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② | 上下楼连通高质量发展上下游,新桥东频出高招推动先进制造业升级
来源:【读特】
微雨过,小荷翻。小满时节,果实开始灌浆饱满,耕夫开始期待收获。
深圳市首个平方公里级“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由宝安区政府与世界500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在园区最南端,20万平方米的一期首开区工程已经全面封顶,3栋分别为15层、18层、21层楼高的巨大厂房,高高矗立在屋山水库和火山公园的山水之间。这意味着,新桥东这个引领先行示范之路的先进制造产业园区,已经可见一斑。
望着拔节生长的新桥东,负责产业园开发运营的深圳市宝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童童坚信,不久以后,这里就能布满大工厂,装满大机器。
开拓创新,工厂也可爬高楼
宝实集团的信心,来自于他们团队的“绝招”。
“工业上楼”并不是简单的厂房堆叠和生产线搬上楼,而是一套从平面到立体生产空间转变的科学系统的工程。宝实集团城市规划高级工程师史懿亭说:“我们做产业园,从充分满足企业需求、产业需求和生态需求出发,分类总结梳理体系,以此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
“深度走访调研,是宝实的‘制胜武器’。”为了摸清实际需求,宝实集团针对新桥东规划引进的工业母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智能机器人4大产业,先后走访了各大产业协会,对接访谈700多家企业,发放了海量的调查问卷,切实找准生产型企业对厂房分租面积、层高、楼面荷载、物流组织、消防疏散等方面的高敏需求。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货运效率、上下游产业链强交互、高适应性分租是‘工业上楼’建筑的核心,货流与人流高效组织是产业园区建设的关键。”史懿亭如是说。
宝实集团规划设计部负责人左琳告诉记者,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有的放矢地进行了研发设计,由此定制化地提出全产业链、全周期、高共享的“垂直塔+水平板”工业上楼模块;通过创建配备智慧物流平台、多首层等新模式,同时满足全面和局部自动化物流需求;以山水相连的环境和完整优质的配套,让企业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产业上下游高度集群,促进产业交叉融合、螺旋上升;最后再将其所有有机融为一体,一站式促成制造业企业产业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垂直交通,要把顶楼变底楼
戴上安全帽步入已经封顶的一期A栋一楼,宽阔的装卸区里整齐地并列着13个装卸车位,6个客货电梯井也已经建好。
“我们按照1个货梯配2个车位的标准设计建造,还留有一个机动车位。6个货梯4个载重2吨,2个载重3吨,能满足90%以上的产品和设备运送需求。”宝实集团副总经理杨伟贤介绍,新桥东的货梯配置远远高于通常1.2万-2万平方米厂房面积配1部货梯的一般标准,“每栋还另外配置了5个客梯,实现客货电梯分流,即使有客户来参观验厂,也能非常体面地用客梯接待。上下班高峰时,货梯也可以当客梯使用。”
“工业上楼”的“上”,意味着向天空要地。为了能上楼,上好楼,新桥东在空间安排、功能布局、体制机制设计上打破传统,通过模拟仿真优化装卸车位和电梯等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创建配备智慧物流平台、多首层等新模式,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面感知、智能调度,达到预约、监测、管理和实时调度有机协同,形成智能化物流运营管理系统,达成整个物流体系流程最短、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目标,兑现顶楼和底楼基本相同的物流效率。
目前,宝实集团正与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研发智慧物流平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帆表示,这是深圳在该领域进行的领先尝试,“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希望做出智能化的方法论,并制定工业上楼产品标准,让‘工业上楼’上得更高、上得更优。”
百米厂房,大肚能容大机器
从楼梯转上二楼,一个连通A、B栋的大纵深厂房立即展现在眼前,尽头的墙上挂着一个有 “200米”字样的告示牌。
