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惨的行业,莫过于房地产了。
暴雷、裁员、降薪、烂尾楼······这些都是去年房地产出现在媒体上的高频词。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当开发商们纷纷身陷困境之时,最先被抛弃的,自然是行业里千千万万打工人。
随着地产寒冬的降临,过去三年,房地产行业总共减少了40万个岗位,相关上下游产业更是减少了600万个岗位,据估计,整个房地产行业连同上下游加起来,总共有一亿人遭受波及。
从2022年初开始,超过八成开发商开启了大规模裁员,不少企业的裁员比例高达50%以上,个别企业的裁员规模甚至超过70%。
自媒体上处处能听见地产员工被裁之后的“求救声”,有些人的薪酬一度和金融与互联网行业的高管平起平坐。如今投了大半年简历无人问津,最差的则“流落街头”送起了外卖。
寒冬来临,大多数开发商都在丢卒保车,挣扎求生。就当全行业都在上演“灾难大片”的时候,有一家企业却显得有些特别,那就是万科。
万科并未躲过2022年的裁员潮,但它的裁员比例却很小,仅为5.5%,在千亿规模的开发商中排名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的是央企保利,只有4.95%。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
不仅如此,万科去年的业绩也颇为可观,据今年三月底公布的财报显示,万科的营业收入仍旧比前年同比增长了11.3%,净利润上升了0.4%。
与此同时,万科还实现了34万套新房的平稳交付,让大多数开发商头痛不已的“保交楼”问题,并没有在万科身上发生。
这些成绩放在过去,你可能觉得没啥,但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万科的表现却彰显了一家成熟企业的必备素质,那就是——健康。
健康,这个词如果放在五年前形容一家企业,不少人会嗤之以鼻。经济上行阶段,更多人相信“发展能解决一切问题”。要求一家企业经营健康,就好比要一个好学生考试满60分,这也能叫要求?
更何况那是万科,曾经中国地产界的头号一哥,一个明星级的存在。
没错,万科曾经是地产行业的旗帜,乃至所有中国企业的标杆。
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如果把时间倒退至20年前,你会发现万科的确是那个时代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其江湖地位不亚于今天的华为。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当年的万科,那就是:敢为天下先。
首先,万科是国内最早向跨国公司学习的企业之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电子巨头索尼曾经是万科的学习榜样,因为万科早些年曾做过索尼的代理商。
万科从索尼那里学到了啥?主要是售后服务,包括日本式的精益管理,还有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万科在全力转战房地产之后,作为售后服务的万科物业一再为人称道,如今,物业服务已成为万科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后来,万科又先后向香港的新鸿基、美国的帕尔迪学习房地产运营。
新鸿基让万科学会了先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然后再向周边扩张的开发模式。
帕尔迪则让万科学会如何了解客户。当时,万科是行业内第一家进行客户调查,并对客户根据年龄、收入、家庭结构进行分类的开发商。而同时期的许多房地产企业甚至连客户调查是啥都不知道。
作为国内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万科的公司治理也走在了中国企业的前列,他有效解决了产权与股权分配等问题,形成了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文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在行业内堪称一流。
那时候的万科,是不少企业家学习的榜样,就像今天的华为,连打个喷嚏都会成为新闻。当然,这一切都和万科的创始人王石有莫大联系。
王石是个非常高调的企业家,王石时代的万科,亦如企业家本人,一路狂飙,睥睨群雄,在房地产市场掀起层层浪花。
此外,王石还是个自带网红属性的企业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掌门人,王石一年有1/3的时间在玩”极限运动“,经常被批“不务正业”。
万科创始人:王石
早在1998年,王石就开始尝试飞滑翔伞,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运动,那时候的王石已经47岁。
可仅仅过了两年,王石就在青藏高原创下了中国飞滑翔伞攀高6100米的记录,此时的他已年近半百。
又过了三年,王石创造了另一项纪录,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国内年龄最大的登顶者。此后四年,王石连续登上了11座世界级高峰。
