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财经新势力#
【野叔研究】
九万里路离与聚,二十年事风和雨——《满江红》写与奋斗的农信人。
前两日金融野叔发表了《2003-2023:农信改革二十年(机构发展篇)》,简要梳理了一下这20年农商银行产权改革和机构变化的情况。至2022年末的1606家农商银行、23家农合银行和548家农信联社(其中省级联社24家、地级联社14家、县级联社510家),不包括1645家村镇银行,就是野叔系列文章中所称的农信系统。
作为专业金融机构,业务经营是农信机构区别于其他系统的重要方面,所以本文主要是梳理一下贷款等资产业务、贷款质量和利润等业务发展情况。
(附图一)
规模占比增长
第一,总资产视角。200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23.7万亿元;其中农信系统总资产2.21万亿元,占比9.3%。同期农信系统总负债2.23万亿元,资本净额为-1217亿元。当年,资不抵债、长期亏损的现实,成为推动深化改革的“压力转动力”,毕竟穷则思变。
此后,在深化改革、持续创新的驱动下,农信系统资产规模增长相对银行业整体来说更快。据金融野叔测算,至2023年一季度末,农信系统总资产约50.9万亿元(同期包括村行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52.95万亿元,同比增长9.8%),在银行业中占比约12.8%,比20年前提高3.5个百分点(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二)。
(附图二)
第二,贷款余额视角。2002年末,农信系统各项贷款余额1.39万亿元,在同期金融机构中占比10.0%。此后20年,农信系统贷款增速整体上相对更快(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三);至2023年一季度末,农信系统贷款余额约28.2万亿元,占比12.2%。
不过,2022年农信系统RMB贷款有所放缓,年度增量只有24702亿元,而2020年和2021年的年度增量分别为25198亿元和26610亿元。这一趋势的出现,可能与大行在普惠信贷业务领域的下沉力度加大相关,所以当前农信系统强化贷款定价能力、贷款营销能力是一项重点。
例如,2003年末山东农信贷款余额约1741亿元,省内市场份额约16.6%;2008年这一占比达到20年来相对最高值18.4%。2022年末,该系统各项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市场份额下降至14.3%。
当然也有近年来贷款增速相对较快、市场份额持续上行的区域。例如,2002年末浙江农信系统贷款余额1338.6亿元(存款余额1854.5亿元),贷款市场份额15.54%;2009年末其贷款余额4571亿元,份额占比降至11.65%;2022年末贷款余额28953亿元,份额占比提高至15.25%。
此外,由于在网点布局、利率定价等方面具有更强吸引力,在存款上农信系统整体市场份额提高更为明显。2002年末,农信系统各项存款19925亿元,在同期金融机构中占比10.3%。据金融野叔测算,2023年一季度末,农信系统存款余额约39.8万亿元,占比约14.0%。
(附图三)
质量指标改善
第一,不良贷款视角。2002年末,农信系统不良贷款余额5147亿元,不良率36.93%。当然,同期商业银行平均不良率也有23.6%,只是农信系统的相对更高。
此后,在强化清收盘活、央行票据置换的推动下,农信系统不良贷款“量率双降”趋势明显。2003年启动当年,不良贷款余额下降87亿元,不良率下降7.5个百分点。2004年不良贷款余额下降544.64亿元,不良率下降6.3个百分点。
深化改革10年之后,2013年末,农信系统不良贷款余额账面下降1425亿元;考虑四级分类和五级分类统计口径的变化,实际下降5600多亿元;不良率降到4.1%,其中468家农商银行不良率1.67%。
2018年末,全国农信系统不良贷款余额8304.8亿元,不良贷款率4.97%;其中1397家农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354亿元,不良率3.96%(这是20年来农商银行不良率的年度最大值)。
2019年至2022年,农商银行不良率呈现缓慢下行趋势(尚未查询到此期间农信系统整体数据,其中2021年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良率为4.0%);至2023年一季度末,农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8018亿元,不良率3.24%,比上年末略升0.02个百分点,反映出当前信贷质量控制的压力加大(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四)。
第二,资本充足率视角。2002年末,全国农信系统的资本净额为-1217亿元,资本充足率-8.45%。2003年启动深化改革当年,年末资本充足率回升至-6.8%;2004年末农信系统整体资本充足率终于“由负转正”,达到0.5%。
深化改革10年之后,2013年末农信系统资本充足率达到12.5%,已经达到监管标准。2018年,农信系统资本充足率12.3%。野叔暂未查询到此后农信系统整体的资本充足率。
监管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包括村行在内的3902家农村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12.4%;2022年末1606家农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37%,低于同期商业银行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2023年一季度农商银行资本充足率11.94%。这说明当前农信系统整体上仍然需要引入各类投资者、加强资本补充。
(附图四)
收益表现稳定
2002年末,农信系统历年亏损挂账近1500亿元;其中2002年当年亏损58亿元。深化改革启动当年,2003年更多农村信用社开始实现盈利,年度亏损收窄至4.6亿元。
2004年是值得“炫”一下的年度,这一年全国农信系统整体扭亏为盈,实现税前利润104.7亿元。此后,农信系统各年度的利润持续增长(2007年以后为税后净利润口径);2009年突破500亿元,2011年突破1000亿元,2014年突破2000亿元。
2018年,农信系统实现净利润2508亿元,其中1397家农商银行净利润2094亿元。金融野叔暂未查询到此后农信系统整体净利润,只能分析农商银行。2019年,1423家农商银行实现净利润2287亿元,达到深化改革以来年度最大值。
2020年至2022年期间,农商银行法人数量分别为1539家1596家和1606家,但是净利润分别只有1953亿元、2130亿元和2081亿元(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五)。2022年,13家上市农商银行实现净利润473.47亿元,比上年增加48.37亿元。这意味着诸多非上市农商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较多。从20年的长期视角看,收益表现稳定增长;从3年中期视角看,则呈现盈利能力走弱的趋势,因此当前农商银行的“降本增效”显得特别重要。
2023年一季度,农商银行实现净利润77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亿元,同比下降3.01%;同期净息差1.85%,尽管仍然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但是从2018年以来的变化看,农商银行净息差收窄趋势更为明显。
(附图五)
野叔的结语
最后特别要强调的是,20年来农信系统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外部各界从上到下的支持,离不开数以亿计的各类客户的信任,也离不开近百万员工的共同努力,特别是2177家法人机构遍布全国城乡的74466个营业网点的一线员工。
深化改革以来的20年,前段推进农信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改革红利”,但是“后疫情时代”开始农信机构规模增长相对更缓、市场份额相对更少、利润指标相对更弱,说明外部引入的“改革红利”作用可能已经越来越小,当下与未来更需要提升自己的内生动力和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