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来看,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经济在温和缓慢变好。年内市场会慢慢向上,但波折还会有
整理 | 黄慧玲
编辑 | 郭楠
“眼前脚下,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们在慢慢恢复初期,要有耐心。对股票市场来讲,因为经济基本面恢复慢,所以过去一段市场走得有些纠结也正常,如果展望今年往后看,数据最终还是会起来。”
近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指导下,鹏华基金主办的上交所“十九年十九城”ETF高峰论坛正式举行。会上,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围绕中国经济复苏动能以及今年A股的投资方向进行了探讨。《读数一帜》整理如下:
经济: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
从中长期来看,未来是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我们从资本的积累、人口的结构、技术水平三个维度来讲,中国是有希望未来产业结构完成升级,把肌肉练出来的。如果肌肉练出来,中国可能会走向类似于80年代之后的美国。
美国80年代初期跟中国现在差不多,当经济水平到这个阶段之后,美国开始出现了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现在看到的很多美国科技公司都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80年代之后,GDP的增速在慢慢变缓,相当于体重不怎么增长或者增长很慢了,但是企业利润还是很高,相当于肌肉越练越发达。
中国如果未来转型成功,有可能出现的情景是,GDP增速确实会放慢,不可能像以前动不动8%、10%的增速,6%的增速可能以后都达不到了,现在可能能到5%,过几年就到4%,慢慢下降,但是我们可以把企业的质量搞上去,把肌肉练起来。
从中短期来看,经济增速见底回升。过去33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每年都定一个GDP目标,只有2022年、1998年、1990年这三年没达标。三年都是有些特殊状况,比如去年是因为疫情、1998年因为洪水。
目前还是有很多人担心今年达不到5%左右的目标。过去这么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达标是大概率事件,不达标是小概率。何况去年基数较低,才3%,我们认为今年达标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2023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是不错的,4月18日公布的第一季度GDP数据是4.5%,但是5月16日公布4月单月的数据,较一季度有所下滑,尤其是物价数据掉得比较快,CPI(消费者物价)、PPI(生产者物价)合在一起来看,都是比较弱的。所以有人担心是不是中国经济复苏不行了,经济在往下掉了。
怎么理解数据的反反复复,有的数据好有的数据差?经济去年肯定是不好的,类似于冬天,气温很寒冷,从去年底开始,随着疫情管控放开,经济在恢复,等于我们从冬天开始进入春天。但是,全国各地进入春天的具体时间点不一样,比如广州在南方,入春早,上海入春晚一点,北京入春更晚一点,东三省入春更晚。现在有很多数据出现一些分化,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工业增加值还可以,但是物价的数据很弱。各个数据之间出现了差异,是因为各数据本身相当于一个区域,有的城市本来就早一点入春,有的城市晚一点入春,导致了大家看在入春初期数据出现分化。
另外,春天里有个词叫“倒春寒”,既然是春天,就说明气温还没有进入到全面恢复,经常是气温恢复几天之后会有点下降,有点反复。经济也是。GDP的增长有个趋势,趋势线从2016年起是很平稳地慢慢往上走,在2020年初疫情暴发后挖了个坑,然后恢复,之后又挖了个坑,因为疫情反复导致经济还没有恢复到正常值。
病来如山倒,病走如抽丝。不能医生说你病好了,你马上就去跑一个马拉松或者百米冲刺,你得要悠着点,慢慢来。客观来讲,因为过去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虽然过去了,但是身体恢复状况需要一点时间。所以入春了气温恢复还这么慢。
指标有结构性分化。比如消费数据里,跟出行相关的恢复比较好。大家出差能够有这个感受。高铁站很多人,飞机场也有很多人,但是从数据发现,人是出门了,出门之后花钱花得少了。五一期间出行人的数据创了历史新高,比2019年高了20%,但是出门之后花钱金额没有恢复到2019年。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疫情三年,大家的收入受到一定影响,对未来的预期也有一个恢复过程。餐饮数据还可以,但是汽车、家电数据不行,这是大件,恢复比较弱。
