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田:千年“稻鱼共生” 焕发时代活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浙江丽水5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 张均斌 孙庆玲)走进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人们能感受到一种“土到掉渣、洋到极致”的氛围:乡村里,林木茂密,溪谷纵横,空气清新,居民们在梯田里种稻养鱼,餐馆老板用鲜嫩的红烧田鱼招待来客;街镇上,随处可见酒庄、咖啡馆、西餐厅和欧陆风格的住宅小区,游客能在进口商品城买到70多个国家的7万多种进口商品。
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水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魏其濛/摄
这种反差来源于青田人延续1300多年的稻田养鱼生产方式,和300多年旅居海外的历史。近几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未来乡村创建等工作不断推进,青田的“土”“洋”两种氛围融合在一起,焕发出新的活力。
稻鱼共生系统,属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5年命名的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系统通过“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的方式,使系统自身维持正常循环,不需使用化肥农药,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
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青田县农业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发公司”)市场部主管朱晓微告诉记者,农发公司是一家2017年成立的国企,2018年以来,该公司运营青田县稻鱼共生产业提升项目,根据统一规划、 统一品种、 统一种植标准、 统一加工、 统一包装的五统一模式, 在中国田鱼村、小舟山梯田、云上万阜等生态规划保护区内, 建立首批1500亩青田稻鱼米种植基地,以稻鱼米产销为核心,完善稻鱼米产业链。
在种植环节,合作社(基地)和农发公司签定订单协议,由农发公司提供品种,农户按统一标准种植,农发公司每公斤比国家粮食最低收益价溢价1.8元收购。在加工销售环节,种植户参与稻鱼米加工、销售等全产链,产业利润回哺产业源头种植户。项目运行以来,青田稻鱼米的价格跃升10元/斤以上,亩均增收1000元。
青田侨乡农品城的商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在青田侨乡农品城,可以看到包装精致的青田县特色农产品稻米、田鱼干、杨梅、山茶油等农产品,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产品。
朱晓微介绍,这家门店由农发公司开设,公司正在积极培育“青田青”区域公共品牌,推动丽水、浙江乃至国内农产品“走出去”。2018年1月开业以来,农品城年出口额达到约1000万美元。
作为丽水市改革开放的东大门,户籍人口57万的青田县,现有华侨38.1万人,遍及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不少在国外从事贸易、餐饮业的华侨出于爱国爱乡的想法回到青田,或是投身家乡事业建设,或是投资文旅项目、创新创业。
1968年生人杨小爱是青田县方山乡人,出国发展30多年的她,担任了厄瓜多尔青田同乡会首任会长、青田县侨联副主席等多个职务,是青田县“优秀民间大使”。2019年,杨小爱回到家乡,投资2000万元,开始打造“世界农遗中小学生研学营地”,营地包括农遗文化酒店,农遗试验田,农遗乐园等设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吸引了很多国外的学生,而我们农遗还没有合适的展现平台。所以我想办不一样的研学营地,利用我们在欧洲、南美积累几十年的华侨资源,把侨二代、侨三代和外国孩子带过来看看”,杨小爱说。
责任编辑:宁迪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