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庞大的利益链,永雄只是其中干脏活的一环,锅不能他一家背
【重点提要】:催收巨头永雄公司爆雷,既突然也是必然。乱象到了该彻底整治的时候了。但在與论同声谴责永雄公司的时候,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永雄公司只是这个庞大利益链条中干“脏”活的那一环,这个利益链条连接政、商、金融、个人四界,人性的贪婪和丑恶在这个链条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谁都不是干净的,要追责一个也跑不掉。
【重要信息】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消息,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北京召开“催收国家标准研制与催收业务规范健康发展”工作会,来自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专业催收机构等十余家行业代表性从业机构参加此次会议。下一步,协会将积极推动发布催收标准,并同步研究催收从业机构执行标准的评估评议工作,逐步建立催收业务的自律管理工作机制。
这会不会给人一种“掩耳盗铃”的错觉?
下面的正文是我对催收问题的深度思考,首先从直接“对垒”的两方说起,即欠款人和催收公司。先说欠款人吧。
没有老赖就没有催收。这是网上的一种声音。话糙理不糙,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就是失信的人太多太多了。据永雄公司一名前员工的介绍,仅娄底分公司就有600多名员工,每个月,每个员工约有100~130个订单要催收。那么600名员工一个月就是6万多单催收业务,一年至少有70万,也就意味着有70万个欠款人,当然这些欠款人都是分散在各地的,不会集中在娄底。这还仅仅只是湖南一个四线城市分公司的业务量。全国有多少催收公司?得有多少人欠款?这个数字估计难以统计出来,但肯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据说全国有上千家催收公司,欠款人有几千万。中国人的诚信,或者更准确一点说,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诚信经不起考验。这是不是催收公司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失信的人少,贷款银行、小贷公司或平台根本就不会当回事,因为该赚的钱都赚回来了,极少数赖帐的可追可不追,最多一纸诉状交到法院,追得回追不回无所谓,省心。可是太多了,法院根本承接不了,都是几万块钱的案件,一个法院如果一下涌进来几万、十几万件小额贷款案件,就是别的案件都不办也处理不了,而且法院办案周期长,手段又有限,就是法院受理了,还款效果也不佳。据了解有的法院也尝试受理过几千宗小额贷款案件,但最后能追回的欠款也只有10%左右。
有人说欠款不还也是有原因的,经营不善或失业没有收入了叫人家拿什么还?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但这只是少数,大多数是有钱不还的。甚至有的开始借钱的时候就打定主意不还。小额贷款主要集中在从事低端工作的年轻人群中,满足消费需求是他们借贷的主要动机。贷款如此简便,很难抑制他们贷款的冲动,但还款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如果不是逼到万不得已,为什么还呢?能拖一天是一天,这就是欠款不还者的普遍心态。
再说催收公司。万变不离其宗,催收公司要存在和发展,“剑走偏锋”是必然的选择。催收公司又没有法院的查封、扣押、冻结和宣布失信人、限制高消费等公权力,它凭什么能解决法院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还煞有介事的开会搞什么“推动发布催收标准,并同步研究催收从业机构执行标准的评估评议工作,逐步建立催收业务的自律管理工作机制。”催收公司有什么抓手可以收回欠款?靠打一个电话和风细雨的劝说?这不自欺欺人吗?人家电话都不会接你的。如果你能和颜悦色的劝说他还款,他不早还了,还用得着你来说?
