是DEKRA德凯在中国设置的首个AIoT测试中心。
按销售收入计算,成立于1925年的DEKRA德凯是全球排名第四和德国最大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目前在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设有检测中心、实验室或办事处。
一个明显的趋势在于,近年来,这个汽车检测巨头加快了在大湾区落子的步伐。2019年以来,公司在深圳设置了中国首个机动车检测站,并在广州设立了新实验室和测试中心。
而这次新落成的大湾区AIoT测试中心,测试范围包括无线测试、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多方面,除了覆盖车载信息娱乐设备,也涵盖3D打印、机器人等行业。AIoT即智能物联网(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hings),融合AI技术和IoT技术,指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
DEKRA德凯发展为全球最大的非上市TIC(第三方检测)企业,与德国是汽车工业发展中心密不可分;而其在大湾区的一系列举措,亦反映出大湾区汽车工业的变化。
DEKRA德凯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Stan Zurkiewicz接受界面大湾区专访时指出,汽车行业出现一个很大的变化,即中国汽车企业的出海,“对于外资品牌来说,德国是很难进入的市场。首先因为德国汽车产业很强,其次是德国消费者相对来说保守。”
“尽管如此,我确实在德国的大街上见到了越来越多的比亚迪、埃安。”他表示。
1-4月,广东“新三样”市场出海需求旺盛,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分别增长9.5倍、35.4%、102.4%。同期,比亚迪海外销量约5.36万辆,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海外销量,其中4月出口量同比增长15.5倍。
大湾区车企的表现反映了汽车行业的转型。“现在正在经历传统燃油车向电动汽车转型的过程。” Stan Zurkiewicz指出,整个中国市场的检测认证业务占全球业务量的25%-30%。而现阶段公司电动汽车业务占比并不算高——布局大湾区实验室的背后,是公司有意以此为支点发展中国市场。
“大湾区在未来出行业务非常出色,比如电动汽车。未来出行除了电动汽车,还包括车联网、自动驾驶,在这些领域中国也处于领跑。”
目前,大湾区已经诞生了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如祺出行、奥动新能源等造车新势力“独角兽”。随着汽车转型升级,检测环节亦更加关键。
例如辐射测试。所有带电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对其他仪器会形成干扰,因此需要进行EMC测试。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坐飞机不能使用手机,因为有辐射干扰。
“从燃油车到电车,辐射测试就更关键了。以前燃油车的部分动力是燃油,而电动车从车门、音响,到电池,全部都跟电有关。”AIoT测试中心一名实验人员解释道。
另一个例子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验证与传统汽车有着极大的区别。自动驾驶通过环境感知模块、行为决策模块和运算执行模块的协同合作,使车辆能自主行驶,这就要求汽车必须面对和处理各种复杂的行驶环境,也对其测试评估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当人工智能、车联网陆续进入赛道,汽车检测业务正面临全新的环境。波士顿咨询研究预测,未来40年,有30%-40%的传统检测认证业务会慢慢淡出市场,相应业务会被数字化服务模式所取代。
Stan Zurkiewicz指出,数字化一方面将带来业务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将推动商业模式转型,“检验检测行业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面,是对一些有型资产的产品进行测试。在那个时期,更多强调的是安全性和产品质量。”
“而在近两年,我们的规划保留了safety,增加了security。后者如果翻译成中文也是安全的意思,但更多指的是数字化的安全,例如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例如针对电动汽车,不仅要保证车辆安全,也拓展到电气可靠性、无线安全、功能安全等领域。
过去,车辆检测更多是客户寄送样品到实验室测试,或是派出审核员、工业检验师到现场检测。伴随数字化技术应用,这一业务衍生出更多远程服务。
“一种是可以采用更多的影像方式,通过视频采集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谷歌眼镜类似的应用,运用传感器采集数据,工程师可以在研发中心里快速分析。”
一个案例在于交通事故的处理上。Stan Zurkiewicz提及,如果在德国发生了交通事故,不同于国内一般通过交警处理现场,德国会派出第三方机构人员,分析事故原因、对汽车进行定损:“车上已经安装了大量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单元,可将数据实时采集提供,快速进行分析。这种模式也给更多的行业带来实质性变化,例如保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