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 求变 求质 ——解锁通化县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医药健康产业是通化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通化县大力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激发“链”式效应,为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崛起蓄积强劲动能。这是通化安睿特年产100吨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园项目航拍照片。本报记者 丁研 摄
国产第一支重组人胰岛素诞生地、远近闻名的医药强县;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中药特色产业基地、全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先进县等;2022年,全县医药健康产业实现产值45.8亿元……
审视通化县经济发展版图,医药产业无疑是最耀眼、活跃的一极。
探究背后,则是一场以医药健康产业强县为自觉追求的生动实践。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推动医药健康产业不断提质增效,通化县立足优势、靶向发力、全链发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医药健康产业“花繁成景”。
发展之变:扬优聚势,力塑产业前沿新高地
生物医药产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领域。
到通化县寻“医”问“药”,记者第一天就感受到了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创造的强劲脉动。
在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射剂生产车间,生产线高速运转,系列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等产品正以每天30万支的速度高效生产。
“我们完成了对人胰岛素与胰岛素类似物速效、基础和预混系列产品的全面覆盖。”跟随生产总监李慎东到车间看生产,抢占生物医药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企业不凡的“体格”“体质”,让人豪气顿生。
作为我国第一支重组人胰岛素的诞生地,通化东宝拥有20多年胰岛素研发、生产和销售经验,2022年营业收入27.78亿元,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跻身“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
多年来,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丰富产品线和创新药管线,新产品不断上市。
“GLP-1RA利拉鲁肽注射液和口服降糖药恩格列净有望于今年年内获批上市。公司将持续加强自身创新研发能力,加速开拓国内与海外增量市场,双轮驱动推动高质量长远发展。”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迟军玉说。
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通化县一批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高质量项目落地生根。
在总投资30亿元的通化安睿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集研发和制造为一体的产业园雏形已现。
作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重点扶持的创新企业,通化安睿特致力于研发国家一类新药“供注射用重组人白蛋白”的产业化开发及规模化生产。
“重组人白蛋白技术填补了世界空白,对全球生物制药技术都是一个突破。项目预计明年1月份实现达产,预计年产值可达40亿元。”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涛告诉记者,生物医药是通化县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这让企业发展信心倍增。
既要参天大树,也要郁郁成林。
以东宝集团、安睿特、安宇、华夏集团等为代表的医药健康企业实力雄厚;以华夏、白山、振国等为代表的中医药企业不断壮大;重组人胰岛素、振国抗癌中药、苦碟子注射液等产品享誉中外……
得益于一个个医药企业的有力支撑,通化县医药健康产业基础日益夯实,更多新业态、新技术、新平台在此孕育成长。
资源之变:坚守道地,厚植产业发展新基础
药材好,药才好!
“药材讲究道地性,只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滋养,才能生长出最道地的药材。”依托和放大资源禀赋,通化县森通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俊清带记者在山野乡村间寻宝。
举全县之力发展道地药材产业,绿水青山环抱中,通化县国家红松储备林乡村振兴产业融合一体化项目星罗棋布,山地、林间正孕育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品质道地。
“红松林间,我们套种中药材,采取仿野生种植方式,不多加人工干涉,提升药材品质。目前该项目全县种植面积达1万亩,栽种十几个中药品种。”史俊清告诉记者,该模式不仅能长出好药材,还能育出好种子,满足当地药企需求、节省采购成本,供应全国各地。
人参是通化县的形象名品,更是产业名片。
如何主动融入、全力助推全省打造千亿级人参产业?
通化县围绕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打通市场、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探索,正致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人参仓储交易中心。
探访计划投资20亿元、规划面积810亩的通化快大人参产业园发现,通化县人参全产业链建设已然开启。
“人参产业园入驻商户716户,电商达到560户,每天大约发出快递1万多单,现已形成‘四大板块一个平台’产业布局。2022年,园区实现交易额62.3亿元。”不斐的成绩让产业园副总经理张德武十分自豪。
行走在产业园里,参香浓郁。种植、加工、销售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改变了过去人参产业生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无序分散经营的状况。
“努力提档升级转型发展,我们正加快实施通化电商人参产业园、共享工厂、云仓储物流等7大重点项目。”做产品、建渠道、树品牌、增效益,张德武目标坚定。
加快绿色产业创新,做大医药健康产业基础产业。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3.8万亩,种植品种近30种,药香蕴新机。
升级之变:发力奔跑,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
好风凭借力!
县域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人才、技术、资金上并不占优势,通化县何以实现跃升?打造更加优越的产业发展生态!
结合企业经历,杨涛说出了原因之一:“对于我们这种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来说,高素质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县里积极帮我们对接高校、招引人才,企业员工从8年前的30多人,已经扩充到了300多人。”
为企业聚才引智,通化县活用人才政策、筑巢引凤,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型人才培养,加速高质量科技成果引进、落地、转化,持续推进创新人才引进工程,提升县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能力。
实现人才和产业的“双向奔赴”,全县现已培育8个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柔性引进科技专家20余名。
迎来医药“智造”大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
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通化县“携企入校”,先后与中科院、中医研究院等10余所省内外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围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等领域,申报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60余项,成功立项20余项。
畅金融“血脉”,强经济“肌体”。今年,针对订单多、资金少的企业,组织农业银行、海科农商行等10家金融机构,深入企业开展实地政银企意向对接活动。
“每走访一处企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都会参观企业的厂房、生产线和新建项目等,介绍相关信贷政策、信贷产品,对企业提出的融资需求和问题,现场给出融资方案、具体建议及解决措施。”通化县工信局金融办工作人员金玮说。
用“全心全力”换企业“信心满满”,通化华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邹敬韬感受颇深:“县里有好药材,节省了采购成本;金融服务进企业,助力我们易地搬迁项目顺利实施……利好环境和政策,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道地药材稳量提质、仓储交易扩容增量、聚力突破蓄积动能……一路行来,通化县医药健康产业,创新,执着而坚韧;发展,敢闯而势强。
吉林日报社出品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何琳娣 李铭
策划:韩雪洁
执行主编:于悦
编辑:吴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