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富张士平当年为何自建电厂?
张士平,魏桥创业集团的缔造者 。曾任山东省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曾两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2011年、2012年被胡润富豪榜评为"山东首富",2012年名列新财富500富人榜第5名,2012年5月有媒体报道称,张士平所创办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自办发电厂、自建电网,为旗下企业和周围供电且其电价比国家电网低三成以上。2013年新财富中国富豪榜张士平家族以300亿排名第十位。
张士平同志是第九届、十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如果提起张士平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不过如果你到了山东滨州,提起张士平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我们熟知的是魏桥集团以纺织行业起家。张士平靠一己之力,使当初连年亏损的邹平油棉厂在他上任厂长三年后就实现年均利润400万元。要知道,那可是八十年代,400万元,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上任之初,邹平油棉厂的61名工人基本处于半失业状态。油棉厂忙时收棉花,旺季忙不过来,过了旺季又无事可做,大家集体休息,迟到早退,随地大小便,管理松懈。张士平就任厂长后一改往日懒散作风,严格管理,并开创了淡季时收购花生来榨花生油的盈利模式。
国企改制后,张士平创立了魏桥集团。2005年,魏桥集团登顶为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张士平不甘心把鸡蛋放在一个筐里,他又决定进军电解铝行业。
棉纺行业是高耗电的产业,魏桥一路扩张,一路被电困扰。尤其电力紧张时的拉闸限电,更是直接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不甘心受制于电的张士平,为掌握生产的主动权,于1999年成立了自己的电厂。有了电厂就有成本较低的电力供应优势,张士平经过反复研究后决定进军电解铝行业。
谈及为何自办电厂,张士平曾说:“过去,用电力部门的电,我们受尽了窝囊气。电价高不说,还动不动就停电,你一点办法也没有,求爷爷告奶奶是家常便饭。”作为实业家,张士平没少吃电力垄断的苦。由是,也不难理解张士平何以自掏腰包办起电厂。
其实,被“逼上梁山”只能说是魏桥创业集团自建电厂的原因之一,其另一个主要动力还源于自建电厂给企业带来的可观利润。
据了解,魏桥创业集团系统供电成本不到0.3元/度,而当地工业用电价格接近1元/度。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魏桥集团上千亿元的产业规模,每年自备电厂节省的成本当以亿元计。
对企业来说节约了成本就是创造了效益。可以说魏桥集团的企业实力让其建设大规模装机容量的自备电厂成为了可能;而自备电厂带来的低成本效应,也让魏桥集团的商业版图日益扩大。
魏桥集团自建电厂除了满足自家需要,还曾尝试将富余电能外输。就在魏桥集团下属的发电厂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同国家电网之间也是嫌隙日生。在同国家电网的多次交锋中,两者的冲突更是由“文斗”演变为“武斗”。
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双方最大规模的一次冲突发生在2009年,地点在山东省惠民县李庄。冲突焦点就是魏桥集团欲将自己的电输往惠民县,而国家电网以维护输电线路安全为由进行阻拦。当时共有近1000人参与这次武斗,该事件被当地人称为“李庄聚众”。魏桥集团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使得魏桥模式在山东发展壮大。
一家民营企业的自备电厂何以给出比专业的国家电网还低廉的电价?从私营电厂和国营电厂的员工待遇就可见一斑。一名2005年从国内某电力大学毕业后的大学生,曾计划签约魏桥创业集团下属的自备电厂,当时公司承诺的待遇为每月不到3000元。对比魏桥的待遇,他转而签约至国电集团下属的一家坑口火力发电厂,公司给出的待遇为每个月近10000元。
较低的人力成本显然是魏桥集团自备电厂低成本运转的重要原因之一。
魏桥集团自建电厂,无疑揭开了国家电网电价过高的伤疤,而且如果允许魏桥外售富余电能,无疑是和国家电网抢生意,这就动了国家电网的奶酪。作为垄断性央企,对这种行为自然是不能容忍,而且,《电力法》也对国家电网的垄断在法律意义上进行保护。一时间,魏桥集团无疑处于风口浪尖。
正如很多专家所说,民营电厂的确在低成本运营上具备许多优势。比如,在环保设备上的投入、又比如不必承担国家电网的一些公益责任。比如说僻远山区的供电成本高昂又无利可图,这些都是隐藏的成本。但是对老百姓来说,他们只知道电价便宜就是好事,至于其他,并不关心。
个人觉得,如果允许企业自建电厂,在环保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既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富余电能还可外输,也降低了周边居民的用电成本,从这一点上来说,魏桥集团可以称得上是促进电改的先锋。而张士平,正是促进这一壮举的先行者。可惜,伊人已逝,只余敬佩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