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半导体靶材市场是先导科技集团科技研发的里程碑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硒、碲、铋、铟、镓、锗产品生产商,先导科技集团业务辐射至全球。图为其位于清远的生产基地。
新材料正成为“清远智造”代表产业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湾区新材料人才、资金和项目落地清远。
在先导科技集团位于清远高新区的生产基地里,有全球最大的砷化镓生产车间——在这里,先导科技集团拥有近千台晶体“生长炉”,每月可以实现数十万片砷化镓衬底片的产出,这些衬底片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红外、激光、消费电子等行业。
实际上,砷化镓衬底业务仅是先导科技集团业务的“冰山一角”。作为全球最大的硒、碲、铋、铟、镓、锗产品生产商,先导科技集团旗下有40多家子公司,业务辐射至全球,被称为“全球稀有材料行业的领跑者”以及“我国稀散金属材料科技领域的领头羊”。
今年,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全球独角兽榜》。在连续3年入围榜单后,注册在清远的先导稀材再度登榜;先导薄膜也二次跻身榜单,排名由去年的951名提升至504名。目前,先导科技集团的这两家子公司估值已双双破百亿元。
独角兽企业独具的爆发性、高成长性、强颠覆性等显著特点,是衡量创新能力和创新生态的风向标。清远何以崛起百亿独角兽?
“地区政策支持与要素倾斜,为先导迈向产业链高端提供了基本支撑。”先导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而在2003年迁入清远时,先导科技集团尚是只有几台氧化硒炉子的“小作坊”。
策划:达海军
统筹:刘秋宜
采写 南方日报记者:陈立楷
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
起步
“深水”中发掘“蓝海”
高楼连片铺开,道路纵横交错。这里是先导科技集团位于清远高新区的基地,占地800亩的园区已基本成形。
“在过去近30年的时间里,全球产业、技术变革日新月异,我们不断抢抓风口与机遇,才铸就今日之先导。”回首先导科技集团近30年来的发展历程,该负责人感慨道。
先导科技集团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先导科技集团董事长朱世会从广州外国语学院毕业后,选择下海经商。他于1993年起先后在两家企业供职,一直到2003年。其间,朱世会曾在企业采购销售部门担任经理,并接触到硒、碲等化学元素。
硒、碲等元素属于“稀散金属”,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之所以称为“稀散”,是因为它们难以形成独立的具有单独开采价值的稀散金属矿床,往往伴生于其他大型金属矿,开采难度较大。
稀散金属材料含量少,却不可或缺,是多种常见仪器乃至先进仪器的组成材料。“像常见液晶显示屏里含有铟,LED灯里含有锗和镓等。”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艺整合工程师张帆向记者解释道。
朱世会在稀散金属的高附加值应用中看到了商机,同时,抱有产业理想的他也希望能扭转中国在材料行业的薄弱现象。两相结合,他决定在这个赛道大干一场,并于1995年涉足稀散金属材料行业。“当时,他一手抓资金、一手抓技术,也兼顾着自身工作,立足广州,东奔西走。”先导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然而,彼时国内关于稀散金属的回收与利用尚是一片蓝海,国内市场条件尚不成熟。该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1995年至2003年,朱世会的公司发展形势并不见好。稀散金属国内市场未被打开,虽然能给先入场的人带来“吃螃蟹”的红利,但由于相关产业链不成熟、市场配套不完全,中小企业在其中发展也明显受限:是充满机遇的“蓝海”,同时也是充满未知的“深水”。
“例如,作为人力、物力相对匮乏的小企业,只能生产中低端的产品,产品要低价出售到国外进行深加工,获得了高附加值后再返售回国内,如此一来利润的大头还是国外的。”该负责人说。
“公司发展起步的条件艰辛。”该负责人坦言,从最初的“小作坊”到如今的“独角兽”,如今看来,转移至清远已成为先导科技集团发展历程上的一个转折点、里程碑。
转移
“何不到清远去?”
提及朱世会的创业历程,得从2003年讲起。这一年他正式脱离原单位,成立了先导科技集团的前身——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该负责人则认为,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先导集团的全套人马,包括初创团队、生产设备等正式迁至清远,并迎来发展的转折点。
这次“搬家”,因何出发?又为何选择清远?