“整个大湾区都很难找到纵深能达到200米的厂房。”宝实集团副总经理谭林华认为,高度并不是“工业上楼”追求的唯一标准,广度同样是企业的刚需。新东桥的厂房通过2-3栋“垂直塔”的拼接,能够提供纵深达200米,至多10000平方米的水平装配生产空间。同时,层高和柱距等指标,也通过广泛调研采用了最优的解决方案。为了满足一楼2吨/平方米,二楼及以上1吨/平方米的载荷要求,厂房从地基到每层楼的地面支撑都采用‘井’字梁设计,“而且在防噪音、污染、振动等方面也进行了特殊设计和施工,以确保超长超大超高超重生产设备能够顺利安装和安全运行。”指挥首开区工程施工的中建八局项目负责人吴瑞东介绍道。
在考察了新桥东的高品质厂房后,打算到内地购买土地自建厂房的深圳市东陆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汪金球立即放弃原计划,准备入驻新桥东园区,“入驻新桥东,不仅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还能提升企业形象和美誉度,降低产业空间的使用成本,保持区域竞争的优势,我们希望参与其中,与园区共同成长。”
十里画廊,连接山水建通途
紧贴着二楼厂房,是一条能并排行走两辆货车的宽阔走廊,顶棚挡住了日晒雨淋,从水库吹来的风,让人顿感凉爽惬意。
“这个环绕整个产业园的走廊连接了生产区、生活区和商业区,地面的货运物流快桥行车,空中的生态服务慢桥走人,以此实现整个园区的人车立体分流。”谭林华介绍道,步行长廊能极大提升了人流、物流的运行效率,全面兼顾物流高效、人行舒适且对周围生物友好。同时,这条连通产业园特色生境、产城服务、公共活力的“智汇”走廊,集成了创新技术和资源共享服务,筑起了园区交互场所,以廊桥“智造”链接周边“制造”。
从连廊往下看,通过几乎与楼间距同宽的采光井能直视3栋连通的地下公共空间。“这里规划了1500个餐位的食堂,通过园区中央厨房配餐,能轻松满足3栋厂房6000人满负荷的轮流就餐需求。”
上到四楼,就能越过树梢望到不远处的屋山水库,对当初选址这块宝地开发深圳首个“平方公里”级“工改工”项目的用意,顿时明白了大半。新桥东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营造出山水城景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城市形态,形成了“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产城示范。
不久前,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CEO王永锟正是看重了这里的“一半山水一半城”,看重了这里充足的配套,决定举家搬迁。“没想到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还有这样一块地,在这样的地方建厂是我的梦想。”到新桥东安营扎寨,王永锟已经迫不及待了。
产业融合,上下楼连上下游
登上15层楼顶,眼前是一个架空层的空中花园,留有少量研发空间,更多是方便企业间洽谈的交互场所。
杨伟贤介绍说:“新桥东厂房采用厂房和优质研发空间双重标准,推出‘大小空间叠加’厂房和‘高层独门独院’厂房等多种产品形态,企业在一栋楼内可实现楼下仓储和生产、楼上研发和总部办公,既提升了研产转化效率,又兼顾了企业形象需要,还为产业再转型预留可能。”
同时,新桥东锁定工业母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智能机器人四大产业集群,针对性地将上下游或有关联的企业就近组团,引发集群效应,促进产业交叉融合、螺旋上升,真正做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因为产业集群优势,麦格雷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不仅自己相中了新桥东,还拉着他们的上下游企业准备一起进驻。“我们正在牵头打造国际磁能产业园,但要实现这个规划,需要相关涉磁企业及产业联盟携手。”麦格雷博副总经理郭家文表示,上下游企业一起进驻,形成磁能产业链,相互协作与配套,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新桥东能给我们实现这个战略规划提供完整的发展空间。”
(原标题《走马新桥东② | 上下楼连通高质量发展上下游,新桥东频出高招推动先进制造业升级》)
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一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松 何泳 刘钢 文/图)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上一篇:841股流通市值不足2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