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企业脏水?网络须清朗
*本文为《半月谈》2023年第10期内容
清朗网络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深入清理处置涉企业、企业家虚假不实和侵权信息,坚决打击恶意炒作行为,依法查处侵害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网站平台和账号,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网络造谣抹黑挫伤
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在4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中,我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其中民营经济功不可没。近年来,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我国民营经济承压前行,展现强劲韧性。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一些否定、怀疑甚至污名化民营经济的言论,网络上针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各类虚假信息时有出现。
比如,一些网络大V为博取流量,通过造谣抹黑、歪曲解读、恶意关联等方式,蓄意炒作不实话题。个别言论误读、曲解中央政策,动辄以“阴谋”“大棋”等字眼“带节奏”“扣帽子”,扰乱社会预期。诸如“中国是不是要重回计划经济”“民营经济会不会逐步离场”等“讨论”不时占据互联网社交空间。这一度使部分企业家对营商环境存在顾虑和担心,挫伤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和稳定预期。
同时,个别自媒体诋毁侮辱具体企业和企业家,有的造谣企业家“跑路”,“编排”企业家的私生活等,这不仅侵害企业家合法权益,也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网民表示,有些“传闻”经过“移花接木”式的恶意操弄,连市场资深人士都难辨真伪。有的虚假信息甚至影响资本市场,使投资者无端蒙受经济损失。
向造谣抹黑者“亮剑”
有助市场活力迸发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要加强舆论引导,正确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2022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此次专项行动向网络造谣抹黑者“亮剑”,无疑是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长远来看,此次专项行动有助于全社会树立对民营经济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弘扬企业家精神,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充分迸发。
诚然,我国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已上亿户,难免有个别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上出现问题甚至违反法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监管执法和规范引导,也需要社会舆论监督批评,但监督批评时,要基于事实和逻辑,不能主观臆断和曲解。
专项行动重点治理十类网络乱象
此次专项行动包含十项内容,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比如重点治理采用“贴标签”“带节奏”“放大镜”等方式恶意散布所谓“民营企业卖国论”“民营企业离场论”等论调。
专项行动也侧重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重点治理的乱象包括——泄露企业商业秘密,虚构企业家私生活话题,炒作企业家个人隐私;打着“网络兼职”“招聘写手”“市场营销”“负面舆论公关”“有偿删帖”等名义招募网络黑公关、从事黑灰产;利用自身信息发布便利,以及技术、流量、影响力优势,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抹黑攻击竞争对手等。
构建清朗的“网上营商环境”,既要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也需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根据专项行动安排,地方有关部门将建立专门工作队伍,积极受理处置涉本地企业、企业家的不法信息;加大督查力度,跟踪评估属地网站平台办理时效和质量,严格问责工作落实不力的网站平台。对情节严重涉嫌违法犯罪者,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形成有力震慑。
半月谈记者:杜一方 孙飞 徐宁/参与采写:赵娅维(实习生)
来源: 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