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之投资,心态 基础认知
一、不要看价格,价格只是一个数字,背后的波动才是精华。
1、去魅!破“大神”。大部分投资的人都是非理性的,不否认他们对多or空都有推动作用,尤其是有“大神”指引的情况下,但要牢记,从来没有大神,只有趋势。大神如果说有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锦上添花和推波助澜,体现在是懵懵懂懂的挣10块,还是把盘子吃干抹净的挣100块的区别。
2、去魅!破机构。专业机构的收费其实非常高,比如年管理费一般是2%或更高。看起来很少,看怎么算。如果拉长计算理财的年平均回报是8%,40年总回报是20.7倍。但每年被机构拿走2%,年均回报剩6%,40年总回报只有9.3倍。也就是说,机构拿走管理费后基本就没剩多少了,但作为出资方,还要承担中间的巨大风险,机构稳赚不赔。风险收益明显不对等,本来就是个不公平游戏。但靠谱的机构依托经验,通过高频、分摊、对冲等操作,帮你实现稳数字增长是不成问题的。机构没那么神,但也没那么差,辩证看待。
3、去魅!破悲观。大部分人直觉上偏悲观,容易相信不好的,这是n万年进化中对未知事物的保命最优选择。但并不适合现代商业社会,原因很简单,现在早已不是一秒定生死的洪荒年代了,特别是商业中,即便失误了,远远不会危及生命,大不了从头再来。心气不倒,就永远有机会。
4、去魅!破静态观,破数字游戏。便宜=便宜?贵的=贵?商业概念上的贵和便宜,远远不止价格数字这么简单。大米小麦是便宜,几十年了,翻了一倍不到,房子很贵,翻了多少倍?手机电脑很贵,现在呢?价格只是个数字,价格只是个数字,价格只是个数字,不要刻舟求剑,波动趋势才是关键,价格≠价格体系,谨记。
5、去魅!贵金属。乱世藏金,贵金属保值是公认的,搞一点自用或者以备不时之需是可以的,毕竟流动性超强。但并不是合适的投资品,原因很简单,这个盘面,不是个人和普通机构能玩的(木仓杆子)。
6、决策一定不是赌博。重大决策一定要稳,只有留在牌桌上才能有机会翻盘。99%的人,是经不起一次大的错误选择的,错一次,这个盘面就可能彻底无缘了,必须要另起炉灶。不需要多少钱,涉及十万、二十万的决策,都是能影响一生轨迹的。谋定而后动,永远没错,剩下的交给天意。稳妥≠厌恶风险。必须根据阶段平衡稳妥和激进进取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初期多大胆激进,后期多求稳,但无论怎么搞,都一定不是单拼意气用事的一把梭哈,四个字:实事求是。
7、负债、加杠杆总被妖魔化。人总是喜欢逃避自己的责任。刀伤了人,都知道不能怪刀不好。但被负债吞噬,99%的人不找自己的问题,怒喷“总有刁民想害朕”,一切都是XX的锅。杠杆只是工具,工具有什么错?杠杆,是普通人增加资产最直接的方式。用杠杆撬动更多资产,用负债增加资产,再有资产增加负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何不创造财富(实),而鼓励分配财富投机(虚)?因为99%的投资获利,是艺术而不是技术,还必须加上运气和才华,缺一不可,不能靠简单的口传心授。但用杠杆原理,投资房产,一定会获利,这是个实实在在的技术活儿,可通过简单复制,稍加自律,然后恪守规则,就能办到稳定性获利。
8、获利的源头在城市化进程。时代高速列车,这些财富就放在那里,你不去拿,就会有别人去拿。机会不等人,尤其是不等穷人。存款,买债券等,获利息=亏损。通胀+货币量增加+资产池子轮换=购买力下降,总体上算,利息必然是亏损的。而通过负债的方式,再配合金融杠杆,收益是自己的,购买力损失是别人的,乾坤大挪移。银行是亏的吗?是。但银行的角色是中介,只会把亏损“化”给承担代价的人。宏观看,这就是一场银行、房东,针对租客的游戏。机会均等,先入局的养殖后入局的,先入+后入的养殖入不了局的。