再比如投资数据,有些投资是政府主导支持的基建投资,还有企业的投资。政府相关的基建投资相对恢复好一点,政府毕竟有一些政策支持,但是企业真金白银掏钱搞的投资增速比较弱,这是结构性的差异。
总结来说,远期,中国在练肌肉,从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短期,在最差的时候变好,但是变好得有点慢,在温和缓慢变好。
A股:转势初期,好事多磨
结合基本面和资金面,大的定性是市场转势了。去年是往下掉的势头,今年应该是往上走的势头。但这个转势属于初期,类似于春天。春捂秋冻,不要随便把衣服脱掉洗了收在柜子里,要留一点外套在外面。
从底部回转的趋势叫牛市,牛市的初期是春天,它有波折,历史上都是这样。2005年到2007年是大牛市,但是大牛市初期是什么情况?从2005年的6月6日到2006年3月底磨了9个月。回头来看,那是一个起点。但起点出现时很磨人,涨一涨回归,搞得不好还要亏钱,但这其实是一个转势的过程,市场初期往往是这样的一个特点。
过去一段时间也是一样。2019年初到2021年涨了差不多三年,2019年1到3月创业板涨得很快,但是4月创业板掉得也很快,初期就是这样的特点。现在也是这样的特点,有些波折。整体看,年内市场会慢慢向上,但是波折未来还会有。毕竟今年美国加息的副作用可能还没有完全体现。
对于今年这种背景,我们整体抱有一种乐观心态,但是具体在看待这个市场的时候要有一些心理准备,中间会有一些波折。
前面是政策和基本面,再看看股市本身投资者的行为。
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已经开始买了一些TMT,后面是不是买不动了?调仓已经调得差不多了?回顾历史发现,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调仓,一般不会限于一个季度,一般大调仓持续到一年时间。
2012年、2013年之前,房地产是中国最大的产业,公募基金持仓当中,房地产相关行业是最多的。但是2013年之后,房地产行业增速在变慢,大家慢慢把互联网+买上来,因为智能手机普及。把房地产相关的卖出,与此同时买当时的互联网+相关,前后花一年时间才挪过来。
2013年到2015年,TMT涨了很多。2016年之后,当时移动互联浪潮到头了,智能手机普及率超90%了,大家换手机换完了,互联网+就涨到头了,所以2016年之后互联网+不行了。公募基金把它卖掉又卖了一年,然后买白酒,因为白酒开始消费升级。
2020年前后的一年时间,白酒持仓也慢慢降低了,新能源慢慢上去。
现在对于TMT,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买入才开始,因为基本面是慢慢变化的,可能还会有趋势。对于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TMT,我们稍微长一点看还是乐观的,短期属于涨多了的一个调整。我们在4月初发布报告“好事多磨”,当时表示,全年还是看好TMT,但是经过一季度上涨之后,二季度可能有些压力。因为当时TMT有点过热,比如讲台上能站50个人,现在上面站了80个人,很拥挤,肯定不小心会有人被不小心挤掉下去。
拥挤是什么概念?当时TMT的交易额远远大过它的市值规模,所以过热了之后会有点冷却。过去接近两个月以来,它已经在冷却了。这个时间点,我们看长一点,又可以逐步关注这个领域了。是逐步关注,肯定有个过程,未来还要从基本面去落地。
我们认为,TMT领域有一些基本面可以关注的,一个是数字经济。另一个是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
今年比较热的一个主线是“中特估”。“中特估”过去一段时间是属于低估值修复,未来哪一些领域确实有经营效率的提高、经营模式的改善,有些角度是可以关注的,但还需要一点时间。比如观察跟国企改革结合起来,哪些领域经营效率能够提高,可以关注一些安全领域、自主可控领域和一些高分红领域。
还有,消费领域可以适当关注。不管怎么样,消费市场预期很低。食品饮料和医药两个行业指数今年以来没涨。去年四季度,大家预期疫情过去之后,消费会恢复,所以去年预期好转的时候涨了一波,今年以来还没表现。不管怎么样,现在的数据比去年四季度要好,而且未来大概率也会好转一些。
结构性的亮点,关注一些基本消费品。一个是医药,属于基本消费品,就是大家有刚需的。消费里的基本消费品,比如食品、快消品,牛奶、方便面、调味品这些普通人都能消费得起的消费品,随着经济慢慢恢复,普通人的收入改善,消费需求也都会起来,这个领域也值得重视。
总结
从宏观视角来看,对中国经济远景抱有信心和期待,到2035年,中国有希望把肌肉给练出来,从目前的高速增长能够走向高质量发展。
眼前脚下,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们在慢慢恢复初期,要有耐心。
对股票市场来讲,因为经济基本面恢复慢,所以过去一段市场走得有些纠结也正常,如果展望今年往后看,数据最终还是会起来,结构上要落实到基本面,TMT行业有一些子领域的基本面下半年可能会兑现,消费也有一些领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