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正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而这个现象的背后涉及了很多的原因。本文将从政策、历史、国情、产业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变措施。
一、政策层面
1.税收政策,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过低,高收入群体的税负较轻,且有很多避税漏洞。同时,财产税并不普遍征收,导致大量富豪及高净值人群“富得掐指算”,而中低收入者负担较重。
2.劳动力市场政策不完善,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与当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就业市场逐渐分化,形成高薪与低薪两极分化,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3.社保体系健全,但从支付比例来看,相对于国内与国际市场的职业水平来看,个人缴存比例仍较高,部分地区划分的补贴均不平衡,社区服务设施形同虚设,使低收入者难以获得良好的社区服务,而许多城乡贫困人口和中低收入者的就医、教育和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得不到解决。
4.房地产政策扶优而不扶劣,导致部分公共资源与服务的公平性和效率性遭遇了极大挑战,而出现城市文化消费不容易和住房不易问题。房价高企同时还对陆续迁入城市的农民工、外来居民以及失去土地的农民造成沉重的负担,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降低,失去社会福利保障。
二、国情层面
1.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社会框架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市场机制相对不完善、政治体制相对僵化等方面的原因也一定程度地一再延长了中国的经济过渡期,让一部分的人在社会动荡期间获得更多机会,而另一部分则错过了机会,进一步加大了贫富差距。
2.资源禀赋和区域发展差异。中国地域幅员辽阔、区域自然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而这一分布也对人口居住更便利和经济竞争的机会等方面各有得失。自由行走和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被较少有利地区无能为力地抢夺,越发让本来就贫穷的区域、地区贫困人口的日子难以为继。
三、历史层面
1.中国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一直面临挑战。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个家庭的生活完全依赖于单位的配置,而且厚聚薄发、平均主义的思想很容易在生活中显现。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相对较晚,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才得以开始,这给了一些及高收入群体在获得“独一无二”的资源机会方面以及其它相应资源占有上的利益。
2.中国在此过程中的制度建设不完善。中国的贫困问题与收入分配问题紧密相连。在收入分配上,贫者恒贫富者恒富的现象较为普遍。制度上缺少一个公正的调节机制,缺少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改革。
四、产业层面
1.工资水平相对滞后。在中国的产业中,许多工人无论他们的工作能力如何,所剩余的收入都会给管理员稍微多少作为分走。这种现象在劳动力市场上尤为普遍,甚至涉及到了高层管理者的收入和福利。
2.弱势群体较弱。中国的弱势群体从传统的老弱妇孺,到目前的农村劳动力、低收入者和下岗工人之类。过去由于这些人没有政治代表,其权益仅仅是处境比较悲惨。现在的一些政府通过补贴等政策对其实行过渡性关怀,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仍然处于社会边缘,自身能力低下和机会差距较大。
以上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并非没有办法改变。在政策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劳动力市场;优化社保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行区域协调发展、人口流动自由化;重视教育、医疗和文化;加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历史上,可以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强制规定国家、企业等更公正的信条。在生产层面,则需要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员工待遇;对于弱势群体,需要政府更为积极地扮演着救助者的角色,而不是简单的在哪个月发些救济金。这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改变贫富差距扩大的状况,让中国社会更加公正、平等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