二、比特币
现代货币体系,是信用支撑的法币。没信用,没货币。比特币号称去中心化,永不超发,最完美货币,但它是注定没有前途的,因为没有国家会真正接纳它,其作用充其量就是收收黑钱,割割韭菜,乱局中能分一杯羹,一旦天下大定,其命运还不如金银。
1、去中心化,也不一定是更好的选择,就好比干掉一个曹操,天下不会更和平,只会更乱。普通商业银行,有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可保底也可制约。但比特币完全没有任何保底,必定会反复出现大幅波动问题。
2、谁掌握了货币铸造权,谁就掌握世界。比特币显然必须要死,但注意,不是现在就死。
3、比特币总量2100万个的发行量,远远不够,必然出现紧缩,紧缩其实比通胀更可怕(金银的死亡循环)。
4、为何比特币还会暴涨?炒作和洗钱。玩游戏的手法很古老(庞氏游戏),和任何炒作盘面一样,一如荷兰郁金香、操控股票……。关键词:对手盘。
5、典型玩法——强庄股操作。庄家也有成本,在庄家的成本价以下买入,总不会亏吧?事实上不可能做到。因为庄家可以做到0成本,或负成本。什么高超手段?很简单。比如庄家10块钱买入,通过普通操作手段,可以拉高到20以上,在这个价位上卖出50%,本钱全部套现,手上剩余的50%=0成本。你10块钱买入的,只是感觉上很安全,实际上一定亏损。跌倒5块时,“专家”会鼓吹已经腰斩,可以加仓,这时候再从5跌倒2.5,再来次腰斩,直到市场跌到庄家满意。你亏损,庄家也亏损,但人家已经回本了啊,承受力是不一样的。专家不怕大跌,可以低价补仓,然后再来一次,理论上可以反复无数次……。
三、顶层框架,从思维转变开始
投资手段,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具体手段:投资的逻辑,利用好现有的制度,使用好金融工具和信贷政策等……。
大部分人终日辛苦劳作,是为了能有一个体面的生活状态,或给家人带来富足的物质基础,至少免于匮乏之苦。但现有的社会制度,刚好是对这些人的无情掠夺,驱赶走上一个勤劳而不获的怪圈。
主要原因有三点:信用货币制度(无限超发)、行业周期(选择>努力)和认知能力(农转商)。
核心:经济活动=抢劫。
1、钱=资源,存钱,等于是把资源存起来不用,完全是浪费。存钱不可能富有,当存款的速度达到一定量后,包括赚钱的速度,永远没有“货币被动稀释”的速度快。
2、货币一旦进入市场,就像一滴涟漪一样扩散,离得近的多拿,距离远的没有。当货币进入实体经济,会逐层递减,好赚钱的先拿到,不好赚钱的后拿到,甚至很多行业和地区拿不到(不会有增量进来,反而流出)。资本(人性)逐利性。“马太效应”。
3、货币传导。剔除权力因素,富人(先拿到钱的)他们先购买了优质资产,占尽便宜(盘面刚启动,大幅升值),等普通人通过“正常”途径赚到钱,再去买房的时候,房价已经大幅上涨,在现有的货币制度下,选择比努力重要太多太多!
4、权力和资本,本质上都是一种争夺资源的方式。区别在于前者有强悍的排他性,后者没有排他性,相对更公平,拼本事赚钱。表面上正义无私的押司,私下里往往是另一个极端,高手过招,你死我活,黑暗森林法则,两面三刀是常态。因此对于任何宣传,任何人格化的引导要保持足够警惕(傻白)。从这个角度看,市场才是普通人的好时代啊!
5、面子问题。只要有市场在,赚钱(合理合法)是因为你对社会的贡献大,社会有钱奖励了你的行为。赚钱的事,没有面子问题,不赚钱才没有面子,才是耻辱!
