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经开区党群工作部、经济发展局、科技创新局联合组织开展青年企业家(青年人才)座谈会,邀请区内青年企业家,以及冲击新目标入库企业、后备库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优秀青年人才代表,与区直部门面对面交流,倾听发展心声,听取意见建议。
今年以来,经开区以加强人才招引、精准服务企业为重点,扎实实施载体提升、成长扶持、服务优化“三项工程”,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构建高品质的人才发展生态,加快吸引集聚各类产业人才,构筑发展“硬支撑”。
激活创新创业“原动力”
“李杰博士下个月就要毕业了,我们最近在和他密切接触,力争把他留在企业发展。”座谈会上,山东鸿宇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福玉说。
5月5日,在经开区科技创新局组织的清华大学医疗健康类项目对接洽谈会上,鸿宇医疗对清华大学博士李杰的液体活检项目“一见倾心”,通过经开区科技创新局的“牵线搭桥”,目前双方就项目落地正在进行沟通交流。
这是经开区深化产学研合作赋能企业创新、助力产业升级的生动写照。近年来,经开区广泛对接知名高校和大院大所,与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构建以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一六研究所威海研发中心等三大研究机构为支撑的“1+3+N”科技创新赋能体系,支持各类人才借助研究机构科研资源和智力、技术优势,攻关难题、提升能力。
同时,为厚植人才成长沃土,经开区出台了含金量十足的人才政策——《关于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12项实施细则,优化整合人才工程、科技项目、创新平台等资源要素,从扶持资金、引导基金、安居保障、无忧服务等方面,全面加大对来区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
“对高层次人才和入选重点人才工程的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元购房补贴和最高500万元配套支持;对来区创办科技型企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和2000万元引导基金扶持等。”经开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一系列人才招引政策叠加,持续扩容人才发展资金池。
经开区还健全以能力、价值、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在重大人才项目、科技计划中全面推行“揭榜挂帅”机制,面向全区企业征集“卡脖子”技术难题项目需求,吸引国内外人才与区内现有人才团队联合攻关。截至目前,共有船舶气体减阻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等5个技术需求成功揭榜,预计可为4家企业增加2000余万元经济效益。
提升近悦远来“软实力”
经开区紧盯人才当下关心的“关键之事”,持续提升人才服务保障能级,以便捷、高效、优质服务增强人才获得感、满意度。
建立区党工委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因需即时沟通,协调推动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安置、购房补贴等问题;推行人才政策辅导员机制,从组织、科技、工信等部门遴选57名业务骨干,分包220家重点企业与平台,每月上门走访,为人才和企业量身解读政策、回应所需所盼;拓展人才安居工程覆盖面,在重点产业园区配套建设2000余套人才公寓,按照食、宿、娱、行、购“五分钟即达”标准,在人才公寓周边配套建设餐厅、购物中心、图书馆、咖啡厅、健身房等设施,为人才日常生活提供最大便利;积极动员200余家餐饮、健身、医疗等商户,面向各类人才提供专属优惠活动;建设2200平方米的青年服务中心、青年驿站,配套10个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开展“青聚经区”等实践活动。
在竭尽所能搭好桥梁、当好企业与人才的“红娘”外,经开区还根据“需求点”,在招才引智上不断发力。
“发展至今,得到了园区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也说明我们将企业搬到经开区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威海念扬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业威说,2017年,作为智慧谷产业园区第一批入驻企业,不论是享受政府政策扶持、租金补贴,还是享受股权融资协助、人才牵线招引、上下游资源对接,甚至是员工的生活日常、配套服务,经开区都做得面面俱到,让企业发展毫无后顾之忧。(文字记者: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