2005年,王石又玩起了皮划艇,和一帮年轻人在一起奋力划桨,频繁参加各类公益比赛。
即便退了休,王石的新闻仍旧不断。2013年,他与演员田朴珺的恋情公开,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62岁的他似乎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春。
创始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也在塑造他的企业。如果说王石是制造话题的高手,他的万科也屡屡在业界掀起舆论海啸。
2014年,一篇名为《我国楼市进入“白银时代”》的文章引爆业内,文章的作者是万科的CEO郁亮。
万科郁亮
郁亮是谁?他是王石的接班人,三年后,他将正式接替王石,成为万科的掌门人。
在这篇文章里,郁亮认为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那段时间从1998年到2013年,中国GDP的年复合增速高达14%,再加上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这对开发商而言是“躺着赚钱”的时代。
什么叫躺着赚钱?就是你只要拿到土地,就不愁房子卖不掉,哪怕你的房型很差,设计很土,物业服务一塌糊涂,照样有人排队买你的房子。
正因为赚钱太简单了,很多企业都扎堆做房地产,挖煤的,卖酒的,造车的,做家电的都在抢地盖楼,中国首富的位置常年被地产老板霸占。
但这种好日子终究会过去,随着“白银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毛利率也会更低。郁亮这篇文章透露了一个信号:万科将一改过去激进的开发策略,大举收缩。
郁亮的文章宣告了新时代的到来,也预示着万科将与过去告别。
和喜欢大鸣大放的王石不同,郁亮性格沉稳内敛,严谨细致。出身经济学与财务专业的他,是一位典型的职业经理人。
虽然郁亮外表看上去温文尔雅,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郁亮也算个狠人。
郁亮25岁进入万科,经过了两年就主动走进王石办公室要求提拔,王石居然答应了,郁亮随即成为万科的第一任董秘。
1993年,万科4500万B股发行,总共募集资金45135万港币,郁亮位居首功,为万科之后的大规模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1年,36岁的郁亮出任万科总经理,随即对企业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先是推出“海盗行动”和“007”计划,从竞争对手和跨国企业“挖墙脚”,吸引管理人才加入万科。
然后为万科设计了所谓快周转模式,包括著名的“5986制度”——拿地5个月动工、9个月销售、第一个月售出8成、产品必须6成是住宅。
郁亮先后帮助万科完成了六次融资,总计数百亿资金,让万科在那个狂飙时代里一骑绝尘。
关于郁亮还有一桩轶事。
2009年以前的郁亮是个胖子,以下是他在南极探险时拍摄的照片。
再对比如今的郁亮,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就在南极的那张照片流出后,郁亮发誓,要让自己的体重从75公斤减到刚入万科时的64公斤。
之后,郁亮每到一个地方出差,晚上都会约当地分公司负责人一起跑步。仅仅过了两年,郁亮的体重就减掉了14公斤,时尚杂志还特地给他拍了张靓照。
从减肥这件事可以看出,郁亮是一个极度自律的人,这种自律不仅反映在他个人,也在万科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从郁亮接管万科起,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便开始在万科蔓延。
郁亮于2014年发表的那篇文章,在如今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可在当时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很多人觉得万科是在故意炒作,或者向竞争对手释放不利信号。融创的总裁孙宏斌读完文章后不以为然,他觉得房地产接下来非但不是白银时代,还是个钻石时代。
那一年,像融创、恒大、碧桂园这样的企业,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大举扩张。
这场狂欢盛宴似乎并没有结束,因为没过多久,万科就被“打脸”了。
2014年到2016年,政府在稳增长和去库存的目标下,总共出台了四轮经济刺激政策,包括放松限购限贷并加强信贷支持。
2015年,央行先后5次降息降准,之后几年,全国房价普遍上涨了40%—80%不等。
2014年的市场繁荣还有一层原因,就是来自三四线城市的货币化棚改,政府直接用货币补偿拆迁居民,仅2017年就有超过50%的棚改户用补偿金买房,进一步刺激了楼市需求。
而此时的万科却陷入与宝能集团的控制权之争,股价下跌,内部动荡,承受着资本市场的巨大压力。
但事实将证明,姜还是老的辣,万科仍然是对的。
因为从2018年起,随着政策红利的消失,房地产的分化加剧,万科也迈入了一个新时期,它不再是过去那个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他现在关心的是生存,是吃饭,是如何体面地从舞台中央退出。
于是在2018年,万科又喊出了一句让业界惊恐万分的口号:活下去!