这是一个悖论。法律禁止暴力催收,但走司法途径又难走通。面对庞大的欠款人群和金额,催收公司看到了商机,揽过了这个活。怎么才能既规避法律制裁又能收回钱?一些催收公司只能走钢丝。明面上,禁止暴力催收,在公司的文件上、会议上、工作群上,是看不到有类似的要求、指引的。但是,把员工的收入跟催收结果捆绑。比如规定员工底薪每月二千,每月派给员工一百件催收单,催收回款在公司提成额中提成10%给员工,比如回款100万,公司提成10万,90万还贷款公司,在公司提成的10万中,提成1万给员工。如果员工没有完成基本的催收指标。则不仅没有提成还要扣款。压力和动力全给了具体催收的员工,你说员工不会想尽办法去催?短信轰炸是基本操作,给欠款人亲戚、朋友、同事打电话发信息骚扰是常态,还有的订各种需买家付费的商品到欠款人处,有的直接威胁、谩骂。据大风新闻的一篇采访报道,永雄公司的员工还要向主管购买欠款人的资料,包括住址、朋友圈等各种信息,这其实也是暗中要求员工通过各种欠款人的信息渠道追债。所以永雄公司和其他追债公司冤不冤?不冤。催收公司再包装,就算成立党组织、做公益,它的底层逻辑摆在那里,灰色地带才是它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和空间,无法摆脱。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永雄等催收行业的悲哀,他们干了一件“脏”活,你说没有积极意义吧,也有点不太公平,它毕竟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也制服了一些“老赖”,就象永雄集团告员工书中说的,“为金融行业挽回上百亿元的损失,集团纳税上10亿,提供了上万的工作岗位。”但是在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这种灰色地带又是不允许存在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确实经济困难暂时还不了钱的人来讲,面对催收公司的操作仿佛经历了一场噩梦。就算是故意欠钱不还的老赖,一个民营公司的员工也不能对他进行人身威胁和攻击。这是催收公司走不出的怪圈。
再来说另一个问题。有一个影子一直徘徊在催收行业的周围,这个影子后面真实的人就是一些权力机关和掌握信息的机构里面的“双面人”。比如催收公司能够掌握所有欠款人的家庭住址、户口情况、工作单位、通讯录名单、电话、微信……让你成为透明人。这些信息从那里来?有的是贷款银行、公司提供,但更多更详细的资料只能从公安、通信公司等地方出来。就是有“内鬼”,而且如此庞大的资料源,说明不是几个人能做到的,一定是有一个完整的链条,不论数量多少,很快就能收齐完整的资料,这背后必定有强大的利益链条支撑,这是催收公司的资源库,也是底气的源头。
这些暗中操盘手才是最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的,因为这涉及到了公权力的滥用和腐败问题,既是参与者又是保护伞,还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催收公司是有政府背景的,这对政府公信力也是一种伤害。
最后说一下贷款银行和公司,他们是无辜的吗?是真正的受害者吗?不是的。从法律上讲,也许他们是受害一方,欠了我的钱不还,我不是受害者、冤大头吗?
马克思说过:“银行家之所以受人(富人)尊重,是因为他借钱给富人,而放高利贷的之所以受人憎恨,是因为他借钱给穷人”。马云当年在外滩金融峰会上为互联网金融鼓与呼,曾大肆贬低银行业,认为银行嫌贫爱富,而互联网金融是为真正有需要的“穷人”服务的。我不否认穷人有借钱的权利,但是,从金融属性讲,嫌贫爱富是本质,你还不起钱我为什么要借给你?而给穷人借钱,有时候能帮到穷人,但很多时候会害了穷人。高利贷为什么借钱给穷人?因为他抓住了穷人急需钱的软肋,那他不怕穷人还不了?不怕,因为他可以逼得穷人倾家荡产甚至去偷去抢来还钱。命重要还是钱重要?当然命重要,于是为了活命,欠高利贷的人就会想尽办法搞钱。当然,现在我们讲的小额贷款不是指高利贷,但是小额贷款商业银行和公司同样用了放高利贷的原理,就是前期无条件的引诱你贷款,后期拼命逼你还款。看看那些小贷平台的宣传,什么一分钟搞定,什么如何便捷方便,几乎没有门槛,想方设法引诱那些手头并不宽裕的人来贷款。这其中很多人本不需贷款的,这些平台刺激了他的欲望,贷了款去买车、买包、旅游,超过自己能力去消费。有的人看无须抵押,又方便,动了歪心思,先贷钱花了再说,到时候不还也拿我没办法,总不至于为了几万块钱把我抓起来吧。所以小额贷款究竟对社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真还值得探讨。
总之,我的观察是,这就是一条畸形的利益链:小贷银行、公司、平台宣传畸形消费观引诱人贷款,贷款不还的人心存贪便宜的畸形心态,催收公司游走在一条畸形的催款之路上,一些掌握权力的人为了畸形的贪欲权力寻租。
光打击催收公司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国家应该从更高层次上系统性的解决小额贷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