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发票”与数字人民币:彻底打掉灰色交易空间
最近,不少人发现自己吃饭购物后找商家开发票时,对方提供的是一种全新发票“全电发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相比以前的电子发票,全电发票票样将原有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变为20位发票号码;取消了校验码、收款人、复核人、销售方(章),取消了发票密码区,仅需填写纳税人识别号和纳税人名称。用户登录网页、客户端或手机App即可开票。
对商家来说,无需税控设备、票种票量核定即可开票,比以前方便了不少。不过,相信很多人还是有疑问:既然已经有了电子发票,税务部门为何还要推行全电发票?
全电发票采用的是与数字人民币同样的技术原理,就是中心化管理、底层实名制、大数据监控。数字人民币针对的是资金流,金融部门对个人或企业每一笔钱的支出,用在什么地方,都能一清二楚。全电发票针对的则是交易流、税收流,税务部门对个人或者企业每一笔交易所要产生的税额,也能全盘掌握。可以说,通过使用数字人民币和全电发票,所有与钱(收支、交易、纳税)有关的数据都在金融部门和税务部门的眼皮子底下。
目前已有10个省份可开具全电发票。但试点过程中,也遇到某些商家和用户的吐槽。一位餐饮行业的商家称,提供全电发票给客人总被骂,因为客户去财务报销时,全电发票没有销售方盖章、没有开户行等信息,财务不认。
当然,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按照税务部门对于全电发票报销的相关规定,纳税人以电子发票的纸质打印件作为税收凭证的,无需要求销售方在纸质打印件上加盖发票专用章,但必须同时保存打印该纸质件的全电发票电子文件。而要查验全电发票真伪,只需通过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https://inv-veri.chinatax.gov.cn),就能查验全电发票信息。
全电发票的产生,一方面是税务部门采用了更能管控市场几乎所有交易的税收工具。最初的纸质发票管理成本偏高,也容易造假。之前的电子发票降低了使用成本,但总体而言只是发票的电子版。全电发票与数字人民币全面推开,有朝一日实现全面线上化、数据化,政府几个大型服务器,就能装下全国所有资金、交易数据和税收数据。
另一方面,政府掌握了从个人到企业的资金流、交易流,不管是个人的工资收入还是企业的经营收入,以及生产、消费各方面的开支,通过数字人民币,政府监控都能做到精确到分厘。税务部门根据个人或企业收入与支出比,进行数据分析,将两者进行比对,就能发现资金流与税收流之间是不是存在差距,是否涉嫌偷税漏税、关联交易、洗钱等问题。
比如,对于一家餐饮企业的日常经营,税务部门就能实现数据倒查:按照其资金流,如果食材的市场平均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平均价,那么有可能涉嫌相关环节少报税;同一家企业相比去年,同样的资金收支,经营额和纳税额却少了很多,税务部门有理由调查,该企业在营收账目上是否做了手脚,从而少交税;两家经营收入差不多的餐饮企业,一家纳税只有另一家的一半,那么税务部门就会对纳税少的企业进行调查,要求其给出少纳税的理由。
互联网行业未来更可能成为政府监控重点。比如,电商行业里的不少网店乃至电商平台习惯了刷单、少开发票。通过数字人民币和全电发票,政府就能更好掌握网店、电商平台的真实流水,严打偷税漏税的网店或平台,彻底打掉相关灰色交易空间。
未来还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全电发票的开具流程融入日常资金交易过程中。当企业的一笔交易发生后,全电发票系统自动生成发票信息,包括这次交易双方产生所对应的税种、税额,实时开票,直接将交易数据转为发票数据。这就缩减了逃税漏税的空间。
此外,数字人民币对应的账户涉及个人信息,每一次经济活动的发生,除了交易金额,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也就一键可见。再加上电子印章、电子合同、物流等信息进行比对,“数字人民币+全电发票”能够全程追踪交易。换言之,原来企业与企业进行交易,有些交易细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今,“第三只眼”时刻在场,任何交易都会被永久记录下来。
总之,通过“数字人民币+全电发票”的组合管理,所有资金数据都集中到了政府手中,数据可永久留存、可“倒查一百年”,政府对于自然人或者企业经济活动的监控范围和力度,相比之前将大大增强,偷税、洗钱的空间就很小了。
(作者系自由职业者)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毕舸