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交通宣传中心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江泸州段鸥鸟集群觅食。陈杰 摄“看!好多鲤鱼在‘板籽’(产卵)。”近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滨江路长江边的浅水区,鲤鱼正成群结队地跃出水面,一些围观市民感叹,“好多年长江边都没有这样的场景了。”不仅水域鱼类逐年增多,珍稀鸟类也来此做客。今年在沱江泸州段,泸州观鸟会会员拍到了鸟中“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鸟中活化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也现身泸州长江水域……这些,离不开长江航道沿线码头岸电设施改造、船舶污染物回收等一系列“绿水绿航”措施的落地、实施。近年来,泸州市践行长江大保护,落实“绿水绿航”绿色发展各项工作,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目前,泸州市已完成110艘船舶受电设施及16个码头泊位岸电供电设施的改造,建造了全省首艘LNG柴油双燃料散货船“吉祥2022”轮,让四川开启了绿色能源船舶时代。
如今的长江泸州段,水更清、岸更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驶入码头进行装卸作业的船只。胡斐 摄
沿岸环境大整治大提升泸州是长江出川最后一道关口,136公里黄金水道占228公里长江四川段的59%。作为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泸州肩负着生态保护重任。这几年,泸州持续开展长江沿岸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筑牢长江生态屏障。从前,黑烟缭绕的轮船随处可见,如今,船行江中,江水清澈,两岸植被葱郁、生机盎然。近日,一艘由重庆方向驶来的集装箱货轮缓缓驶入泸州港。船舶停稳,船员立即关停船上发电机组,轻车路熟地接上码头岸电,安心等待着装卸。“柴油发电机声音大、味道难闻,成本也很高,还是使用岸电清洁、方便,更经济实惠。”该集装箱货轮船长徐强介绍,货船用岸电要比柴油发电节约1.9元/度,货船进港停留时间短则一天、长则三四天,停靠一次可以节约成本千余元。在黄舣沱水上服务区,“泸碧水1号”船舶污染物接收船迎着晨光出发。甲板上,整齐摆放着多个分类垃圾桶。下一站,它将驶往合江密溪沟码头,接收靠泊船舶上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泸州推广应用船舶污染物联合监管与信息服务系统,做到港口码头及船舶全覆盖,在正常经营的码头,船舶污染物转运率、处置率达100%。”“泸碧水1号”船长刘纯斌说,今年1—4月,他的船共接收船舶垃圾452艘次,生活垃圾5152千克、生活污水511.5立方米、油污水1.65立方米。
昔日砂石码头蝶变升级5月的清晨,泸州泰安玉龙码头,“金江9号”货轮停泊在岸边。船上,上千吨水泥正通过全封闭式栈桥运输带卸到岸上的仓库里。尽管是散装水泥,整个装卸过程再也没有扬尘污染。前几年,泰安玉龙码头还是一个露天散货码头,一直沿用江边作业方法,车辆直接开进河堤,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会对长江沿岸造成污染,2020年,泰安玉龙码头开始技术改造,增设了封闭式栈桥传送带、降尘设施、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等。
码头的技术改造,也让江岸“画风突变”。码头上下游几公里长江岸线上,昔日“灰尘扑扑”的农房、绿植、树木等,已变得干净、葱郁,焕发出勃勃生机。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泸州港五大港区现有货运码头16座、泊位44个。因部分码头建设年代久远,存在装卸设施设备老旧、装卸工艺落后等问题。近年来,泸州市航务管理局推进港口码头技术改造,进一步更新吊机、港作趸船等设备,建设堆场大棚等环保设施,在提升码头产能的同时,守护好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长江之畔,原来的砂石码头已然变成一颗颗“绿珍珠”,张坝桂圆林千亩江滩,江景与江堤融为一体;黄舣水上服务区、神仙桥、李子坝、大沙坝等江段,岸边绿意盎然……在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码头通过能力也大幅增加了。近年来,泸州港6个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已形成25.5万标箱的年通过能力。泸州黄金水道经济的“含绿量”持续攀升,今年1—4月,泸州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36.42万吨。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8402标箱,同比增长12.04%;完成铁水联运17757标箱,同比增长10.39%;完成外贸箱量18957标箱,同比增长9.12%。
更多交通资讯
请锁定四川交通广播FM101.7
周一至周五12:00-13:00
徐玥、彦霈为您带来的《四川交通》
蜻蜓FM可同步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