6、不贷款,谁都不会有钱投资。投资的前提条件是“尽早解决本钱问题”,一切不拿本钱的投资都是瞎忽悠。你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优势(契合规则),去贷款,去借钱……。如今的利率水平很低,贷款和借钱=捡钱投资。最高潮的投资获利方式是“借鸡下蛋”。
7、强调:货币不是中性的,当大量货币进入市场,先拿到钱,购买优质资产的人占大便宜,后拿到钱的人,需要加价才能买到。
8、利息是拿钱的成本,天然的倾向于富人。但总体来讲,利率是由央行制定的,大部分人拿钱成本是差不了太多的,就看谁能先拿到钱。贷款、杠杆、负债等金融工具,已经是现代社会(商业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适应,必须抛弃农业生产思维。
9、房产=某个城市的股份。背后是这座城市的资源,教育、就业、医疗、环境、地铁、公共设施等,同时搭乘了国家以及本座城市的经济增长,大趋势和你所处城市的占位(位置)尤为重要。
10、不同位置,玩法不一样。低纬度:人力资本+执行力=匮乏。中层:个人才能+创造力=富裕。高层:金融杠杆+资产升值=巨富。
11、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规律图
12、波动。房产投资虽然也有波动,但长期规律必定是增长的,时间越长,波幅会越小,做时间的朋友,利用好金融工具和复利效应,财富增长会指数级跃迁。你用负债扩大资产,再用资产放大债务……,反复循环,薪火相传,只要房价上涨超过利息,多出来的财富,都是这个时代硬塞给你的。
13、大城市房价上涨更快,很大程度上是银行支持个人抵押负债,造成的结果。同样是浇水,但水的流量和浓度,是非常不同的。
13、以上就是房产玩法技术活儿大框架,普通人除了却这个意识,更缺的是第一桶金。
14、一切价值,最终只有两个来源,劳动和土地。不要怀疑,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欧美日的高房价,生活方式,这边也会走上一遍,只是细节上略有不同。
四、专业or业余
核心是思维方式的训练。现阶段,财产性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工资收入,也超过了大部分生意的利润。
1、不能有“存钱”买房的想法,这想法会导致大部分人永远买不起房。
2、不能有“赚钱”供房的想法,这相反会导致99%的人永远供不起更多房产。
3、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然后就是利用好手上的资源,让金钱永不停息。
4、赚不赚钱,不取决于资金量的大小,而是看判断的对错。富者愈富,往往是因为富人一再判断正确。穷人愈穷,更是因为穷人持续性的判断失误,而且往往没有及时纠错能力。
5、想在房产投资领域有成就,就必须跳出工作收入与月供挂钩的想法(永远追不上),尽量用负债的方式向未来拿钱(金融),加速现在的资产积累,富裕只是时间问题。举例,首套房一般与收入挂钩,但第二套,可以通过贷款解决到多大一笔钱,就干多大的事儿,贷100,就可以用80去首付,留一点现金月供,将来加上房租一起补贴房产。必须保证现金流,要计算清楚月供和房租的配比。
6、学会金融和房产配合,是未来的趋势,刚需、改善、投资没有明显区别,都是投资。
7、利息相当于钱的价格,既然只是个价格符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低可言,主要看对你需求的帮助大小。利息高时,对应资产价格低,但利息低时,资产也上涨了,只考虑利息一个变量,你永远占不到便宜。主要是看回报,而不是看成本。
8、价值决定价格,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供求体系太复杂,玄之又玄,不提。
9、投资可以赚到钱,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事实上,大部分“投资”不具备可赚钱的基础。能赚到钱唯一不变的基础是:搭乘经济增长,并参与财富创造(增量)。很多噱头很足,看似很好,价格涨跌,给人无限幻象和可操作空间,其实不过是人为的市场波动。首先必须要保护自己。
10、常识。多一些常识,可以让我们从被动状态,变成主动状态,从盲从变成一个自由的人。
五、关于财富增长
