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人才回乡创业?长城镇这里出实招!
5月22日,兰陵县长城镇红圈村,村民刘维现正在认真察看红薯长势情况,“我们跟‘农创客’签订了保底协议,现在根本不愁卖,每亩地纯收入4000余元。”
刘维现口中的“农创客”名叫汤章伟,现在是红圈村产业领头人。
兰陵县远桥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王鹏是长城镇引进的“农创客”之一。
去年5月,红圈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积极引进本村在外人才汤章伟回村创业,借助当地红薯加工产业优势,集中流转200余亩土地,按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规模化种植+乡创企业订单购销”的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化种植”。
“农产品价格涨了,多增收;农产品价格跌了,不减收。”在合同签订之初,汤章伟跟合作社就签订合同,根据往年市场行情协商兜底保障红薯收购价0.8元每斤,在市场价低的情况下,他们按照保护价进行收购,若市场价高于保护价,就随行就市,优先保障村民利益。
长城镇“归雁”创业园内的胡萝卜新品种种植示范区。
“过去摸不准市场形势,搞种植经常卖不好,出现亏损。自从有了种植领头人,大家按照合同约定的计划和标准有序生产,省心省力,底气更足,收入更有保障。”红圈村党支部书记刘涛说,现在的种植销售方式,让村民们颇为满意。
长城镇是传统农业大镇,今年以来,该镇积极探索“乡创共同体”发展新模式,深入实施“四雁工程”,依托“归雁”“鸿雁”2个创业园,通过实施政策引领、资金扶持、健全机制、示范带动等系列措施,培养了75名本土懂技术的“田秀才”,招引了11名在外善经营的“农创客”,让“乡创人才”赋能全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对‘归雁’人才创办或领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公司、实施的项目、建设的基地等符合‘雁阵’ 补贴标准的优先给予补助。”谈起该镇吸引人才的具体政策,兰陵县长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合坤笑着说,“我们既有土地奖补资金,还有项目建设资金补贴。”
长城镇土头村“归雁”人才刘云明就是一个好例子,回村创业两年,由于带动致富成效显著,镇里雁阵奖补政策没少往他那里倾斜,其中包括土地奖补资金63万元,冷库奖补资金60万元。
胡萝卜喜获丰收。
刘云明为村里做了哪些工作呢?时间倒回两年前,前土头村种植的近2000亩胡萝卜由于品种杂,栽培技术粗放,经营混乱,缺少专业的技术力量支撑等因素,口感、卖相经常达不到市场要求,村民一度面临增收困难的局面。
为破解“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卖”的发展难题,2021年,前土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选“农创客”刘云明作为村里产业发展领头人。
管好近2000亩地,发挥最大效益,靠啥?上任之初,刘云明就认定:好品种才是村庄产业发展的未来。“长城镇处于南北气候交界处,土壤为黑潮土,属于胡萝卜适生区。一直以来,村民由于找不准适宜这片土壤、气候的好种子,好资源一直未能发挥出好效益。”刘云明说。
胡萝卜产业深加工车间。
两年来,刘云明足迹遍及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反复试验,反复失败,来来回回先后实验了十几个品种,最终认定华圣红2号和凯洛特62号最符合当地生产。”谈起两年间的选种感受,刘云明坦言,一粒不足0.1克的胡萝卜种,这承载着前土头村1000余户村民致富的渴望。
“相比原有的品种亩产收益5000余元,新品种亩产收益能达到1.1万元,经济效益翻了一番还多。”刘云明告诉记者,在他的带动下,前土头村以及周边村种植胡萝卜新品种的面积已经突破3000余亩。
不仅如此,在刘云明的努力下,前土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功申请“煜昊”品牌商标,并开始在胡萝卜产业深加工端进行尝试,产业正迅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张超 通讯员 冯磊 高胜楠 彭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