原因很简单,控制成本。起初,先导科技集团位于广州,成本压力较大;随着发展需要,企业开始谋求转移,此时清远正式进入先导科技集团初创团队的视野。
“我一直认为,清远是先导科技集团的发源地和福地。”该负责人介绍,先导科技集团的做大做强,从清远开始。当时的清远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很大。
该负责人认为,清远位于粤北生态发展区,生态条件优渥,宜居宜商;毗邻珠三角,区位优势明显;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供电等各项要素成本较低,“我们小企业比较注重成本控制,清远能很好满足我们的需求。”
“综合考虑下,一个想法就出来了:何不到清远去?”2003年,朱世会就来到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租下占地10亩的厂房。此后扎根清远,先导稀材主营稀散金属回收提纯业务,主要生产硒、碲、铋、镉等相关化合物。
10亩地、1间厂房、4台氧化硒炉子、10余名员工……这便是2003年在清远市工商局注册时,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家当”。
“清远为企业落地提供了‘保姆式’服务”,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镇长刘志弘介绍,政府提供的服务包括协调解决用电用水等方面的问题、同意企业借用旧政府办公场所、奖补20万元鼓励企业落地发展、协助企业招工等。
同样在2003年,广东省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在省政府的批准下,正式设立为广东省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过彼时先导稀材并未迁入,先导科技集团在清远高新区的落地,要到2010年。
2003年,国内稀散金属市场的阀门,似乎在这个时候拧开。彼时距离1995年朱世会首次创业已过去了8年。业内人士介绍,先导稀材迁至清远后的“转运”,得益于清远发展这一支点的同时,也离不开国内稀有金属市场的逐渐成熟。
总之,在2003年后,先导集团迎来了堪称“一日千里”的迅速发展,一组事例可以佐证:2005年,先导稀材即买下原本租用的10亩地;2014年与比利时优美科合资成立ITO(氧化铟锡)靶材清远工厂;2017年实现对优美科ITO业务的全资收购……
2022年,面对诸多考验,先导科技集团旗下的先导薄膜逆势而上,连续完成两轮融资。其中B轮融资45亿元,有媒体对此称:“创下稀散金属材料领域的融资纪录。”
攻关
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历经20余年的发展,如今的先导科技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多个国家、40多个城市,全球员工规模超6000人,每年投入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5%以上。
记者从先导科技集团获悉,当下,为谋求进一步发展,先导科技集团不断改进工艺、引育人才、深化多方合作。
在科技研发方面,先导科技集团步步为营。挺进半导体靶材市场是企业科技研发的里程碑之一。
在芯片制作工艺里,靶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但这一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率偏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依靠进口。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朱世会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国产材料进入供应链相对更容易,关键在于要能把产品做出来,“特别是14纳米以下相关材料,只要能做出来,就有客户找你,会是卖方市场”。
这些年,通过先后全资收购比利时优美科、完成韩国三星康宁靶材事业部等企业的海外并购,先导集团打破了国外在高端ITO靶材上的垄断地位。如今,先导薄膜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进入磁存储靶材领域、国内首家交付G4.5代高迁移率氧化物靶材、国内首家实现高世代液晶显示面板用ITO靶的生产商,公司的ITO靶材出货量更是实现了全球第一。
在人才培育上,企业致力开展校、地“产、学、研、用”合作,打造人才蓄水池、实现产品快速转化。
先导科技集团在内打造先导大学,设有“精铟、镓冕、勇锗、未铼计划”等培养课程,推动人才引进与培养;在外则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广东省内外高校开展合作,每年能为四五百名应届毕业生提供大施拳脚的岗位。目前,先导科技集团全球研发人员逾千人,占集团人数比例10%以上。
逐渐壮大的先导科技集团,依托其虹吸作用,已成功反哺地方经济。
据悉,在先导烯材、豪美新材等龙头企业带动下,目前清远已形成新材料的相关产业链,聚集新材料企业200多家。新材料正成为“清远智造”代表产业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湾区新材料人才、资金和项目落地清远。
清远高新区科技信息局统计科提供数据显示,2022年,先导科技集团在清远高新区的6家规上企业的产值总和达43.5亿元。“近年来清远高新区发展迅速,借助融湾发展这一势头,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清远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岐贤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是清远高新区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
“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我们深感肩上担子越发沉重。”当提及企业发展前景时,该负责人表示,先导科技集团的发展源自清远,立足广东,辐射全球,未来将持续把握时代趋势,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清远乃至广东高质量发展。
■专访
中山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树申:
打通产业上下游
构筑经济增长点
中山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树申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先导科技集团在清远的发展与壮大,既体现了国家新材料领域的日渐成熟,也体现了广东省清远市发展的核心优势。吕树申表示,当下正值新材料产业发展风口,清远若能把握用好此前积累的产业基础,立足入珠融湾的区位优势,发挥龙头企业虹吸效应,打造相关产业集群,有望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清远的一个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约6.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6倍,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近20%,到2025年有望实现总产值10万亿元。
清远如何搭上新材料行业发展的“快车”,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凭借着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清远引进或培育了埃力生公司、聚石化学、先导稀材、广晟新材等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目前拥有新材料企业200多家。2022年,清远市政府印发《清远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包括铝镁合金产业发展方向、稀散金属产业发展方向、英德高新区新材料产业集群等,强调进一步深化广清科技合作。
吕树申表示,新材料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分量和发展前景,坐拥可观的新材料产业基础,清远不缺与珠三角城市一较高下的底气。从这些年的扶持政策来看,对于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入驻清远是个不错的选择。依托清远本地已成型的产业链,能帮助企业迅速成长。
吕树申认为,在清远打造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大背景下,企业仍要对核心科技与专利予以高度重视,力争打造创新型企业。他列举了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为地区创造了可观的市场价值的高新企业,提出,要注重引进或培育新材料产业链,打通产业上下游,形成完备的产业集群,实现更大的城市发展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