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是每年的电商大促活动,也是消费者的购物狂欢节。
然而,近两年的“6·18”似乎没有往年那么热闹,很多年轻人对于“剁手”也不再那么热衷。这是为什么呢?或许,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需求和心态
消费者的需求和心态的变化,是导致电商平台促销方式转变的重要原因。
3年的疫情对消费者的经济状况产生了影响,许多人的收入减少,因此在购买非必需品时更加理性和审慎。
根据《2023消费趋势洞察报告》调查显示,将近50%的受访者表示,疫情期间家庭收入对比疫情发生之前有明显下降,其中,11%受访者表示“大为下降”,38%受访者表示“有所下降”。
而只有11%受访者表示,家庭收入对比疫情发生之前有增加。收入下降的同时,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现负增长。
有超过35%的受访者减少了非必需品的消费,更加注重节约和理性购物。这表明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性增加,对促销活动的吸引力减弱。
其次,消费者对电商平台的促销套路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各种促销手段和策略越来越熟悉。
他们不再轻易被低价、优惠和红包等吸引,而更加关注商品的质量、服务和体验。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购物的价值和品质,而非仅仅追求价格上的优惠。
此外,消费者对电商平台的选择也变得更加多元和个性化。他们不再局限于追随主流平台,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平台和商品。
例如,一些消费者更喜欢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的电商平台,而另一些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本地或小众品牌的商品。
消费者的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化,他们更加注重平台的差异化和特色。
电商平台瓶颈
电商平台的竞争和创新遇到瓶颈,是导致促销方式变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电商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饱和状态。根据统计数据,2022全球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5万亿美元,各大平台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吸引消费者和获得市场份额,电商平台不断推出促销活动和玩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促销方式逐渐失去了新鲜感,用户对于类似的促销方式感到审美疲劳,导致兴趣缺失。
同时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和乱象。有些平台为了营造促销效果,采用虚构原价、先涨价后降价等手法,以营造折扣的错觉。
一些平台对促销活动的限制条件不透明,用户在参与促销时,可能会遭遇各种限制和隐形条件,导致用户的不满和信任缺失。
这些问题损害了用户对电商平台的信任和满意度,使得他们对促销活动持有更为谨慎的态度。
环境和政策导向
约消费、绿色消费和理性消费成为了当下的主流价值观。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品质、功能和环保性能,而不再只关注价格和促销优惠。
普华永道2021年6月的全球消费者洞察力调查显示,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全球消费者中,有一半表示他们现在更加环保。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引导电商平台的健康发展和促销活动的规范开展。
在2022年6月8日,政府就发布过《关于规范“6·18”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旨在规范电商平台的促销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更早之前,2022年4月1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了促进电商行业发展和支持中小微商户的措施,为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政府的监管和政策导向,也促使电商平台加强自律和规范经营。平台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真实的促销信息,杜绝虚假宣传和不合规行为。
电商平台需要适应这一变化,部分营销行为也难以再使用,更遑论吸取年轻人的关注了。
总得来说,“6·18”越来越安静,年轻人不再热衷“剁手”,是消费者、电商平台、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并不意味着电商行业的衰退或者消费者的冷淡,而是意味着电商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