1、时间是投资者的朋友,时机不是。追逐时机=把投资做成赌博,大部分的时机,是时候总结的经验,别迷信,事先不太可能有明确的判断,虽然不否认有部分人精英天赋异禀,但多半是运气好。所谓“大神级”人物,无一例外都是作弊和包装的结果。
2、终生劳作,也积累不下啥财富,谁的锅?大部分是货币、制度的原因,个人如果说有责任,就是认知太差。
3、对于99%的年轻人来说,在一生中,想让自己财富增长几十倍,最简单的办法是找到一种稳健型,能够持续复利的投资方法。
模型一:先从普通阶层,算一下人生财富规划和积累。比如,家庭年收入十几万元,最低标准,每年拿出来两万元投资,按最保守估算,通胀3%每年,收入增长也按3%(实际上可超过10%),投资也按照这个比例增加,回报率仅为8%每年。债券+个人之间的有抵押借贷,加一点保本理财(17年)等,收益率达到8%不难,扣除通胀因素,折算回今天不变价值后,二十年后财富积累,按今天物价(17年)可以达到683万。其中400万是本金,283万是回报。三十年呢?很显然,用最稳健的投资策略,大部分的普通人,是可以老有所养的。
通过投资,获得长期复合增长的回报,是获利的关键。按照上边策略,五十年可增加约50倍,下一代不间断操作,大约可以500倍。如果长期坚持,两百年前美国股市上的100美元,今天就会变成20亿美元。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4、技术活儿。短线操作,卖来卖去,除了糟蹋血汗钱,什么也得不到。即便走运撞上了,也未必能够带来长期稳定的增长。必须从一开始就放弃侥幸心态。失败者,往往不是智力太差,而是制度设计上有问题。
5、夏虫不可语冰。财富的增加,伴随着的是年龄、阅历、认识、以及资本的指数级增加,而不是简单的线性增加。牛人往往总给人变了的感觉?因为长相没变,内部必定是体系质变,而不是单纯的线性变化。
6、复利扩大化。穷人之所以穷,因为前面的工作、阅历对后面没有帮助,每次都是从头再来,只靠勤劳并不会富有。思想和维度极度狭隘。单纯的在人力资本层面努力,最多能保证的就是生活相对体面一点。
7、投资者财富之所以会增长,源于生产力的提升,经济发展,企业家才能,还有货币无限扩增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普通人的财富多数是存款,被增量掠夺最狠。上一辈人非常典型,辛辛苦苦一辈子,存了几万块,今天看起来无限心酸、可怜。不是他们无能,是被货币制度抢劫了。
8、巨富们,财富是倍加的double,资产长期涨价+债务被稀释。
9、富人是资源,投资效率最高,社会贡献更大。连马恩也这么认为:把富人的钱简单地分一分,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会破坏经济发展,最后使贫困普遍化。
六、凑首付拿钱的方法。
1、通过符合银行要求申请大额信用卡。养好流水。有些POS机是支付给第三方平台,不能直接支付给你自己,不存在所谓套现的问题。
2、信用卡,是个制造货币的东西,也是银行白送给个人的一笔福利。多办几张,“一个盖子,盖住几个杯子的游戏”。如果一张20万的卡,有六张以上,申请修改还款时间,等于可以有100万的现金储备,留一张卡的额度用来还款。如果只有一张100万的卡,有50万可以用。账单日前用50万,账单日后用剩下的50万还款。
3、怎么提额。有信息提示,马上申请,然后全部“用完”,最好做一次3-6个月的分期(让银行赚到钱)。
4、信用卡就是获取资源的能力,特别是买房,是看你调动资源的能力。当然,最好是向银行借款,借的越多,占据的资源越多。但凡大有成就的人,多半会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心态,因为对未来满是憧憬,才会积极行动,也就有了与他人交往的前提条件,机会和好运气才会找上你。成就和回报那只是个必然结果。
5、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巅峰负债的观念,重要观点,怎么样用未来的钱解决目前的问题或者要解决的事情。实际上,“金融实际上对于穷人更加重要。金融对于富人可能是锦上添花,而对穷人则是雪中送炭,甚至关系到是否需要卖地、卖妻”。(视角不错,但过于美化,穷人往往没资格使用金融工具,最有利的是中产。)
七、理解泡沫,拥抱泡沫。
1、日本“失去是三十年?”,美国银行家太贪婪?官方的解释都是大忽悠。实际上是社会矛盾到一定阶段后转移视线罢了,毕竟不能骂穷人,不能骂木仓杆子,只好让万恶的资本家银行家来担一担骂名了!
