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特估?即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中特估”目前主要被市场理解为要对国有上市企业进行重新估值。
中字头改头换面,变成了时髦的中特估了。
央企国企的低估值并非一时之间的事情,为什么现在管理层频繁地提及中特估?
股票的估值法有很多,但现在盛行的一般是DCF自由现金流折现法,而这个模型看重的即未来的盈利增速。
但国企央企基本上皆是成熟行业,缺乏较大的上升空间,甚至利润增速比GDP增速更低,请问如何赋予高估值?
高估值的企业一般存在于成长性高的行业,比如说半导体,医药,新能源等等行业,这些行业共同点在于发展尚未看见天花板,空间大。
为了维护国有资产不被流失,有一条规定不让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行股份(包括IPO和再融资),价格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值(即PB要大于或等于1)的原则。
但,现在的央企国企公司,PB小于1的比比皆是,导致其融资进入困境,市价融资,有贱卖国有资产的嫌疑,按PB大于或者等于1的价格来融资,超过市价又怎么可能融资成功。
长期以往,央企国企的融资功能受损,部分商业银行也存在融资补充资本金的需求。
为什么现在开始炒作中特估?
在经济弱复苏的前提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降低实属常态。中特估的企业估值低,股息率高,并且相对于民营企业,贷款更加容易,利率也偏低,这些对于国企央企能穿越经济危机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在现在经济摇摆不定的情况下,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国资委也启动了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计划,后续的利润增速可能会提升,打开了上限的天花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估值。
从人民币国际化角度而言,如今的人民币崛起了,有了敢于与老美争锋的底气。
以往的人民币尚未国际化,走不出国门,只能内循环。
在老美一次一次收割全世界的时候,美元信用也随之降低。
尤其是瑞士,作为中立国,全球第一大离岸金融中心,也出现了极其罕见地赖账行为,一夜之间170亿美债沦为废纸,成为全球笑柄。
3月28日,中法用人民币结算液化天然气,俄罗斯和印度的贸易也用人民币结算。
22年俄乌冲突以来,用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上涨了41%,当然相比美国还是很少,大概只有其二十分之一的份额,路漫漫而修远兮。
虽然份额仍不高,但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步,对我国存在顺差的国家,手上就会持有大量人民币。那这人民币要么投资我国,要么拿去和他国交易。在这动荡的经济环境下,中特估的稳定性或许是外资进场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