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财经新势力#
在上海买房,十年间几乎不涨价,简直是一件稀罕事。
寸土寸金的上海滩,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同时也是一座由金钱塑造的巴别塔,容不下半点停留。
就是在这里,却存在着一座小镇,安逸祥和又与世无争——尽管这与曾经的设计理念背道而驰。
安亭镇,一个被争议了二十年的地方,一个被当地视为“失败品”的地方,一个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美学的地方,从建城到冷落,它究竟经历了什么?
01.
二十年前,中国入世经济开始腾飞。当时的上海远没有今天这般宏伟,但随着天文数字的资金涌入,给上海增添起巨大的经济信心——要不计成本,打造九座“未来之城”。
于是当地政府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投标。其中阿尔伯特·施佩尔关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的设计方案幸运胜出。
这个阿尔伯特何许人也?其父亲老阿尔伯特是希特勒的首席建筑师,曾一手操刀柏林城的现代规划,事业传到小阿尔伯特手里,已经成了全球赫赫有名的建筑设计公司。
说回设计本身。在阿尔伯特的规划里,上海安亭镇简直拥有一切符合“德式未来之城”基础的小镇。
建国之后,安亭镇被规划为汽车城,1984年大众来安亭镇设立合资企业生产汽车,不多久上汽集团搬迁至此,安亭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城”。
众所周知,德国是以汽车工业闻名,让一位德国设计师用德国风情规划一座汽车小镇,实在是过于顺理成章。说干就干,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城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02.
根据阿尔伯特的规划,他将摒弃过去盒状社区的传统理念,引入德式开放社区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围墙的社区。
所有的小区都直面街道,居民公共生活区与城市融为一体。
每一栋楼房上层做民房,下层做商铺,处处充满烟火气。这在今天中国的许多城市或许很常见,但放二十年前“开放式社区”可是新鲜的概念。
不光有德式风情,中国元素少不了。阿尔伯特参考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将住宅小区设计成“回”字型模样。
严格限制楼高的同时让道路从中穿过,贯穿东方美学与西方设计理念。
在被问及设计缘由时,阿尔伯特接受说:“我们设想以400米见方为主要街道网格。如此形成的街区不通汽车,只留步行与骑车的人使用,由店铺街将人引入街区内部,中心由一个街心公园构成。
然而作为德国设计师的作品,细节绝对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新城没有任何裸露在外的电线,更没有一台暴露在外的空调外机,这有赖于二十年前阿尔伯特团队完善的“公共管道”设计——一切线路自地下公共管道铺设,伴随城镇的扩张蔓延至各个角落;颇有当年“德国青岛下水道”的味道,只不过这回是真的。
这里不会堵车,更没有停车难题,因为道路交通完全按照步行道+骑行道+骑车道的设计;
而大多数小区停车位比例都超过1:1.5,即每100户居民拥有150个停车位,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车位。
最值得一提的是,小镇二十年前就实现了按流量计费的全城集中供暖。哪怕到了今天,大多数南方人冬天取暖依旧基本靠抖,安亭镇完善的基础设施着实令人羡慕。
如此超前且人性化的设计,理当吸引很多人来居住。但小镇完工后,现实却给了上海规划人员一个狠狠的巴掌。
2014年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报道小镇:尽管安亭镇已经建造好可供25000人居住的公寓,可实际居住人数只有7000。非常担心刚刚建好的德式风情小镇变成“鬼城”。
楼市数据也显示,在中国楼市蹭蹭蹭上涨的近10年,这里的房价几乎没有太大变化。2015年,安亭平均房价1.7万,2022年,安亭平均房价2万,和徐汇区动辄10万的数据简直是天壤之别。
真是奇怪了,好好的德国风情小镇为啥没人来住呢?
03.
最主要还是经济原因。
首先,安亭镇离上海市中心实在太远了。从安亭坐11号线到徐家汇,再快也要1个半小时,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通勤能忍受的时间极限(40分钟至1小时)。
这意味着安亭不太可能吸引太多工作地点在市中心的打工人。
所以选择在安亭定居的人,要么是就近工作的人群,要么是不需要考虑工作地点的人群(如私企老板、如互联网从业者)。
上观新闻的一篇报道显示,小镇吸纳最多的人口来自隔壁上汽的员工,其中不乏行业高管和顶级科研人员。其次是小镇基础设施的服务业人口和外国人。
然而,光靠一家企业和相关配套,无论如何都撑不起能容纳数十万人口的安亭。所以安亭在当地人口中有了一个新绰号:“睡城”——空荡荡的街道如同一座睡不醒的城市,一到晚上更是格外安静。
其次,安亭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德式小镇。过于宽敞的街道设计、过于现代的建筑风格,使居住其中的人很难体会到历史与文化的气息。
说的再直白点,这里光有德国小镇的“形”,缺乏德国小镇的“神”,又加上一些中式元素,风格属实有些拧巴。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安亭共有常住居民2万余人,远低于建城时的预期。
某种程度上,安亭镇的没落也是中国快速城市化的一个缩影,在持续了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又有多少曾经“雄心勃勃”的新城,被市场和时代冷落?
作者:金陵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