2、高物价高收入陷阱。当你发现自己赚钱越来越多,存款却不见增加的时候,千万别责备自己和他人,这不是你的问题,是货币制度和人性的必然结果。
3、货币扩张速度,远大于经济增长,导致中下层被洗劫。
4、社会基层和经济状况,将人分类。理想社会是橄榄型,实际上,全世界基本都是金字塔型,上面小下面大。尽管各国不断增加穷人福利,本意是缩小差距,但很遗憾,实际情况刚好相反,金字塔反而越来越尖了。
5、商业银行的部分作用,是把穷人的钱送给那些擅长用钱的富人们使用。
6、理解杠杆。参考标准是,当边际成本接近于边际收益时,杠杆就达到了上限。
7、重视叠加循环效应,复利效应。优质的房产,必定包含房产自身的造血功能,就是金融属性和银行贷款,根本不需要自己赚钱还月供。
8、理解金融。工具属性,跨时间、跨空间的调动资源。是商业社会必备技能。
9、必须要明确,现代社会是大规模的陌生人协作产生财富,所有人必须尽快进入大城市生活,与更多人产生链接。
10、善良比聪明重要。善良的人会在多维度上考虑问题,从而达到与更多维度建立链接,个人的成就往往是看能建立多少链接,调配多少资源为我所用。而聪明的人往往一点突击,非常专注,阻挡综合链接。
11、第一件事,尽量摆脱原生家庭观念的束缚,大部分不富裕的家庭,不会有什么好的思想传递给下一代。市场经济这么多年,没富裕起来的家庭,已经证明了在思想和行动上有很大问题。不做解释。
12、第二件事,工作的复利。但凡对未来没有帮助的事情,一律停止。(积累)。一定是要持久的效用,比如写作、沟通、处理日常事情,学习经验之类的。
13、第三件事,金融协作、合伙共赢思维。思路一定要广,一定要用工具,会转化,多想一想有什么合作的空间,而不是什么都自己干。比如房产股份化!
八、商业银行VS个人银行
1、商业银行创造货币就是如此简单。普通人通过信用卡和其他金融工具(一个盖子,五个锅)的方法,一样是在制造货币,而且是属于自己的货币。
2、买房以后,反复用贷款还贷款,再用房产升值部分做抵押物,贷更多的款,买更多的房,如此反复,薪火相传,你就是在开银行。此外还有房租收益。
3、财政部印钱正本非常低,货币面值减去印刷成本,就是财政部的利润,也就是铸币税。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效仿,缺钱就去贷款和刷卡,到期后在刷一笔或再贷一笔,只要房产增值超过利息,多出来的都是白捡的。一套好投资性的房产,就是一家小型银行。
4、美国真正的实力,在于美元。美元供应量增加就是在抢劫全世界。其实各个国家的货币发行也都大差不差,说是不能滥发,有标准,到最后还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5、货币供应增加的危害,所有操盘者都知道,但由于法币的存在,加上多年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是所有法币国家逃脱不了的。由于通缩更可怕,在一定的时期,必然会再次打开央行的闸门,无疑又会为下一次危机埋下伏笔。看透这一点的个人,应该尽力利用银行信贷,扩大个人资产,并减少持有法币。重点是保持一定的变现能力抵御波动。
6、通过负债,高杠杆投资优质房产,并长期持有,是普通人唯一可复制的通过财务自由之路。
7、买房是投资,是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尤其是首次购房,不是要把自己所有的钱用来买房,而是要把所有能搞到的钱做首付。包括众筹。政策风浪,市场风浪,个人单打独斗总是很艰难的。
九、理解通胀。
1、政府制造的通胀,不仅仅是吸毒,更是在贩毒。还是以上一代为例,很多人终生节俭,最后连老有所养都很难做到,不是他们不努力,非人力能抵抗。
2、货币增加:这是在分配财富,央行把真金白银硬塞给了有产者,无产者刚好相反,没有机会参与财富的重新分配。
3、千万不要惧怕贷款和杠杆,他们只不过是金融工具,与农耕时代的锄头农具没有任何区别。
福利
4、长远看,我们都将死去!
5、我们生活在短期,就要想办法在这个短期内,尽可能的安排好自己的事务,其中首要的,就是保护好自己的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