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制度对比谁更有优越性?内地四五线城市进步神速,香港如何?
文 | 曾财安
5月下旬,笔者到了内地一个相对遥远的地区考察体验,其间深入大街小巷,亲身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与经济发展。9天后,笔者怀着惊喜与担忧的复杂心情回到香港。惊喜的是,国家的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无孔不入,就连偏远小城市也进步神速,一个也没有落下,担忧的则是,面对内地如此强大的爆发力,一直在啃老本,把吃香吃辣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中国香港应该如何自处?
时至今日,就连那些崇洋媚外的“黄丝”也不能不暗暗承认,内地如深圳、广州、宁波、苏州、青岛等沿海城市的富庶、发达与进步已经可以目测得到,在各方面都甩开香港几条街,遥遥领先。疫情3年,大陆各地大部分时间被迫全面或局部封闭,表面上看,一切都陷于完全停顿,反而香港从来都未试过封城,一直维持一定程度的开放。按常理算,香港应该已经在这段时间追回部分落后,缩短与内地的差距。如果大家是这样想的话,那就非常错,而且错得厉害。
大陆发展与进步没有停下
在这3年,大陆各地的停滞只是在生活消费方面,发展与进步不但没有停下来,在基础建设(如高铁、高速公路、高架大桥等)、民生设施(如商贸大楼连地铁交汇中心)、高新科技应用(数位人民币、大资料、人脸识别、酒店人工智慧机械人等)等等领域反是趁机大踏步挺进,并且取得了飞跃的成绩。最使人开心的是,这一连串的进步是无远弗届,已经成为常态,就连四五线城市也是如此,遑论其他地方。
不过,最使笔者欣赏及羡慕的却是内地同胞人人奋发,个个向上的积极打拼精神。无论走到何处,在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于商场内的每一间商店摊位,笔者耳边听到的尽是亲切的招呼声,商品的推介声,看到的全都是热切期待,希望做成生意的笑脸。从这些同胞身上,笔者看到咱们中国人拼力改善经济条件,让自己与家人过好生活的勤劳上进精神。正所谓聚沙成塔,在中央的领导下,全体国民的勤奋与上进加起来就是支撑国家大踏步迈进的巨大动力,如此美西方国家怎能不又妒又恨且怕!
以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已经遍及全国每一个角落,全面崛起的势头锐不可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笔者身为中国人,当然非常感动。但回过头来,笔者却对香港的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相当担忧。美西方势力多年来荼毒市民,扶植“港独黄丝”的阴毒手段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使鼠目寸光、固步自封、思维便秘尤其是眼中只有福利著数,心中并无责任的现象比比皆是,是阻碍特区由治及兴的一座大山。
本月初,有商界人士向媒体表示,自今年2月陆港全面通关以来,经济重现曙光,但由于复苏动力弱于预期,高息环境来袭,不少企业仍在艰苦经营当中,生意额尚未恢复疫前水准,希望金融管理局出招,协调银行延长“还息不还本”的财政纾缓计划。在经济艰难时期,政府出手帮扶企业渡过难关是应有之义,否则一损皆损,但正所谓长贫难顾,而帮扶的对象应该有选择性,只应瞄准一些有能力、有上进心、有潜力的企业,而不是搞人人有份的大水漫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香港奉行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其中的最重要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政府的政策帮扶与福利只是在非常时期的应急之策。但是,很多香港市民却以为是“老奉”,习惯了赖在政府身上不起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大锅饭风气。银行是做生意的,眼光锐利,只要有利可图,怎会杀鸡取卵,随便逼迫企业还钱?现在被银行追数还钱的很可能是那些根本没有前景的企业,政府通过金管局出手干预,只会越帮越乱,长远损害香港的整体竞争力。
清顺治皇帝入关后,为了奖赏族人,下令凡是清朝旗人,生下来便可获朝廷给予的丰厚土地与汉人奴仆,从此无需工作而一生衣食无愁。他哪里知道,日子一长,这个政策却是剥夺清朝旗人积极性的断肠毒药,而且无药可救。到康熙朝时,旗人已经奢靡成风,懒虫成群,成才者极少,原本骁勇善战的八旗兵也变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毫无战斗力。嗣后的雍正帝虽然连下数度圣旨,下大力度要改变这种伤害国本的风气,但在清朝旗人生下来可以不劳而获的政策不改变下,始终徒劳无功,继续腐蚀原本朝气勃发的清皇朝。但与此同时,一直受歧视打压的汉人却因竞争出头而人才辈出,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更成为支撑晚清江山的封疆大吏,为清廷所倚重。
从这个历史教训可以清晰地看到,特区政府的过度慷慨帮扶与福利政策正在损耗香港人的积极性,使他们事事都望着政府出手接济,最终失去竞争的意志与独立生存的能力。内地同胞则在中央营造的公平环境下各自拼搏,靠自己的努力及聪明才智竞争致富,奔向小康。当然,对一些极为困难的贫困户,内地各级政府也有开档立卡,给予帮扶的扶贫政策,但只限于提供最基本的温饱,帮助他们度过艰难时刻,再多就只能靠自己。正所谓此消彼长,再这样下去,内地、香港两地经济形势的全面逆转只是时间问题,希望现届特区政府能够推出针砭时弊的政策,移风易俗,挽狂澜于既倒!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