之前的万科是当之无愧的行业一哥,一举一动都备受行业瞩目。老板玩飞机、登珠峰、划赛艇、闹绯闻,将“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恣意生活发挥到了极致。
而之后的万科,则变得越来越保守和低调,他也不再是那个的“行业一哥”。
此时的“行业一哥”是如日中天的恒大集团,在2016年,恒大登上历史顶峰,以13508.7亿总资产问鼎全球第一大房地产企业。
而此时的万科则在谨小慎微中度日,很多人指责万科揣着千亿量级的资金裹足不前。2020年,万科的股价跌幅超20%,不少投资者对这家企业失去了信心。
然而,这不是万科自己的问题,而是整个时代已经悄然转变。
万科当年所预言的“白银时代”,比想象的要短很多。随着恒大的暴雷,2022年,房地产迎来了“黑铁时代”,这个词同样是万科发明的。
不再是“行业一哥”的万科,仍不忘向全行业乃至全社会贩卖焦虑,“黑铁时代”概念一出,立刻登上了新闻头条。
如果拿黑铁时代与白银时代做个比较,白银时代实在是好太多了。
白银时代,开发商至少还能赚钱,只是没以前那么轻松了。
而黑铁时代则完全不同,在这个时代,随着人口红利、城市化红利的减退,开发商所仰赖的“高杠杆、高周转”模式彻底行不通了。
更糟糕的是,不少开发商因为前期猛加杠杆,纷纷陷入系统性的债务危机。现在已经不是你赚不赚到钱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一个时代终于落下帷幕。
中国房地产过去20年的汹涌发展,是建立在人口增长、货币增发与城市化基础上的。人口增长带来了需求爆发,货币增发提高了购买力,城市化则贡献了大量土地。
开发商只是搭上了这辆高速列车。然而,当列车的速度悄悄放缓,很多乘客还没有反应过来,甚至都感觉不到这股变化,他们没有系好安全带,一厢情愿地认为列车会永远加速。没想到来了个急刹车,结果被撞了个头破血流。
很多开发商没有意识到拐点的到来,他们依然习惯于生活在过去——那个靠速度与激情制胜的世界里,全然不知危险的邻近。
当年觉得万科“白银时代”很“扯淡”的融创,也在2022年陷入债务危机。过去几年越是激进的开发商,在2022年就跌得越惨。
而在此背景下,万科能做到“独善其身”,更显得难能可贵。
那么万科所谓的“黑铁时代”,是否真的到来了呢?
目前还难以下结论,毕竟,当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人们会从过度乐观变为过度悲观,万科所谓的“黑铁时代”,也许不过是回归世界的常态,没有大喜大悲,只有缓缓的上升或下降。
万科只是提前从疯狂中清醒过来,早早看到了前方的悬崖。
此外万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就万科的是这个时代,而非万科本身。如果一定要说有啥过人之处,只是比别人更冷静,更谨慎,更懂得在洪水来临之前将堤坝筑得高一点而已。
当时代的列车缓缓降速,作为中国企业曾经的标杆,万科也不得不接受自己变平凡的事实,这是许多优秀企业的命运,更是大多数普通人的命运。
大潮退去之后,重新认识自己,是当下最迫切的任务。
在这方面,万科算是给我们做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